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实楚国最终走向灭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楚国的内部已经出现了内部矛盾,一个国家从繁荣兴盛走向落魄灭亡,只需要国家内部有一个矛盾就可以开始。
楚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逆袭到了当时“大哥大”的位置,他一开始也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封地国家。
后来是楚国不甘于现状,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发展,最后逆袭成到了大国之首的位置。
不过慢慢的,各个国家都不甘心给其他国家俯首称臣,也都开始竞相壮大起自己,这也就开始了互相较量的时代。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已经站在鼎盛位置的楚国,最后不仅没有发展得越来越好,反而是让自己走向了衰落......
原来,屈、景、昭这三大“巨无霸”家族都是当时楚国的皇族后裔,与此同时他们三大家还在各个领域都掌握着大权,地位影响力都是不言而喻的。
而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局势下,楚王自己虽然空有“一国之君”的名声,但他的手上却没有实权。
反之在给楚王“俯首称臣”的屈、景、昭这三大家族,他们的手上倒是有不少的实权,并且还有随着国家发展权势越来越大的趋势。
在很多国家政治的决策上,楚王想要独立决策某个决定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这样一来,楚国朝廷内部的局势就形成了君臣之间相互制衡的一种关系。
如果一方为了充实自己的实权,而不惜用各种手段去打破这一层“平衡”关系,那么最后的结果只会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直到公元前223年秦国嬴政带兵讨伐灭楚,楚国的这一隐患矛盾才全部显现出来,当时秦国出兵几十万讨伐楚国,虽然秦国来的气势汹汹,但以楚国强盛的实力想要反击并不在话下。
只是没有想到,本来可以胜券在握的楚国却因为内部矛盾断送了自己国家的光明未来。
楚国的将士们坚守在前线战场,没想到手里掌握大权的屈、景、昭三大家族却为了保全自己个人的利益而牺牲了国家的利益。
面对秦国的来势汹汹楚国的将士们并不畏惧,只要楚国的朝廷能够保证他们的粮草,打败秦国的讨伐是没有问题的。
可就在这一关键的时刻,屈、景、昭三大家族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最终导致了楚国在战场上面临着“弹尽枪绝”的局势,也被秦国顺势攻下,结束了楚国八百年的江山。
对此只能说楚王也非常的无奈,自己并非没有统治的能力,而是没有决策的权力。
面对三大家族的“权势滔天”,他做不到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冒险瓦解三大家族的势力,只能处处受他们的限制,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可以说,屈、景、昭三大家族的势力成就了楚国当时可以称霸七国的重要根基力量,但也成为了毁掉楚国的导火索。
如果在三大家发展的时期,楚国皇室就对他们多以防范,也许事情不会演变成后来“臣独大,君无权”的不可控局面,这样也就不会有楚王连一定决策权力都没有的事情发生。
所以说“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总归是好的,这直接决定事情未来的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