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恭亲王,两次与皇位失之交臂,一生注定只能为哥哥和侄子做陪衬
迪丽瓦拉
2025-06-15 05:34:46
0

大沽口战败,僧格林沁曾信誓旦旦地向咸丰密奏将功赎罪,下定决心在通州设下伏兵全歼蛮夷。然而,结果是老僧的三万蒙古铁骑被英法联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咸丰其实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在大沽失守后,他感到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是迟早的事,清兵已经难以抵抗。蛮夷来犯,我军不敌,咸丰只有弃城而逃,方向热河,美其名曰“木兰秋狝”。这当然逃不过大臣的眼睛,道光时期就一直不举行木兰巡狩,现在国难当头,却要巡狩。这是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众大臣联名上书抗议皇帝巡狩。

咸丰帝知道一旦英法联军攻破紫禁城,作为皇帝的他处境相当尴尬。一是被侮辱(联军礼节上不尊中国),二是被逮捕直接押回英国和法国,去见法兰西皇帝和英国女王。当时清朝很多的官员一直认为法兰西的皇帝和英国女王是臣属大清的亲王。咸丰皇帝害怕自己会和当初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一样,被联军押回。三是自己被废,联军扶持其他人坐皇帝,尤其他的六弟恭亲王似乎更有可能。四,被杀,一国之君被蛮夷所杀,虽然能激起众怒,但看到英法的强大火力,谁又能怎么办。八里桥三万蒙古骑兵如此的骁勇,却只坚持了几个小时。咸丰皇帝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只有跑路才有回旋的余地。当然咸丰一面跑路,还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六弟恭亲王留在京师,准备与联军谈判。

果然不出咸丰所料,联军很快就打到了北京内城,也在外面支起了大炮。当然四十七米厚的城墙,也不是大炮随意就能轰塌的。但此时,京师的所有士兵已经禁止与联军对抗,恭亲王下了不抵抗命令。于是,出现了城墙之上清兵驻守,城墙下面联军散步的情形。

此时,法国方面迫不及待地想和恭亲王谈判订立新条约,而英国却平淡自若。英国打的小算盘是,他们待在京师,咸丰皇帝就不敢回来,而众所周知,咸丰帝已经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大限将至。到时,咸丰驾崩国无主君,他们可以迫使清政府在南京立新皇帝,那此人非恭亲王莫属。虽然英军非常憎恨清政府杀死、折磨他们的俘虏,但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僧格林沁和沈葆桢的过错,甚至是皇帝的错。恭亲王与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一直主张和平处理与英法之间的关系。虽然,英军表面上在恭亲王面前表现出高傲不可一世的态度,但他们的心里还是很佩服这位亲王的。

法军更不用说,一直和恭亲王的关系都不错,他们提出的要求恭亲王都会一一满足。所以,法军司令蒙托邦对这位亲王评价相当不错,认为他是一位精明能干,头脑敏捷,富有绅士风度的贵族,而唯独显得比较消瘦,可能是因为其哥哥把国家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身上。恭亲王的人格魅力和做事风格,让他同时赢得了英法联军的好感,甚至是尊敬。于是,英法联军司令互相通气,决定要帮助他们的好朋友恭亲王坐上皇位。但前提是,咸丰帝在热河驾崩,恭亲王在京师。他们认为即使咸丰帝让他的儿子继承大统,他们依然有能力让恭亲王坐上皇位。当然,这一切都要得到恭亲王的允许。即使有所谓的顾命八大大臣,还是两宫皇太后,他们都没有能力阻止英法联军的所作所为,甚至是立恭亲王为天子。

恭亲王如果成为大清入关的第八位皇帝,那么大清的国运又会如何。此时的恭亲王还不到而立之年,正是雄心勃勃的年龄。十年前,恭亲王曾一度让老爹道光在选择谁继承大统之时,犹豫不决。历史就真的重复了当年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之间的兄终弟及。唯一不同的就是恭亲王需要在英法联军的帮助下,才能实现兄终弟及。只有以武力做后盾才能实现这一特殊的皇位交替。

