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还活着,朱棣绝对不敢造反,挥师夺取大位
迪丽瓦拉
2024-04-22 23:12:19
0

原标题:如果他还活着,朱棣绝对不敢造反,挥师夺取大位

当朱元璋老去后,为了给继承者太子朱标一个安稳的朝廷政局,不想发生历史上的重臣把持朝政,甚至逼退皇帝"禅让"的悲剧,开始对那些功臣名将逐个诛杀。

朱元璋的诛杀引起了宅心仁厚的朱标痛苦,他几次劝阻朱元璋去网开一面。朱元璋不耐烦后,一次拔起跟带满刺的藤条递给朱标,朱标怔住后,告诉朱元璋,这个上面刺太多了,自己没办法握住。朱元璋意味深长地告诉朱标,自己做得这些事情,就是替朱标拔掉这些刺。

朱元璋虽然晚年嗜杀,但是他绝对去毫无理性的乱杀。朱元璋为朱标设计的整个大明帝国的体系是,朱标的兄弟们封为藩王,替朱标守护着整个大明边境。朱标需要做的就是治理这个国家,控制好各地藩王。

为了防止藩王造反,朱元璋为朱标留下一员悍将,这个悍将就是蓝玉。为什么选择蓝玉,首先蓝玉属于后起年轻百战名将,从大漠征元开始,扬名大明朝廷。其次,蓝玉和朱标关系极为亲密。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蓝玉是是常遇春的妻弟,用现在的关系说,蓝玉是朱标的舅父。

蓝玉一直积极维护朱标的太子地位,也一直保护朱标的登基道路,对朱标的竞争者保持着警惕。朱元璋的儿子里,真正能打得当属于燕王朱棣,朱元璋也刻意培养朱棣,希望朱棣成为一个悍将,将来可以成为大明帝国统治的捍卫者。

朱棣一直跟随着徐达、常遇春、蓝玉等将领征战。渐渐有了军功的朱棣,行为举止有了轻视朱标的流露。这些都被蓝玉看在眼里,蓝玉一次告诉朱棣,燕王有异心,要防备。宅心仁厚的太子朱标,却批评蓝玉,不要离间他们兄弟感情。

蓝玉口头答应,但那时候已经开始警惕着这个燕王。他觉得将来如果诸王有能够威胁到朱标统治,必然是燕王朱棣。但他也有信心,只要他和他那些义子及手中的那只部队在,一定能够镇住燕王朱棣。

可谁也没用想到,朱标竟然没有等到登基,就去世了。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朱元璋冷静后,牵起朱标儿子的手,这个孙子,将是替代朱标继承大明帝国的储君。

这个时候,朱元璋又重新审视蓝玉,朱允炆能够镇的住蓝玉吗?蓝玉会保护这个稚嫩的孩子吗?他觉得不能。他要重新设计未来大明的政体。这个新设计的整体,将不会有蓝玉的存在。朱元璋在选择蓝玉还是朱允炆的亲王叔面前,选择了他的亲王叔,于是,蓝玉果断的被朱元璋赐死。

不仅蓝玉被杀,而且和蓝玉有关联的文武朝臣都被朱元璋诛杀,他连根拔起了,自己扶植的这个保护朱标的势力。也正是历史常态,一朝天子一朝臣。

贰,朱棣终于造反,叔侄兵戎相见。

朱允炆即位以后,他并不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信任这些带兵的亲戚。他觉得藩王是大明王朝的最大的隐患。于是,朱允炆和心腹朝臣齐泰、黄子澄密谋商议削藩的具体事宜。

由于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也因此清理完其它藩王后,朱允炆开始对朱棣下手了。朱棣是什么人?两次率部北征,生擒元朝大将索林铁木尔。燕王看这个侄子对自己下手,没有怪怪束手就擒,而是选择造反这条路。

朱棣打出的口号是清君侧——靖难。朝廷就奸臣,齐泰、黄子祸乱朝廷,自己本着本着朱元璋立下的祖训,诛杀奸臣乱党,率兵出发。

剿杀朱棣的很多北方部队,都曾是朱棣旧部或者旧相识,纷纷倒戈朱棣,朱棣越发的人强马壮。一路攻下河北众多城池。

朱允炆集结三十万大军,任命耿炳文为统帅,征讨朱棣。耿兵文是朱元璋旧部,此人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一个重要棋子,此人善于守城。有大宋刘琦之风。让此人保护朱允炆,为朱允炆将来守住重要屏障。

但朱允炆却命此人率军进攻,进攻谁?大明能征善战的朱棣!

