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孝顺贤良,36岁早逝,唐太宗在宫内建高楼一生缅怀
迪丽瓦拉
2024-06-27 20:07:23
0

原标题:长孙皇后孝顺贤良,36岁早逝,唐太宗在宫内建高楼一生缅怀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普通百姓是如此,帝王将相也亦然。纵观中国历史,曾经出现过不少贤明的帝王,开创了许多太平盛世。在这些英明雄武的帝王身后,少不了有贤良淑德的皇后在背后默默地支持。

千古一帝李世民之所以能建立丰功伟绩、名垂青史,无不得益于与他并肩而立、深明大义的长孙皇后,这位被李世民钟爱了一生的完美女人,被后世之人赞誉为"千古贤后"。

出身高贵、擅理家事,为夫君了却后顾之忧

提起长孙皇后,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她是北魏胡人的后代。她的祖上原姓拓跋,后来改姓为长孙。公元601年,长孙皇后出生在河南的洛阳,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她的全名在正史中都没有提及,只知道小名观音婢,她还有一个同胞哥哥长孙无忌。

公元614年,13岁的长孙氏便嫁给了李世民,她聪慧善良、落落大方,深得李世民喜爱,夫妻俩琴瑟和鸣,恩爱异常,先后给李世民生下了3子4女,知书识礼的长孙氏把7个子女都教育得很好。

唐高祖李渊是李世民的父皇,当年,骁勇善战的李世民时常被李渊派到各地去剿灭不安分的地方势力,身边独留太子李建成为伴。

李渊非常喜欢李建成,却对手握兵权、深得军心的李世民十分忌惮。李建成也害怕屡建军功的李世民会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就在李渊面前屡进谗言。时间长了,李渊就对李世民横生猜忌,这对李世民来说既不公平又非常不利。

儿媳妇长孙氏眼见夫家的情势对丈夫李世民颇为不利,就想方设法周旋其中,扭转不利的局面。首先,长孙氏不仅事事表现出对公公李渊的敬重,还对其孝顺有加,想尽办法让李渊高兴。

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一年隆冬,长孙氏带着儿子李承乾去大安宫陪公公李渊吃晚饭。席间,长孙氏为李渊夹菜添酒,哄得李渊十分高兴。

长孙氏趁机让李承乾给李渊奉上了一件精致华美的冬衣。这件冬衣可非比寻常,是长孙氏一针一线,亲手缝制而成的。

帝王之家不会缺吃少穿,但长孙氏的这份心意却非常难得,所以李渊开怀大笑,赞许长孙氏贤德孝顺,还夸她教子有方。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许多,作为生活在李氏王族的长孙氏,充分调动了高情商,当起了维系亲情纽带的"双面胶",尽力调和了丈夫和公公之间的矛盾,尽显贤妇的智慧和大度。

长孙氏除了尽心尽力孝顺公公李渊之外,还努力与李渊的妃嫔友好交往,不仅赢得了全家上下的一致好评,还积累下了口碑和人脉,为李世民日后上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助力玄武门之变,帮丈夫成就了一世的霸业

玄武门之变就是对皇权的一场赌约,长孙氏早就敏感地意识到李家兄弟间的矛盾已经不是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就能斡旋调停的了,最终一定会兵戎相见。所以,她就与房玄龄、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力劝李世民发动政变。

此后,长孙氏一方面继续亲妃敬长、静观局势,一方面私下积极为李世民招络贤才、秘密谋划政变,可以说是运筹帷幄、用心良苦。

当李世民终于坚定了决心,带领手下士兵出发时,长孙氏"亲慰勉之",令士气大受鼓舞。有勇有谋的长孙氏,就这样默默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帮助丈夫李世民成就了一番皇图霸业。

恪守界限,不干预政治却能帮助丈夫励精图治

公元626年8月,李世民登基称帝,同时将心爱的妻子册立为皇后,史称长孙皇后。

在长孙皇后看来,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并不意味着就此便可以尽享安乐荣华、高枕无忧了。除了与唐太宗后宫里那些出身各异、性情不同的妃嫔友善相处、照拂有加之外。

长孙皇后还时常劝勉唐太宗要勤于政务,不可亲小人远贤臣,要能够以宽容的态度来接纳忠臣的良言。

性情耿直的谏臣魏征时常在朝堂上冲撞唐太宗李世民,一次下朝后,李世民怒气滔天地回到寝宫,把桌子拍得震山响。

长孙皇后赶忙询问原委,才得知原来魏征又一次直言进谏,彻底惹恼了李世民。长孙皇后立刻转身回到卧房,换了一身皇后的朝服出来,向李世民施拜大礼。

李世民不解其意,长孙皇后这才笑着说:贺喜陛下兴国有望!我听闻君明则臣诚,魏征敢于直言犯上,一定是因为陛下的开明,如此一来,群贤诚意助陛下开创盛世,是君王和社稷的福分,因此我特来向陛下表示祝贺。

