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戊戍君子”刘光第受刑前愤道:为何不审就斩?却无一人能回答他
迪丽瓦拉
2025-06-22 10:02:29
0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百年前一段风雨如晦的变法历史,一个大厦将倾的清廷王朝,把这次改写民生国体的探索之路全面禁止后,国运堪忧的前路从六颗头颅被斩杀在地时就再也不可避免的滑向终结。

维新运动的失败也再次将国民觉醒的天空拉入黑暗。

生而为人杰,死后明壮志,英雄之光泽被四表,慷慨之义功留百世,当专制的屠刀向六位勇士的头颅斩下时,一位宁死不屈服受刑的义士对行刑官愤而问道:

"未讯而诛,何哉?"。

想用这一声撼世之问唤醒群众看客的麻木无知,他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用身躯化为暗夜长灯,将鲜血浇筑民族希望,在乱世之际,

最终为家国牺牲而死。

出生寒门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与同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官僚之后的谭嗣同家境不同,1859年,炮火纷飞,战乱不休不止的年代,刘光第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户从祖辈起便贫寒凄苦的家庭中,

是真正的寒门之子。

在他小时候,父亲便因染疾去世,由母亲王氏靠编织草鞋撑起困窘贫寒的家庭,并送刘光第顺利读书,

知耻而后勇。

刘光第自小便懂得母亲的辛劳,再加上成长之后,目睹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国家山河满目疮痍,刘光第遂整日勤学苦读,并立志发奋考取功名,

一心报效家国。

1880年,刘光第在县考中便取得第一名,1883年,参加殿试,

便中进士,但世事无常,朝廷官任下诏在即,刘光第母亲此时积劳成疾,溘然长逝。

为母亲守制三年后,又因身无分文,无力进京,拖延至1888年,才重新在宗族中长辈资助下,

进京赴任。

自小生长在艰苦的环境中,对普通人虽是大山压顶的窒息和折磨,但对刘光第,更是一种对心性的考验和磨练。在之后的仕途人生里,刘光第一腔拳拳爱国之心,始终正直不屈,丝毫没有圆滑的世故油腻。

不得擢升的宦海生涯

因为自小言行不多,总是心生自卑的刘光第在初上任时,

丝毫不懂得为官的应酬和交际。在候补主事的位子上一坐便是十年,期间未曾有一次提拔升迁的机会。

在这十年间,不懂官场人情世故的刘光第,清贫刻骨,在家中经年食劣米,他曾对朋友说,幸好家中之人从不挑食,

食老米也能糊口。

因为官职卑微,刘光第常年全身上下无一片丝罗,破衣破裤,常有人说刘光第的孩子穿得像乞丐的孩子,他们没有自己的屋宅,

在城外一处废弃的院子里租房而住,但也只能勉强遮风避雨。

但是在此等穷苦生活中,刘光第也始终未曾在自己的官位上谋取一分一毫不义之财,他从不与那些腐败的黑暗同流合污。

所谓贫贱不能移,高风亮节的刘光第也终于获人赏识。同僚皆称赞其:

"清廉方正,必有作为,定为国之栋梁"。

在这十年间,甲午海战的失败,四周对清廷虎视眈眈的强寇的窥伺,也令刘光第痛心疾首,他始终心忧外夷,在国家内困外侮,积弊深重之时。

1892年,24岁的刘光第便心怀变法图强之志,在这万马齐喑的时代之际,他同谭嗣同深知:

洗心变革迫在眉睫。

从壮志待酬的儒士到为变法捐躯的志士

初入仕途的前途光明,还有满怀家国忧虑的责任重担,刘光第被前辈陈宝箴赞赏:"大器厚识,志向宏远",并

被举荐给同有变法之志的光绪帝。

命运的节点在此处显露锋利,这一次举荐赏识,刘光第到达了他宦海生涯中的最高峰,但命运的长臂挥手落下之时,刘光第的人生,

瞬息之间,也天翻地转。

1898年9月5日,光绪帝变法,刘光第与戊戌变法其余人上下奔走,每日接奏,批阅百条奏文,

辅佐光绪帝下诏拨冗去弊,全力变法。

刘光第眼见朝廷以光绪帝为代表的变法之势不及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维新运动也受到多方阻拦,

9月21日,变法便宣布失败。

慈禧立即下令逮捕支持变法之党,刘光第自然无处可逃,只得投案自首,尽管刘光第的朋友们全力营救,

但仍无法阻止。

9月28日,

在没有任何审讯的情况下,专制的屠刀便在北京的菜市口挥向了六君子的头颅。

临刑前,谭嗣同高呼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便慨然就义,这份无怨无悔的谢幕令刘光第心生愤懑,他向行刑官悍然发问:"未讯而诛,何哉?"