此时的朱棣面对的这些对手,都不放在眼里。因为,大明能够击败自己的那些将领都已经被朱元璋诛杀或者病死,就连对自己最大威胁的蓝玉也诛杀了。

没有徐达、常遇春、蓝玉、李文忠、傅友德这些人,虽然自己是地方对抗整个朝廷,但整个大明谁是自己的对手?朱棣击败率领三十万的大军的耿炳文后,一路向着南方打来。

朱允炆又集合五十万大军,让李景隆统帅再次征讨朱棣。可李景隆怎么能是与徐达、常遇春、蓝玉、李文忠、傅友德这些百战名将一起征杀过来的朱棣?

双方战于白文河,朱棣大败李景隆。

朱允炆不得已又换上盛庸为统帅,继续与朱棣对战。当然,最终的结局也是盛庸大败。朱棣逼近南京,最终夺取了大明王朝的帝位。

朱元璋一直为自己孙子布置的朝廷政体,就这样被燕王捣毁。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为朱允炆安排的这个叔叔朱棣,不但没有维护着朱允炆的江山,反倒成了朱允炆最大的威胁,不仅是威胁,而是敌人,最终夺取朱允炆皇帝宝座的敌人。

朱允炆也没用想到,自己用全国的力量竟然没有打赢北方的一个藩王,自己从纸面的调动的兵力、财政、和后勤,竟然被这个藩王大败。

朱允炆太小,没有经历过朱元璋曾经的时代。朱元璋从一个地方小势力,一直成为南方霸主,再成为推翻整个元帝国,甚至追击到漠北击杀元帝国的历程。朱元璋及其手下将领早已经习惯以弱小击败强大。朱棣自幼跟着这些人,长大后又跟着这些人一路征战。荒漠中,水尽粮绝的时候,这些将来凿井寻水,随身殒命的风沙中寻找北元主力进行决战……

这个朱棣不是纸面上的可以算出来的。

叁,如果他不死,朱棣不敢。

历史存在如果的话,假设朱元璋将蓝玉不诛杀,而是留给朱允炆。朱棣也许到死也不敢造反,因为,朱棣曾经目睹着这个百战名将是多么有胆有谋,能征善战,是怎么带领他那些干儿义子的将领,击败众多拦住他面前的敌人。

蓝玉开始是跟随常遇春的一命将领。常遇春是明朝第一猛人,手下的蓝玉当然也继承了常遇春的勇猛,极其敢于打硬仗。常遇春派蓝玉执行的战役,蓝玉从来没有败北过。

大明建国五年,蓝玉开始随着徐达征战北元,这也是蓝玉成名的地方。蓝玉为先锋将领,击败元朝两位百战名将,虽然没有彻底消灭北元,但也和徐达凯旋班师回朝。

大明建国七年,朱元璋亲自任命蓝玉为主将,再次征讨北元,大胜而归。

大明建国二十一年,朱元璋再次任命蓝玉征讨北元,此次,北元彻底被蓝玉消灭,一举为大明平定漠北。当然,这其中还有蓝玉南征的一些战役。蓝玉从为叫朱元璋失望过。朱元璋看着此人,觉得此人就是朱标未来的手下第一大将。

朱棣虽然也有战功,但对比蓝玉的战功,完全不够看。朱棣在北方部队有军威,北方军队看到朱棣纷纷倒戈,但是,如果蓝玉活着,这些部队绝对不会倒戈,对比蓝玉的军威,朱棣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但是就是曾经被安排成为朱标手下第一武将的蓝玉,最终因为朱标的离去,被朱元璋诛杀了。蓝玉的死,在历史上争议很大,很多人蓝玉居功自傲、蓝玉因为徐达、常遇春离世后目中无人等等。