李世民听了之后,不仅怒气全消,还更加倚重魏征等一众贤臣忠将,开创了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情深意笃,对长孙一族也十分看重。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不但曾为唐太宗立下汗马功劳,还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因此,他深得唐太宗的赏识,是唐太宗的心腹之臣。

鉴于长孙无忌的一贯表现,唐太宗曾数次想擢升其为尚书右仆射,可长孙皇后却极力反对,她认为长孙一族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皇恩圣眷,不希望哥哥长孙无忌成为权臣。

长孙皇后36岁那年身患重病,弥留之际还嘱咐唐太宗千万不能刻意拔擢长孙一族,更不能让长孙家族的势力过于强大。长孙皇后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考虑和安排,不仅是为了李氏江山永固,还能够长久地保证长孙一族的太平安宁。可见,这个深谋远虑的伟大女性是多么地睿智豁达!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唐太宗心痛不已,亲拟谥号为"文德皇后",以昭彰长孙皇后的德行和贤明。唐太宗失去了一生之中的挚爱,决定永悬后位,不再立后,来表达他对长孙皇后的敬重和怀念。

将长孙皇后葬入昭陵后,唐太宗却异常思念逝去的爱妻,为了一慰思忆之苦,唐太宗在皇宫内建起了一座高楼,时常登上高楼远眺昭陵,来追忆自己深爱了一辈子的长孙皇后。

作为女人,长孙皇后做到了修德齐家,既教子有方,又敬孝长辈。而当她与丈夫李世民站在权力的战场上时,又是那样的果敢智慧、机敏过人。长孙皇后的确是完美女人的典范,难怪她能被后世之人称为千古贤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唐昭宗李晔,比唐僖宗李儇小五岁,乃是同母所生的亲兄弟,起初名叫李杰(昭宗与僖宗是同辈兄弟,本名都是人...
原创 你... 曾国藩说过: 欲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改变当下的处境,一半要靠“人和”,一...
原创 赵... 一 历史有时候很吊诡。秦国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的每一位秦王都是明君,而山东六国的君王却是一代不如一代,江...
原创 朱... 文/刘诚龙 在历代开国皇帝里面,朱元璋是出身最低的,人家刘邦好歹还是个亭长,朱元璋直接就是个要饭的。...
传统范式:秦汉科技体系的形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 1 前言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秦灭六国,废分封,立郡县,...
原创 西... 引言 西晋文豪对赋学的看法有何差异?其文章都有哪些特点?——首先,我们先谈论文豪陆机,陆机《文赋》中...
原创 1... “好好搜搜这小子,看他就像给共产党送信的!” 1927年5月底的一天,湖南平江县郑源洞关卡上,巡逻的...
原创 阿... 在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话“俄罗斯很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由此观之俄罗斯人对土地的强烈渴望。俄罗斯...
原创 清... 1900年(庚子年),清政府已经走向了最后的时光,列强不断入侵,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激发了人民的不满,...
原创 白... 白起是谁,他是秦国第一号杀神,南征北战无往不利,令诸侯国闻风丧胆,一般点的名将也不敢在他面前叫嚣,尤...
外媒聚焦!古都西安的“丝路故事...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西安,这个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通过陆上交通网...
原创 当... 当年吴三桂兵力是清军的2倍多,吴三桂选择投靠清朝,那只能说吴三桂是脑子进水了,明明自己比别人强还要投...
原创 从... 古代状元的官到底有多大?事实上虽然说状元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但是其背后代表着的官职能够有多大,可以说...
原创 贺... 2000年,三件圆明园兽首出现在香港拍卖会上,作为被外国侵略者强行拿走的国宝,如今被拿出来拍卖,国人...
原创 隋... 在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秦琼是众多英杰中当仁不让的名将,同时也是后世隋唐小说中的重要文学形象。在《唐...
原创 晚... 作为我们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一直都是目前电视剧的取材对象。 关于清朝的电视剧有很多,其中还不...
原创 收...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规划与过程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展示左宗棠本人的军事才能,也反映当时...
原创 有... 熟悉日本战国的朋友们应该知道,甲斐武田家的末代家督是武田信玄的四儿子武田胜赖,而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武田...
原创 宫... 皇帝是封建社会权力的掌握者,他可以随意定下人的生死,也许只是无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给自己带...
原创 初... 初唐故事:历年龙战血玄黄,大统终教属李唐 李渊布置已定,忽报西秦霸王薛举僭称秦帝,遣子薛仁杲入寇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