意思是为何不经过审讯,就要开始诛杀,哪里有过这样的事呢?但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能回答他。

这声发问,虽不及谭嗣同之就义之言磊落悲凉,但直问国体法律何在的抗议之言,则要

比谭嗣同的高呼还要深刻三分。

在黎明的曙光到来之前,总需要有一个血性的勇士从那深不见底的黑暗中勇敢的爬出来。

刘光第死前曾抗议过,也质问过:"吾属死,正气尽"如今不经审讯,便下处死刑,法律何在?正气何在?

而监斩者皆无一人能答。

刘光第临死前,也不肯屈服下跪,他神色淡定如常,对清王朝始终怀有一丝希望,头颅落地后,身躯依旧挺立不倒,变法失败,志士喋血,君子舍命,大清王朝的灭亡也近在眼前。

刘光第是一个真正的满怀赤诚之心的爱国者,他对变法始终抱有殷切希望,希望能挽国家元气将失的狂澜,赶走侵袭不断的敌寇。只要时代的阴霾不散,

志士的鲜血就永远流淌在后人的心中。

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隐,锐意进取,风华正茂的刘光第面对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国运堪忧仿如的时代。

但刘光第有志识,有抱负,有担当,更有大义,

"奋力图强革新的慷慨志士"。

荆棘丛生的前路,刘光第毅然选择用鲜血和身躯匍匐前进,玉汝于成,他的身上始终有着不同常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光辉。

文/竹昂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武则天晚年生活糜烂,却发明出一种制度,从唐朝沿用至今 文/渝适 提到我国有名的女性角色,武则天肯定不...
原创 她... 一提起公主,人们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显赫的地位,作为皇帝的妹妹有着非常高贵的身份,但是人们应该很难...
原创 辽... 前言 “醒醒吧,大清早就亡了!” 上面这句话已经成为如今中文网络上的一个梗,常被网友们拿来 讽刺那些...
原创 原... 公元1549年春,闽浙提督朱纨被指擅杀96名涉嫌走私的福建百姓,愤而自杀。此后四百多年里,他一直作为...
原创 俗... 我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展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语言,艺术等等。从上古时期就有《礼》这种著作...
原创 原...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领天策府众将,伏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一举将二人击杀!随后,又将...
原创 原...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除诸葛亮、关羽、曹操之外,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是作为理想的“明君”形象来...
原创 关... 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间桃园结义的场景,只记得那时‘一无所有却有着同一个梦想...
原创 关... 三国时期:在这个人才辈出,战乱不堪的年代,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很多诸侯涌现而出,经过长年战争,曹操、刘...
原创 世... 纵观世界各洲同时期历史,南北美洲的社会发展比亚欧两洲缓慢太多,亚欧两洲早已发展到封建主义社会的时候,...
原创 刘... 汉朝建立后,刘邦按照功臣的功劳大小对他们进行了封赏。这一历史事件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功臣的排名,引...
原创 原... 李隆基为何会杀死自己的“盟友”太平公主?原来是因为这些原因! 大家好,这次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唐朝的历史...
新华社权威快报|政和八闽鸟被发... 我国科研团队近期在位于福建的“政和动物群”发现了距今1.5亿年的鸟类化石“政和八闽鸟”。这是目前世界...
原创 嬴... 前言 嬴政和刘邦,两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他们的交缠命运成就了战国时期的辉煌。然而,一个有趣的历史...
原创 古... 古代史4大单挑奇才,2人厉害无比,2人力大无比。 我们知道其实在一般情况来看,每当是两军交战的时候,...
国宝画重点|这些文物藏着秦汉盛... 新年伊始 天津博物馆举办 “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 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 展览汇聚了来自11个...
原创 蒙... 在秦朝的历史长河中,蒙家无疑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家族。从蒙骜到蒙恬、蒙毅,蒙家三代人都在为秦国的扩展和...
原创 中... 引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杨慎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出现了无数惊才艳艳...
原创如此三国:三国中你知道的其... 滴滴滴!蓉城笑笑来铲史了!!! 三国时代是中国谋略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三十六计被广泛运用其中,在这之...
春运 一部流动中国的社会进化史 从1954年首次统计的2300万人次,到2025年预计突破90亿人次,春运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