但其实,有些史学家认为,如果蓝玉居功自傲,也是朱元璋故意放纵的。朱元璋当要拔掉某一个势力的时候,总是先是放纵,例如胡惟庸一样。当所有人认为胡惟庸已经权倾朝野,密谋造反的时候,结果,朱元璋迅速收网,诛杀了整个党羽,顺便清理了整个丞相制度,实行了皇帝大权独揽。

并且向天下有了交代,不是要推翻丞相制度,而是丞相制度,造成了整个国家政体的不稳定,甚至密谋造反。朱元璋一箭三雕。

如果朱元璋稍微管制一下胡惟庸,这个李善长提拔出来的人,绝对兢兢战战,不敢冒犯朱元璋。但朱元璋却一直放纵和示弱。

当有人告诉朱元璋,支持胡惟庸的有大量官员,怎么办?朱元璋轻轻地说杀。

参考胡惟庸,蓝玉的整个过程其实也是这样,对待蓝玉十分放纵,对于蓝玉的错误毫不阻拦,不停的放纵,直至蓝玉傲慢和目无军纪到极点,满朝文武议论纷纷地时候,朱元璋借机拔掉了整个蓝玉的势力。

蓝玉,也许觉得自己一直是朱标的护身符。

其实,朱标才是他的护身符。

只是,他不懂朱元璋而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基... 古越国移民,是日本国大和民族的主要源流之一。 日本国大和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其先民来自于何方,在纷纭...
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中徽博举...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精神,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书...
原创 诸... 刘备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麾下文臣武将的努力,文有诸葛亮、法正、刘巴等人才,武有关羽、张飞、马超在内...
哈马斯迎来“铁腕”领袖辛瓦尔:... 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领导人的更迭都伴随着深刻的变化与不确定性。20...
原创 蒙... 关于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很容易发现的规律,在封建社会,改朝换代是常有的事。因此争夺权力的政...
坚守诚信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立... 坚守诚信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策 周成王为政期间,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推行周公“以...
原创 南... 南北分治:王谦兵败被处死,杨坚上位建隋朝 益州总管王谦,但望各军得胜,自出兵为后继,哪知各处军报都...
原创 欧... 欧阳修是一位大人物,61岁之时,就想皇帝申请退休,直接被拒绝,之后的四年中,欧阳修连续又辞职六次,一...
原创 忽... 忽必烈是蒙古有名的一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其谋略手段丝毫不逊于他的祖辈,历...
原创 郭... 郭子仪,唐朝杰出的将领,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与每位皇帝都有着微妙的关系。然而,凭借其机...
原创 这... 史家有戏言:朱家子孙个个都是人才,当皇帝没几个正常的,除了皇帝之外,各行各业出状元。话虽这么说,但从...
原创 某... 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意为“顺服”,指顺服真主安...
原创 考... 因为一篇《阿房宫赋》,让无数国人领略过了阿房宫的雄美与壮丽,再加上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项羽焚烧阿房...
原创 明... 鲁迅先生说,身中间脖颈最细,古人则于此砍之;臀肉最肥,古人则于此打之。 砍头,不过一刀下去,血溅三丈...
原创 秦... 秦始皇叫嬴政,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为何不随自己父亲的姓? 秦始皇嬴政他有很多的儿子,但是最出名的应...
原创 陈... 很多人都说,陈赓一生惧怕彭德怀,而这实际上说的也是两人性格的差异。可以说这两个人的性格是一静一动,两...
原创 为... 推动事物从量变到质变往往需要准确把握时机才能实现, 毛泽东恰恰就是把握时机的天才! 1946年6月...
原创 纪... 历史虚无主义一个显著的错误观点是贬低领袖毛主席,说他不懂经济建设。这种颠倒黑白的弥天大谎,这种违背历...
原创 一... 引言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那么放眼全世界来看,世界上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准确的答案是不知道...
祝勇:在文字里重造一座紫禁城 中国的王朝史里,夹杂着一部浩瀚的宫殿史。但留到今天完整如初的只有一座明清紫禁城。近日,作家祝勇携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