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把握时机的天才?
迪丽瓦拉
2025-07-12 08:03:30
0

推动事物从量变到质变往往需要准确把握时机才能实现,

毛泽东恰恰就是把握时机的天才!

1946年6月底,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打了几个月后,蒋介石已经不再谈什么和平了,周恩来的统战工作已经取得巨大成效,也已经没有必要再在重庆,毛泽东就让他回了延安。

周恩来回到延安后,在他的协助下,毛泽东为解放战争的进展勾画了一幅大致蓝图:争取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消灭国民党七八十个旅,国共力量平衡后,再用三到五年时间打出去。

这时期的解放战争进展很有意思,蒋介石靠着引以为傲的美国援助嚣张地四处开战,但

实际上他的军队不仅兵员在不断损失,且美国援助给他的枪炮也源源不断地转到了解放军手里。

在华东,蒋军薛岳以损失8万人的代价攻占了部分大城市,这时,他的手里还有20余万兵力。毛泽东瞅准机会,要陈毅、粟裕与谭震林兵合一处,由粟裕负责指挥,由陈毅负总责。

这是毛泽东用人的高明之处,粟裕打仗方面是帅才,但有的人可能不服粟裕,只要有陈毅坐镇,没人敢和陈毅较劲。陈毅、粟裕只有10万兵力,不可能一口吃掉薛岳的20万军队。

薛岳不愧是名将,他很谨慎,抱团不分兵,陈毅、粟裕也奈何不得他,只打了几个小仗。关键时候,蒋介石出来给薛岳“帮倒忙”了,他命薛岳立即进攻,并要半个月内结束苏北战事。

薛岳没办法,只好出动,20万人兵分四路进攻,每路约5万人,粟裕等的就是这一刻,机会来了,他瞄准了其中一路的一半开打,此战被称为“宿北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军2万多人。

此战后,毛泽东把原鲁南的部队也归粟裕指挥,粟裕兵力增至20万人,接着连续出手歼敌5万多人,俘虏敌军36000多人,这就是鲁南战役,华东解放军自此有了坦克、汽车和火炮。

毛泽东继续给陈毅和粟裕增加兵力,让他们统帅了27万人,继续内线作战,莱芜战役,粟裕又歼敌5万多人。蒋介石连战连败,这仗没法打了,于是,他改变战法,实施重点进攻。

蒋介石调集3个兵团45万人重点进攻山东,敌人来势凶猛,粟裕隐蔽集结伺机歼敌。果然,敌军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率整编74师等3个师冒进了,粟裕这回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

粟裕偏偏挑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下手,师长张灵甫仗着蒋介石的器重,非常骄横,当他被粟裕包围后,并不突围,反而将部队拉上孟良崮坚守待援,想打个反包围。

蒋介石得知74师被围,严令附近10个整编师全力支援张灵甫,结果却只有黄百韬一个师执行命令,但他很快被粟裕给阻击而挡在外围,寸步难行,只能干着急,想帮张灵甫也帮不上。

紧接着,

粟裕以5倍以上的绝对优势歼灭了74师3万余人,并击毙张灵甫

,粟裕礼葬张灵甫,再从容打扫战场后扬长而去。此战沉重打击了蒋介石的军心和斗志,令敌军官兵闻风丧胆。

到1947年4月底,在不到11个月的时间里,蒋介石已经被歼灭了90个旅。在大举进攻山东的同时,蒋介石不惜血本,严令他最后的战略预备队——胡宗南部约25万人大举进攻延安。

毛泽东主动放弃延安,诱敌深入,集中兵力逐次歼灭敌人。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撤离7个小时后,国民党就派出飞机大规模轰炸延安,毛泽东实施坚壁清野,延安早已变成一座空城了。

毛泽东与周恩来一直同王震谈话到黄昏,直到彭德怀告诉阻击部队必须立即撤出阵地,毛泽东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10年的延安,但他仍然决定和周恩来、任弼时一起留在陕北。

胡宗南轻松占领了延安,为了让蒋介石脸上有光,他特意让自己的士兵化装成“共军俘虏”让记者拍照大肆宣传,蒋介石很是兴奋,热烈庆祝一番,还授予胡宗南“二等勋章”以资鼓励。

蒋介石命令胡宗南要对陕北进行“清剿”,于是,胡宗南嚷嚷着要寻找西北解放军主力决战。彭德怀、习仲勋获毛泽东批准后,在青化砭打了一仗,歼敌2900多人,这是第一个胜仗。

