前言
徐向前
,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始终没有忘记曾经的战友许继慎。
许继慎,一位在革命浪潮中做出过巨大贡献却被错杀的英雄,他的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旧影响着他的后代。
一、“寻找与救助:徐向前对许继慎后人的关怀”
徐向前派人四处打听许继慎后代的下落,然而却一无所获,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根针,困难重重。
而许继慎的儿子许民庆,在故乡六安的生活简直是一场噩梦。
因为家乡尚未承认许继慎的烈士身份,他无法享受烈士家属应有的待遇,被排斥在应有的权益之外,生活困苦不堪。
终于,许民庆来到了北京,仿佛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此时的徐向前身体抱恙,正卧床休养,可得知许民庆的到来后,他毫不犹豫地派出秘书。
秘书带去的不仅仅是路费和生活费,更是一种希望,一种对过去战友的缅怀与敬重。
徐向前随后给万里写信,这封信犹如一道曙光,打破了许民庆一家的黑暗。
二、“许继慎的重大贡献:红一军的组建者
在红四方面军建军的历史长河中,许继慎宛如一颗耀眼却又过早陨落的星辰。
当时的鄂豫皖地区,三支红军部队犹如三个各自为战的小王国。
红31师在黄麻起义的战火中诞生,经历了残酷围剿,从最初攻占黄麻县城的辉煌,到被逼上山打游击的艰难,在曹学楷、潘忠汝等众多英雄的带领下,虽顽强发展,但也只是偏居湖北东北部的鄂东北一隅。
红32师于商南起义诞生,以周维炯为师长,活跃在河南东南地区豫东南;红33师则来自六霍起义,在皖西地区开展活动。
这三支队伍地域观念浓厚,山头主义盛行,彼此之间互相瞧不起,矛盾重重,就像三个有隔阂的兄弟,这种情况严重妨碍了部队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指挥。
而许继慎就像一个智慧的调和者,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分裂状态对革命的巨大危害,力主部队混编。
他四处奔走,苦口婆心地做动员工作,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就像神奇的魔法一般,这三个师最终完成了整编。
红一军横空出世,成为鄂豫皖的第一支主力部队,这一成就的背后,许继慎居功至伟。
徐向前都不禁称赞:“把三个师捏在一起,他有很大的功劳。”
红一军的组建,犹如在一盘散沙中铸就了一个坚实的堡垒,为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许继慎就像一位伟大的建筑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决心构建起了革命力量的新格局。
这样一位有着卓越贡献的人物,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他之后的遭遇会是怎样的呢?他的命运又是如何急转直下的呢?这就需要在后面的故事中寻找答案了。
三、“许继慎的冤屈:张国焘的迫害”
许继慎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却被无端卷入了一场阴谋的风暴。
国民党特务使了一招阴险的离间计,派姓钟的特务给许继慎送来劝降信。
许继慎是什么人?那可是坚定的革命者,他毫不犹豫地就把特务连人带信送到了军部,这就像一个光明磊落的英雄把黑暗中的阴谋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徐向前和曾中生亲自审讯特务后,为许继慎担保,认定这是敌人的阴谋破坏。
但张国焘却不管不顾,他就像一个被偏见蒙蔽双眼的独裁者。
许继慎经常批评张国焘是右倾机会主义,张国焘早就对他心生厌恶。
再加上当时上海临时中央说许继慎关系复杂不能信任,张国焘就像抓到了“把柄”,假公济私地要对许继慎下手。
哪怕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证明许继慎是叛徒,哪怕徐向前等人为他担保,张国焘还是在1931年11月,下令将许继慎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当时的许继慎年仅30岁,正值风华正茂、大有可为之时。
这是多么荒谬又令人痛心的事情!国民党特务冷欣都得意地说“我们略施小计,你们就杀了许继慎”,这就像一把冰冷的剑刺进了人们的心里。
许继慎这样一位为革命有诸多贡献的人,却被自己人如此冤枉杀害。
他的死是红四方面军的巨大损失,可张国焘的恶行却已经造成。
那么在这样的冤屈之后,又有谁来为这些蒙冤的烈士发声呢?
四、“徐向前的担当:为烈士及其后代负责”
在那个充满冤屈与不公的历史背景下,徐向前宛如一道正义的曙光。
他就像一位坚定的守护者,不仅牵挂着许继慎及其后代的命运,也将这份责任延伸到其他烈士身上。
面对李荣桂被冤枉为“叛徒”的情况,徐向前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在当时,一个人的名声被抹黑后就像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而李荣桂的女儿李小坦的处境也十分艰难。
徐向前的一封信就像一把利剑,斩断了笼罩在他们身上的不实阴霾,证明了李荣桂的清白,解决了李小坦的待遇问题。
这是徐向前对烈士负责的有力体现。
不仅如此,徐向前的担当还体现在对老区建设的关注上。
结语
他深知老区人民的不易,老区就像一个被遗忘的宝藏,虽然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但在发展上却落后了。
徐向前向中央提出建议后,一系列的改变开始发生。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