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孝顺贤良,36岁早逝,唐太宗在宫内建高楼一生缅怀
迪丽瓦拉
2024-06-27 20:07:23
0

原标题:长孙皇后孝顺贤良,36岁早逝,唐太宗在宫内建高楼一生缅怀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普通百姓是如此,帝王将相也亦然。纵观中国历史,曾经出现过不少贤明的帝王,开创了许多太平盛世。在这些英明雄武的帝王身后,少不了有贤良淑德的皇后在背后默默地支持。

千古一帝李世民之所以能建立丰功伟绩、名垂青史,无不得益于与他并肩而立、深明大义的长孙皇后,这位被李世民钟爱了一生的完美女人,被后世之人赞誉为"千古贤后"。

出身高贵、擅理家事,为夫君了却后顾之忧

提起长孙皇后,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她是北魏胡人的后代。她的祖上原姓拓跋,后来改姓为长孙。公元601年,长孙皇后出生在河南的洛阳,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她的全名在正史中都没有提及,只知道小名观音婢,她还有一个同胞哥哥长孙无忌。

公元614年,13岁的长孙氏便嫁给了李世民,她聪慧善良、落落大方,深得李世民喜爱,夫妻俩琴瑟和鸣,恩爱异常,先后给李世民生下了3子4女,知书识礼的长孙氏把7个子女都教育得很好。

唐高祖李渊是李世民的父皇,当年,骁勇善战的李世民时常被李渊派到各地去剿灭不安分的地方势力,身边独留太子李建成为伴。

李渊非常喜欢李建成,却对手握兵权、深得军心的李世民十分忌惮。李建成也害怕屡建军功的李世民会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就在李渊面前屡进谗言。时间长了,李渊就对李世民横生猜忌,这对李世民来说既不公平又非常不利。

儿媳妇长孙氏眼见夫家的情势对丈夫李世民颇为不利,就想方设法周旋其中,扭转不利的局面。首先,长孙氏不仅事事表现出对公公李渊的敬重,还对其孝顺有加,想尽办法让李渊高兴。

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一年隆冬,长孙氏带着儿子李承乾去大安宫陪公公李渊吃晚饭。席间,长孙氏为李渊夹菜添酒,哄得李渊十分高兴。

长孙氏趁机让李承乾给李渊奉上了一件精致华美的冬衣。这件冬衣可非比寻常,是长孙氏一针一线,亲手缝制而成的。

帝王之家不会缺吃少穿,但长孙氏的这份心意却非常难得,所以李渊开怀大笑,赞许长孙氏贤德孝顺,还夸她教子有方。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许多,作为生活在李氏王族的长孙氏,充分调动了高情商,当起了维系亲情纽带的"双面胶",尽力调和了丈夫和公公之间的矛盾,尽显贤妇的智慧和大度。

长孙氏除了尽心尽力孝顺公公李渊之外,还努力与李渊的妃嫔友好交往,不仅赢得了全家上下的一致好评,还积累下了口碑和人脉,为李世民日后上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助力玄武门之变,帮丈夫成就了一世的霸业

玄武门之变就是对皇权的一场赌约,长孙氏早就敏感地意识到李家兄弟间的矛盾已经不是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就能斡旋调停的了,最终一定会兵戎相见。所以,她就与房玄龄、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力劝李世民发动政变。

此后,长孙氏一方面继续亲妃敬长、静观局势,一方面私下积极为李世民招络贤才、秘密谋划政变,可以说是运筹帷幄、用心良苦。

当李世民终于坚定了决心,带领手下士兵出发时,长孙氏"亲慰勉之",令士气大受鼓舞。有勇有谋的长孙氏,就这样默默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帮助丈夫李世民成就了一番皇图霸业。

恪守界限,不干预政治却能帮助丈夫励精图治

公元626年8月,李世民登基称帝,同时将心爱的妻子册立为皇后,史称长孙皇后。

在长孙皇后看来,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并不意味着就此便可以尽享安乐荣华、高枕无忧了。除了与唐太宗后宫里那些出身各异、性情不同的妃嫔友善相处、照拂有加之外。

