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刘禅,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昏庸无能,多亏了诸葛亮做丞相这才延续了蜀汉国祚,可是若考察蜀汉史,刘禅于223年即位,诸葛亮234年病逝,刘禅执政长达41年,而诸葛亮十一年就去世了,也就是说刘禅大权独掌30年,如果刘禅真的如同《三国演义》中所说是昏庸无能的蜀后主,为何蜀汉又能在曹魏进攻之下存在三十年呢?
首先来看刘禅的教育环境,作为刘备长子,刘备命刘禅拜伊籍为师,诸葛亮亲自抄写《韩非子》,《六韬》,还在成都北十五里的射山学射,按道理培养出来的刘禅应该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不过刘备白帝城托孤,命令诸葛亮辅政,因此刘禅虽然登基却“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偏偏诸葛亮又是一位事必躬亲的能臣,多次伐魏,平定南蛮,刘禅就是想有作为也被诸葛亮给压住了。
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擎天一柱,既是刘禅头顶的保护伞,又是压在刘禅头上的一朵阴云,让刘禅得以尽情玩乐,又无法干涉朝政。随着诸葛亮的死,刘禅终于迎来了独自掌权的曙光,诸葛亮病逝后,魏延与杨仪争权而大打出手,最终魏延兵败被杀,杨仪回到成都,刘禅已经等不及了,235年正月,杨仪被贬为庶民,刘禅亲政。
杨仪是丞相府长史,按理来说是诸葛亮的继承人,不过刘禅再也不允许第二个诸葛亮出现了,或许是为了扫除诸葛亮的影响,刘禅在238年更改年号,大赦天下,同时立刘璿为皇太子,又命令大将军蒋琬带兵驻扎伐魏前线汉中,从这之后刘禅的时代也就开始了。姜维虽然这一段时间内也曾继承诸葛亮遗志出兵北伐,不过和六出祁山之时不可同日而语。
刘禅的确不是昏君,不过也不是什么明君,尤其是258年之后宦官黄皓开始干政标志着蜀汉政权开始走下坡路,263年姜维听说魏国的钟会屯兵于关中,上书刘禅,却被黄皓给压了下来,等到钟会大军兵临城下,刘禅才慌忙派兵御敌,可惜邓艾偷渡奇袭,刘禅只好投降。
刘禅有着干政的野心,但是他也不过是一代偏安之君,太平年月或许能够做个安乐之主,这也是刘禅出兵投降的原因,要是顽抗到底再被抓住,刘禅下场肯定不会好到哪去,自己投降反而得了个安乐公的爵位,应该说刘禅对自己的利益考虑的很清楚,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投降换取安乐,岂不划算得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