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热衷于修道,追求长生不老。为了保持神秘感,他常常用扶乩的方法,写下几句充满玄妙的谜语,与大臣们交流政务。
然而,这些谜语往往晦涩难懂,让大臣们摸不着头脑。但在这群大臣中,却有一位破解谜语的高手,他就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奸二代”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在才华与贪婪之间博弈,最终走向毁灭的。
一、破解谜语的高手
嘉靖皇帝聪明又难搞,总爱玩心机,不让大臣猜透。修道后更是神秘兮兮,爱用纸条传旨,这不是小抄,是高级政治游戏。纸条上全是暗语,看似简单,实则藏深意。要是领悟不了,可就惨了,因为嘉靖心里自有答案,不懂他心思的人,就别想被重用。
可嘉靖忘了,聪明人不止他一个,严世蕃就是其一,专解暗语。
张经被炒,赵文华想让胡宗宪上位,奏折上去久久没回应。
这时,嘉靖给严嵩发了张纸条:“宪似速,宜如何。”严嵩以为皇上问胡宗宪升太快咋办,正打算再夸夸胡,严世蕃笑了,说:“你理解错了!”
原来“宜”指的是杨宜,嘉靖是想问杨宜咋样。严嵩立马懂了,推荐杨宜接任。
二、记忆力超群
嘉靖的纸条谜语多得很,还真不一定是因为他学问大,爱用典故生僻字。而是嘉靖皇帝爱读经史,不懂就问,立马就让太监找值班大臣解答,而且挺急。
嘉靖皇帝有时候问到一些典籍中的疑难问题,严嵩答不上来,严世蕃却能迅速找到出处,给出详细的解释。这种记忆力,在官场上那可是大大的加分项啊!
据说,有次晚上,皇帝又问了,需要引经据典方能下笔而定。可是无论是首辅严嵩,还是次辅徐阶,以及其他内阁大学士,一时之间都想不出嘉靖皇帝到底需要哪个典故。
严嵩无可奈何之下,就派人回家找到了严世蕃。
严世蕃听了这件事,稍微思考了片刻,便给出了答案,并且让人呈送给了皇帝。
嘉靖得到答案后非常满意,问题才得以圆满画上句号。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几乎每次都是由严世蕃顺利解决。
虽然,嘉靖的问题很多,可严世蕃刚好符合条件。
所以严嵩总能跟上嘉靖的思路,成了嘉靖的红人。
故此严嵩当权期间,京城内外流传着“大阁老、小阁老”的说法。“小阁老”便指严世蕃。
三、聪明绝顶
别看严世蕃长得矮矬胖,还瞎了一只眼,却聪明绝顶,官场那些事儿,明的暗的他都门儿清。
他在朝里是工部左侍郎加尚宝司丞,说白了就是建设部副部长兼机要处处长,俩肥差都让他占了,跟黄鼠狼守鸡窝似的。
他对人心那套玩得溜,想跟他耍心眼?门儿都没有!
河道总督修淮河,朝廷给了十万两,这家伙想贪,只用了五万,打算给严副部长两万打发。结果严世蕃一眼看出不对劲,直接叫他吐出剩下的。总督还想装傻,严世蕃一拍桌子:“别装,你手里至少还有三万!”总督吓得立马坦白。
严世蕃咋知道的呢?他掏出张考核表,原来他早研究透了:修河堤的钱,用一半考核就合格,用七成就是优秀。这次工程刚合格,所以他断定总督贪了一半。
赵文华从江南回来,给严世蕃送了超贵的金丝帐,还给他的27个姬妾每人一个珠宝髻。可严世蕃还嫌少。
裕王朱载坖没立太子时,嘉靖不喜欢他,严家父子也对他冷淡
。裕王府本该有的岁赐,因为严家父子一句话,连续三年都没拿到。最后,朱载坖自己凑了银子送给严世蕃,严世蕃收了钱才让户部补发岁赐。严世蕃得意地说:“连皇帝的儿子都给我送钱,谁敢不送?”
