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官者道德重于学问,而科举却以文章取士,苏轼一番话道出了真相
迪丽瓦拉
2025-06-19 15:03:55
0

封建时代,评价一个官员的好坏其实本质不在他的学问优劣,而在于品德是否高尚。可偏偏朝廷选拨官员的标准又是文章,以学问定输赢。因此,在科举史上,就出现过这样的争论,到底是该以德取士,还是该以学问取士。北宋著名文人苏轼为此有过一段很精辟的论述,并一度被奉为真理。

宋代是中国科举的发展期,处于上升阶段,具有一定的活力和生机。因此,宋代关于科举的争论也非常激烈,有德行取士与考试取士之争、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之争、经术文学之争等,而且这些争论还经常交织在一起。

以察举为代表的推荐制度,德行的优劣是能否任官的最重要标准。而科举制度则不同,主要是依据考试成绩来决定是否录取,基本不考虑考生的德行。这两种选拨文官的制度确实各有优劣,各有利弊。

北宋神宗时,有人提出恢复察举制度,取消科举。对于这一提议,苏轼在上疏中极力为科举辩护,指出科举考试有一定的标准,远远优于很难有客观标准的察举,也比直接从学校中取士更为客观公正。他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鲜明地反对以德行作为录取标准的做法:

“若欲设科立名以取之,则是教天下相率而为伪也。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上以廉取人,则弊车、羸马、恶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无所不至。”

在苏轼看来,如果朝廷设立德行科取士,那么是教天下的读书人争相作假。如果朝廷是以孝来选拔官员,那么勇敢的人可能会仿效历史上的孝子割自己身上的肉给父母治病。胆子小的可能会住在父母的墓旁边,为父母守墓。如果朝廷是以廉洁来选拔官员,那么天下的读书人会争相坐破车,骑病马、老马,穿非常破旧的衣服,吃很差的食物,只要朝廷认为是廉洁的事情,他们都会刻意去做。以德行取士,弊端是十分明显的。

平实而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很难客观评定的,只有通过言行加以考察。而一个人的表面言行又不完全代表其真实思想品德,当不带有功利性目的时,言行比较具有真实性;当他为胜过他人而可能获得功名利禄的时候,就可能会矫言饰行,弄虚作假,人们难以断定其真伪。

一般人只看得以德行取士好的一方面,往往忽视了另一方面,即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否会出现比原来的办法更大的弊端,所以苏轼认为那些贸然提出改变现行做法的人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早在唐代,大文豪柳宗元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苏轼的观点与柳宗元一脉相承,但苏轼的论述更为深刻,这是在考察多次科举改革的经验教训之后得出的精辟见解。这次争论因为苏轼的反驳有理有据,所以没有人在直接进行辩驳。

但是,到了宋哲宗时,司马光曾奏请实行“十科”荐士。到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式诏以“八行科”取士,并且具体规定了“八行科”的标准和取士办法。在诏书中,朝廷明确提出了为了“善风俗,明人伦”,参考“成周以六行宾兴万民”的办法,设立“八行科”。

所谓“八行”,即“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悌,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姻,信于朋友为任,仁于州里为恤,知君臣之义为忠,达义利之分为和。”凡是有以上八种善行的读书人,所在地将记录其表现的材料上报到县衙门,县衙门将根据情况择优录取其入官学学习,审查考核没有问题之后,将其上报到府州衙门。府州衙门根据读书人的道德表现,将其分成三个等第:孝、悌、忠、和为上,睦、姻为中,任、恤为下。

如果读书人具备“八行”,不必等到年终,即可以将其贡入太学,免试补为舍生。再经过审核考查,名实相符者便可以向尚书省申报,由尚书省授予其官职。不能完全具备“八行”者,则取为州学上等舍生。

这种按“善行”高低、多少来选拔任用人才的办法出发点虽然不错,但实际上很难操作。为了获取“八行”之名,许多人用心良苦,挖空心思来应对。实行“八行科”取士多年都没能选拨出一位名实相符的杰出人才,说明这种选拔方式是有制度缺陷的,因此也不可能长期实行下去,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北宋后期这次尝试以德行为标准选用人才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可以说正好印证了苏轼的预言。

时隔七百多年后,也就是清乾隆三年(1738年),又发生了一次关于科举存废的争论,礼部对科举存废利弊的看法与苏轼的观点几乎相同,有些用语还在直接引用了苏轼反对变革科举的奏疏,可见苏轼对科举取士的看法具有相当久远的影响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早... 要说中国古代十几个王朝近两百多个帝王之中,谁的人生最为丰富。 那唐玄宗李隆基肯定有名。 “唐隆政变...
原创 长... 1934年秋,中央红军踏上了艰辛的长征之路。然而,在这场史诗般的战略转移中,一个关键问题始终萦绕在中...
原创 4...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长... 长白山“藏宝洞”:历史的见证,和平的提醒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种历史遗...
三国乱世里,他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三国演义中,吕布给人的印象是勇武无双,冠绝天下,一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足可见其武艺之出众!单纯...
原创 清... 在康熙之前,清朝的人口才两千多万,可过了一百多年,到了乾隆晚年,清朝的人口居然飙升到了3亿,简直让人...
原创 此... 国民党中,有这么一号人物。 他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国民党的五虎上将之一。但是他却被戏称为“共军卧底”,...
原创 项... 世人皆知,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兵败如山倒,最终选择在乌江边自刎而亡。这一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悲...
原创 章... 章邯投降项羽,有两个原因: 1、赵高专权。 2、秦军战败 。 章邯派司马欣到朝廷打探消息,赵高拒绝接...
原创 朱... 朱元璋立朱允炆,难道就那么确定朱允炆一定能镇得住那些藩王叔叔们吗?‌ 祖孙二人剧照 确定,一定以及肯...
原创 难... 你梦想有一台时光机吗?那么你应该去俄罗斯内陆地区,在那里你很快就会感觉自己回到了过去——回到90年代...
原创 1... 在抗日战争期间,基于应对战争的实际需要,国军进行了多次战区的划分,按照1945年的情况来看,共分为1...
原创 北... 《——【·前言·】——》 北宋初年,虎将张琼多次舍命保护赵匡胤,甚至为他挡过无数刀剑。而当张琼被诬陷...
原创 盘... 革命的故事,令人难忘! 在近代史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太多舍己为人,倾尽所有的英雄与战士。今天,就来...
原创 北... 周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6月22日),字乾伯,武乡郡武乡县(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北周第四位皇...
原创 难...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封神演...
原创 国... 他是从台湾飞回大陆的国军第一人,当时他只是一名小小的飞行见习教官。没有人能想到是这名不起眼的年轻教官...
原创 揭... 在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热衷于修道,追求长生不老。为了保持神秘感,他常常用扶乩的方法,写下几句充满玄...
原创 楚... «——【·前言·】——» 其实楚国最终走向灭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楚国的内部已经出现了内部矛盾,一个国...
原创 被... 看了日本近代皇族的那些歪瓜裂枣,实在无法想象《源氏物语》中美貌的光源氏到底该是何等模样。 但日本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