毛泽东为拖住蒋介石这支战略预备队,指示实施“蘑菇战术”,彭德怀心领神会,用小部队不即不离地拖着敌军在山沟里转悠了12天,行程400余里,把敌人拖得筋疲力竭再伺机消灭。

这时,解放军总部电台获悉,驻瓦窑堡的敌军一个旅将换防南下,毛泽东电令彭、习在途中伏击该旅,很快,彭、习二人全歼该旅4700余人,这是撤离延安后的第二个胜仗。

不久,敌人通过飞机侦察误以为毛泽东即将东渡,蒋介石要求胡宗南主力出动,南北夹击。于是,彭德怀决定趁敌军主力出动的机会去端了敌人在蟠龙的老窝,得到毛泽东的批准。

彭德怀以359旅伪装成野战军主力,制造狼狈溃退的假象,敌军主力果然放胆北进,于是,彭德怀只用了2天时间就端了胡宗南的老窝,歼敌6700余人,4天后,胡宗南主力才赶回来。

撤出延安后的一个半月中,彭德怀以3万兵力对付胡宗南部25万人,三战三捷,歼敌14000多人,虽然歼敌不多,但成功地拖住了蒋介石的这支战略预备队,实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意图。

仗打到这个时候,毛泽东

敏锐地察觉到战略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提出战略反攻的伟大构想,命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蒋介石的腹地南京和武汉,蒋介石大惊失措。

命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决策,

证明毛泽东就是推进事物实现突变的天才,

吓得蒋介石慌忙调集大军保护自己的根本,

自此,他失去了主动权,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三国杀:马超媳妇董絮,清冷美人... 董絮 群 3体力 【清冷】:你成为黑色非转化牌的目标后,你可以弃置任意一名角色一张牌。若此弃牌:是装...
千年古城见证北疆史诗(探访国家... 王功 战国时期树木鸟兽纹瓦当。 元代黑釉油滴瓷碗。本文图片来源:盛乐博物馆 东汉护乌桓校尉壁画...
原创 通... 前言 老百姓最怕的,不只是物价上涨,而是那种“今天的钱明天不值钱”的恐慌。纸币失信,比王朝失政还致...
校馆弦歌丨考古学界的“北大模式... 校馆弦歌丨考古学界的“北大模式”如何薪火相传?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我国高校第一所考古...
原创 山... 许世友上将是我国开国元勋中的杰出代表,他的卓越功勋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作为一位战功赫赫的军事将领,他...
原创 荒... 【文明兴衰的思考:从历史对比看中国发展轨迹】 我常常思考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拥有五千年璀璨文明的中华...
原创 在... 井冈山会师后的真实生活:比想象中更富足的革命岁月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
原创 日... 1945年8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读《终战诏书》的消息如惊雷般传遍全球,宣告了这场持续多年的侵略...
原创 安... 马嵬驿,这个在大唐版图上毫不起眼的小地方,在公元 756 年那个炽热的夏日,却成了历史的聚焦点。烈日...
原创 李... 提起老夫少妻的婚姻模式,人们往往会想到两种典型情况:要么是男方位高权重、富甲一方,要么是女方家境窘迫...
浙江嘉兴东塔寺遗址考古成果揭示... 记者日前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位于浙江嘉兴市中心的东塔寺遗址考古成果揭示宋代复杂塔基技艺。考...
原创 为... 盛唐时期,杨氏家族以忠勇传家的门风闻名于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个家族培养出众多杰出...
古代因爆竹引发,的悲剧影响是什... 烟花爆竹禁令成效显著 近年来,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和人身伤害事件频发,促使中国多个大城市实施禁放...
原创 北... 北洋军阀统治山东期间,历任地方长官中,田中玉的任职时间堪称最长。这位山东督军自1919年寒冬上任,直...
祭祀坑精确年代等最新研究成果将... 9月22日,记者从2025年三星堆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首届三星堆论坛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四川德...
对谈|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暴走”... 《七三一》《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影片的公映,为我们重拾战争记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真相提供了另一...
原创 李... 晚清重臣李鸿章在政坛上可谓一言九鼎。这位饱受争议的政治人物虽然有过不少争议决策,但在子女教育方面却做...
走进中朝边境,来到延边朝鲜族自... 走进中朝边境,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图们向上、汪清、龙井天主教堂 图们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位...
原创 正... 明朝的兵部尚书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正二品大员,主管全国军事事务。从理论上说,他们有权调动各地军队、任免...
原创 中...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统治时间276年,历史排名第5位。然而,说起清朝,却总是给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