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苏轼,谁才是“千古第一才子”?宋神宗一句话道破两人差距
迪丽瓦拉
2024-06-28 03:34:30
0

原标题:李白和苏轼,谁才是“千古第一才子”?宋神宗一句话道破两人差距

余光中曾经在诗中赞过李白,称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生于盛世大唐时期的李白纵酒狂歌,在山水旷野中直抒胸臆,他笔下的诗豪迈奔放,寄托了自己的一腔不羁情怀。

李白也被后世赞誉为“谪仙人”。

北宋时期的苏轼则在词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文风纵横恣肆,自开豪放一派,是北宋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词人文学家。

而苏轼也被黄庭坚大赞为“真神仙中人”。

李白和苏轼都冠有“仙人”之名,又都以锦绣词句闻名于世,究竟谁会更高一筹,夺得“千古第一才子”的称号呢?

才可相当,学则稍逊一筹

《庚溪诗话》中曾记录过这样一段故事。

说是宋神宗一时兴起,询问身边随侍的大臣,历朝历代的文人才子中,有谁的才气是可以和苏轼并肩的呢?

大臣恭敬地回答道:“李白。”

可这样的答案并没有让宋神宗满意,他摇了摇头说了句:“李白虽有苏轼之才,却无苏轼之学。”

在宋神宗看来,李白确实是一个天赋异禀的才子,但他经世致用的学问却远不如苏轼了。

或许在宋神宗的心中,苏轼才是那个古今少有的第一大才子。

但为什么宋神宗会有此一说呢?

经历相似,文学共通

宋神宗的大臣将李白和苏轼相提并论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就像宋神宗说的那样,他们二人在才情方面实际上是极为相似的。

从才华来说,李白和苏轼都是以“天才丰赡”、“少年神童”而名闻天下的。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是个天纵奇才的少年神童。

而苏轼也不遑多让,《宋史》中写道,苏轼少年时候父亲苏洵游学四方,母亲亲自教授苏轼诗书礼易,等到苏轼及冠之年,他更是“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他们二人都是天生才华的代表。

从成就来看,李白和苏轼也都各自代表了一个朝代诗文创作的巅峰形象。

李白斗酒诗百篇,他的歌行完全打破了旧时诗歌创作的固定模式,笔法飘逸,诗风畅快酣淋,能用最简明轻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而他的绝句更是堪称一绝。盛唐诗人中擅长绝句的不在少数,王维以五言绝句见长,而王昌龄最擅长写七言绝句,但五绝和七绝都擅长的却只有李白一人了。

至于苏轼,他堪称是豪放派词作的开山鼻祖。从晚唐时期以来,词作的风格一向是清丽婉约为主的,而直到苏东坡时,词的风格才有了改变,真正中断了“词为艳科”、“词以婉媚为宗”的面貌。

可以说,苏轼引领了一场词风转变的风暴。

既然二人都是诗词界仙人级别的人物,又能在何处见高低呢?

其实,宋神宗倒是指出了二人之间泾渭分明的一点。

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

宋神宗的话说得很准,李白和苏轼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李白的诗是诗人之诗,而苏轼的诗则是学人之诗、学者之诗。

此话何解呢?

首先,李白的一生纵情山水,苏轼却执着于修文入仕。

唐朝时候盛行游学之风,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李白也是这一原则的忠实奉行者,他除了少年时候的埋头苦读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游历山川美景的漫游活动上了。

但宋朝时候推崇文官,社会氛围也是以读书做官为荣。尽管也曾因为屡遭贬谪而以山水寄情,但这都是短暂的,苏轼基本上过得还是学者模式的书斋生活,以读书修文为毕生追求。

他除了在词作上有大成就之外,也潜心练习书法,苏轼的行书、楷书尤其出众,还能和米芾等书法家并列入“宋四家”之列。

而且绘画方面,苏轼不光有所涉猎,甚至可以说是书画一绝。他极其擅长绘画墨竹,并且主张绘画不光要求一个形似,也需要讲究意趣自然,追求神似。

苏轼提出的这种“文人画”思想,也为日后绘画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因此,比起专攻诗词一道,醉心山水的李白来说,苏轼更像是一个“文学全才”,更为博学广知一点。