长孙皇后还时常劝勉唐太宗要勤于政务,不可亲小人远贤臣,要能够以宽容的态度来接纳忠臣的良言。

性情耿直的谏臣魏征时常在朝堂上冲撞唐太宗李世民,一次下朝后,李世民怒气滔天地回到寝宫,把桌子拍得震山响。

长孙皇后赶忙询问原委,才得知原来魏征又一次直言进谏,彻底惹恼了李世民。长孙皇后立刻转身回到卧房,换了一身皇后的朝服出来,向李世民施拜大礼。

李世民不解其意,长孙皇后这才笑着说:贺喜陛下兴国有望!我听闻君明则臣诚,魏征敢于直言犯上,一定是因为陛下的开明,如此一来,群贤诚意助陛下开创盛世,是君王和社稷的福分,因此我特来向陛下表示祝贺。

李世民听了之后,不仅怒气全消,还更加倚重魏征等一众贤臣忠将,开创了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情深意笃,对长孙一族也十分看重。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不但曾为唐太宗立下汗马功劳,还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因此,他深得唐太宗的赏识,是唐太宗的心腹之臣。

鉴于长孙无忌的一贯表现,唐太宗曾数次想擢升其为尚书右仆射,可长孙皇后却极力反对,她认为长孙一族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皇恩圣眷,不希望哥哥长孙无忌成为权臣。

长孙皇后36岁那年身患重病,弥留之际还嘱咐唐太宗千万不能刻意拔擢长孙一族,更不能让长孙家族的势力过于强大。长孙皇后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考虑和安排,不仅是为了李氏江山永固,还能够长久地保证长孙一族的太平安宁。可见,这个深谋远虑的伟大女性是多么地睿智豁达!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唐太宗心痛不已,亲拟谥号为"文德皇后",以昭彰长孙皇后的德行和贤明。唐太宗失去了一生之中的挚爱,决定永悬后位,不再立后,来表达他对长孙皇后的敬重和怀念。

将长孙皇后葬入昭陵后,唐太宗却异常思念逝去的爱妻,为了一慰思忆之苦,唐太宗在皇宫内建起了一座高楼,时常登上高楼远眺昭陵,来追忆自己深爱了一辈子的长孙皇后。

作为女人,长孙皇后做到了修德齐家,既教子有方,又敬孝长辈。而当她与丈夫李世民站在权力的战场上时,又是那样的果敢智慧、机敏过人。长孙皇后的确是完美女人的典范,难怪她能被后世之人称为千古贤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司...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即便这个动作看似平常,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今...
原创 萨... 引言 唐代诗人韩愈在《平淮西碑》中提到:“地大物博,蘖牙其间。”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不仅疆域...
原创 康... 1898年秋天,戊戌变法失败的血色还未褪去,两位核心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先后仓皇逃亡日本。彼时...
原创 林... 在民国那段风起云涌的年代,能从乱世中走出一个林徽因,已经够让人侧目。但你知道吗?她背后其实站着四位“...
原创 6... 每一次朝廷更替,都会迎来一个新君主。而每个开国皇帝想要登上这一至高无上的宝座,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原创 日... 石破茂就“战后80周年”发表讲话中提到“必须将那场战争的反省与教训深深铭刻于心” 虽使用了“反省”一...
原创 曹... 前言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作为一位雄心勃勃的枭雄,他的形象在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中通常显得威风凛...
原创 古...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历来是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对...
【世遗唐崖】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 云上恩施报道(咸丰通联记者 舒淑 文朝顺)10月28日晚,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唐崖土司城》在咸丰县会...
原创 鲁... 民国时期是中国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个特殊时代,在这段历史背景下,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相互碰撞,民众的思想...
原创 1... 在开国将军中,刘培善中将的名字或许不如其他将领响亮,许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他,但他的贡献却丝毫不逊色。虽...
原创 小... 1946年1月10日,蒋介石调集了五个精锐师,向古北口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占领这个重要的战略位置,...
原创 救... 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去世,享年58岁。他当时是服用了大量安眠药自杀的。 虽然他身边最亲近的人,...
原创 汉... 提到历史上那些被他人控制,但最终结局较好的皇帝,就不得不提汉献帝刘协。虽然在他做皇帝的三十多年里,一...
原创 春... 在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凭借“卧薪尝胆”的精神,成功地消灭了吴国,曾一度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然而...
原创 武... 常言道,“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权力之路充满了血腥与阴谋。她登...
原创 武... 历史对于喜欢了解的人来说,的确是非常有趣的。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格局,实际上是由过去的特定历史事件所...
原创 中... 国家的名字是每个国家的重要标志,是无法或缺的部分。最为显著的是,一提起国家的名字,人们往往能立即联想...
原创 志... 2023年8月的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大礼堂里,一片哀伤,这是96岁的张积慧将军,在这世间留下的最后一...
原创 古...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体系中,一品官员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存在,他们拥有巨大的权力,任何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