严世蕃,不但贪污都贪出科学精神了,而且胆大包天。
因此,当严氏父子把持着朝中官吏的任选、升迁。官无大小,皆有定价,不看官员的口碑、能力,一切都以官员的贿金为准。
四、二十七个小妾
严世蕃的生活,那可真是个“壕无人性”,奢侈俩字儿都不够给他提鞋的。
严世蕃的府邸里,不光是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应有尽有。
而且,严世蕃的妻妾就有二十七个,其他的侍女、丫鬟更是无数。睡用象牙床,围着金丝帐,朝歌夜舞。
严世蕃很为自己的奢靡生活感到得意。他自己就说:“朝廷不如我富”
生活比皇帝还滋润,。严世蕃自己也是得意得不行,整天沉浸在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中。
当然了,喝多了也是常有的事,但人家有办法啊,一喝醉就叫侍人端盆滚烫的热水,毛巾一浸,趁热围在头上,跟做SPA似的,凉了就再浸热,几下子酒就醒了。
这样,处理起父亲扔来的政务时,依然精神抖擞,一点醉意都没有。王世贞是瞧不起这严世蕃的,二人很是不对付,“数积忤于权相严嵩子世蕃”,据说那《金瓶梅》就是王世贞化名兰陵笑笑生,以严世蕃的生活为摹本写出来的。
西门庆在小说中也是个贪财好色、擅权作恶的家伙,他的府邸、妻妾、生活方式都与严世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严世蕃小名“庆儿”,号“东楼”,《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将“东楼”化作“西门”,直接用“庆”字为名,创造出小说人物西门庆,来影射严世蕃荒淫无度的生活。
西门庆的府邸豪华气派,妻妾成群,这与严世蕃的生活如出一辙。可以说,《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就是严世蕃在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缩影。
五、狱中奇谋
整天用青词跟神仙套近乎,用谜语玩大臣。他自以为聪明绝顶,结果却被严嵩父子拿捏得死死的,成了人家手里的提线木偶。
尽管弹劾严氏父子的奏章跟雪花似的往宫里飞,可嘉靖皇帝连看都不看,直接扔一边去。而那些上书弹劾的大臣们,不但没讨到好,反而被严嵩整得够呛,有的丢了官,有的连命都没了。被称为大明第一直谏之臣的杨继盛和锦衣卫指挥使沈练直接,就因为被严嵩诬陷杨继盛与二王(裕王、景王)串通。嘉靖皇帝下旨给处死了。
然而,严氏父子的恶行累累,最终还是得到了报应。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失势,御史邹应龙趁机上书,把严世蕃父子的罪行抖了个底朝天。
然而在嘉靖的眼皮子底下,严世蕃只坐实了贪污800两金子,判了流放雷州。可就是死罪轻判,严世蕃却在充军途中擅自逃回故里,。
逃跑后,严世蕃不但大摇大摆的在老家南昌盖起别墅,还和日本倭寇秘密勾结。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严世蕃被御史再次弹劾入狱。面对即将到来的审判,严世蕃非但不害怕,反而还很高兴,鼓掌喊道:“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
原来,严世蕃认为,贪污受贿贿并非嘉靖皇帝所憎恶,而且只要将陷害杨继盛、沈炼”的罪名揽在自己身上,就等于逼着嘉靖自己认罪。
然而,这一计谋却被比他更聪明的徐阶识破。
因此,他驳回了三法司将“陷害杨继盛、沈炼”列为头条罪名的提议,给严世蕃换了三条更严重的罪名:
勾结倭寇、图谋不轨;勾结江洋大盗、训练私人武装;占据有王气的土地修房盖楼。这三条,哪一条都够严世蕃喝一壶的。
果然,嘉靖皇帝一听,立马下令将严世蕃和罗龙文斩首。而严世蕃和罗龙文听后,抱头而哭。家人让严世蕃写遗书,他竟然害怕到写不出一个字。
当时京城的人听说严世蕃要被砍头,大为高兴,各个相约持酒到西市看严世蕃被砍头。
结语: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奸二代”严世蕃,身怀3大绝技,本可成就一番事业,却因贪婪无度、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他妄图用才智和权谋玩弄嘉靖于股掌之间,却忘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毕竟,聪明若是用错了地方,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