恭亲王上台,必然还是会对英法联军走友好路线,毕竟是人家把自己抬上皇位的。作为自己的两位正嫂子、侄子,恭亲王的选择只有把她们软禁。此时,慈禧即使再有本事也不会在小叔子的眼皮底下,掀起大江大浪。恭亲王现在有两件事要做,一是彻底剿灭南方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国,二是提前实行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但还是首先要依靠南方的曾国藩等地方兵团。有人会说,恭亲王被联军帮助成为帝王,难道曾国藩不会大怒,而与恭亲王火拼。

答案,不会,因为曾国藩知道自己的湘军在联军面前不堪一击。当时被奉为神兵的蒙古铁骑尚且在联军面前一败涂地,更不用说老曾的湘军了。曾国藩不会冒这个险。就像当年八国联军之时,慈禧曾下懿旨让李鸿章北上勤王,他断然拒绝,因为他知道凭自己淮军对抗联军,无异于以卵击石。曾国藩的智慧在李鸿章之上,他断然不会北上与联军开战,即使后来战胜太平天国,自己的兵力足以与清政府较量一番,但他还是本着不冒险的原则,安安稳稳听命朝廷授封。

恭亲王在太平军被剿灭后,自然会把心思放在发展洋务以图富国强兵。此时的朝廷,断然有顽固派的反对,但在以恭亲王为君王的朝廷中,洋务派会发展的相当顺利。皇帝的意愿往往会决定一件事情的发展。由于恭亲王与英法的特殊关系,购买英法的船舰利炮(可能是过时的),人才留学培养,学习先进科技都会提前十年。这样发展下去,大清的实力着实不容小觑,甲午战争就可能不会败给日本。大清国运也可能会好转,逐渐与世界相接轨,自身强大,能打胜仗,自然就不会受到别人欺负。当然最终先进的制度要跟上,这可能是恭亲王难以接受的。所以说,以恭亲王为主的大清,可能会延续一阵子,但最终还是会被历史所淘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路... 路易十五是法兰西国王,作为波旁王朝最富盛名君主路易十四的继承人。路易十五可以算是运气不佳,虽然路易十...
原创 南... 南朝是五胡乱华后,在北方被游牧民族占领后,晋朝贵族迁徙到南方后建立政权的一系列统称。除了东晋之外,还...
原创 野... 在我国数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令后人尊崇赞扬的英雄人物,他们既有着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正义...
原创 你...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说起其皇家陵园,很多人都会想到清东陵和清西陵。那么这个统治了中...
原创 梁... 梁山108好汉,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由许许多多派系组成的,如果细分,至少十几个派系,如果按照势力划分...
原创 若...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杨秀...
原创 日... 国家的发展,典型的风水轮流转,很多强悍的国家,现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如近代西方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现...
原创 重... 1945年8月,中国军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与此同时,蒋介...
原创 郭... 郭汝瑰提供4年情报,建国后为何没能得到重用?有历史问题说不清 历史总是充满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在...
原创 邓...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珍... 在晚清与民国交替的过程中,社会上划分了几个大阶层,其中有两个阶层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它们分别是晚清皇室...
原创 南...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420年-589年)和北朝(439年,一说386年-581年)...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发展历史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是一个统称,主要用于描述公元5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
原创 毛... 前言 在1947年,蒋介石在全面解放战争失败后,打算集中火力攻击我党的重要根据地,陕甘宁地区作为我们...
原创 除...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
原创 非... 当我们嘲笑非洲多么落后,人们多么愚昧的时候,其实嘲笑的仅仅是人家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对于如何过日子,人...
原创 明... 明朝“开国六公”和“开国六王”虽然都是明朝初年的重臣,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指的并不是同一批人。 我们...
原创 日... 20世纪50年代,在最高人民检察署的牵头下,一场针对侵华日军的“认罪清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苦...
原创 沙... 沙俄对土地有特殊的渴望,所以他们从崛起以后,不断四处掠夺土地,经过一番扩张后,他们的土地最大的时候跨...
原创 苏... 农业乃百业之本,粮食安全事关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的全局。在和平时期,粮食的安全重要性往往被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