其次,李白是个浪漫主义诗人,而苏轼则是个偏重理论思辨的文人士大夫。

唐朝时候的科举是以诗词歌赋为主,所以读书人的主要精力也都会放在研读文艺书籍上。这样的社会氛围培育出来的李白自然是一个走浪漫路线的诗人。

除了杂学儒道释三家思想外,李白身上的游侠、纵横家的色彩氛围也很浓厚。

比如他的诗歌《侠客行》里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以及《忆襄阳旧游赠济阴马少府》里“高冠佩长剑,长揖韩荆州。”这几首诗歌中都鲜明地存在着战国时候的游侠风格。

也就是说,李白身上体现着一种快意恩仇,士酬知己的洒脱,他并不愿受传统礼教的束缚,也不愿卷入仕途朝堂的风波之中。

从这种个性上来看,李白生性率真,一派豪放不羁的本性,这样的人是无法适应朝堂政治生活的,他也只能以诗人的面貌终其一生。

但是宋朝读书人则不同。当时二程理学思想盛行,宋朝时候的科举也是以策论文学为主。因此,宋朝时候的读书人多以钻研文章,理论思辨为主。

苏轼作为饱学之士,自然也深受这种读书入仕思想的影响,更像是一个喜欢说理议论的学者型人才。

李白的诗写月亮,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苏轼写月亮则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前者偏向抒情,后者则颇具哲理意趣。

苏轼的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类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趣味也是更浓。

从这一层面来看,李白是且只能是一个诗人,但苏轼却可以是一个充满思辨哲学的学者,说理深刻,又切中时弊。

李白和苏轼都是名满天下的学者,他们在诗词领域都曾独领风骚,李白象征着一种不羁自由的人格,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但苏轼则是我国文人士大夫的代表,不仅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位学者、政治家。

因此,才有了宋神宗“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的说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功... 国共进行了为期十年的内战,但是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立即合作,共同抗敌。在国共的通力合作下,...
原创 原... 在欧洲有一位号称自己是“太阳王”的君主,他哪来那么大的勇气把自己比作天上的太阳呢? 这位君主就是法国...
原创 她... 太阳在天空中耀眼的发白,肆无忌惮地照耀在加州的马路上,德龄却躺在这冰冷的马路中央,身下还不断涌出热腾...
原创 原... 一位人格品德高尚、文治武功显赫、历史贡献伟大的君主,就一定不会被臣民推翻吗?不一定,英国历史最后一位...
原创 一... 古代人几乎全部相信迷信的学说,比如说天有祥瑞之兆,满朝文武都会恭贺皇帝。古代的帝王更是迷信的,史书之...
原创 北... 1928年北伐胜利结束,张学良宣布“易帜”,老蒋表面上实现了大一统,但实际上仍是一个群雄并立的局面。...
原创 从... 导读 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大清王朝的130余年间,清朝人口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增长。从原有的190...
原创 大... 汉唐绝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大汉有卫青、霍去病杀的匈奴远遁大漠,不敢再觊觎中原。到了大唐贞...
原创 原... 《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现在赵秦两国人马各五十多万两军人数相当,战力在伯仲之间...
原创 宋... 唐宋时期似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唐宋之际,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制度等方面都较之以前发生了...
原创 秦... 大家都知道,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是最多的。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叫汉人...
原创 天... 司马懿诛灭曹爽以后,开始逐渐清算“诸曹诸夏”。魏国很长一段时间进行着曹氏与司马氏的权力斗争。期间甚至...
原创 原... 马戛尔尼访问中国之前,中国在欧洲人眼里是毋庸置疑的天朝上国。欧洲人认为自己是野蛮的,中国是文明的。欧...
原创 张... 提起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大家肯定首先想到张衡、祖冲之等。而张衡的地动仪更是为人熟知。地动仪是个测量地震...
原创 宰... 大家都知道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到了元朝中书省独大,中书省丞相成了名副...
原创 宋... 说起民国姐妹花,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宋家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 很多人都说,宋霭龄最爱的是金钱...
原创 1... 1979年秋,中央有人来到四川考察,此番考察的对象是一位已经在四川干出名堂的年轻干部。抵达四川后,中...
原创 列... 中国在近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而存在的,那是一段心酸的历史。不过,我们的邻国印度...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 连日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主楼1、2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展厅外也排起了长队。 吸引大...
原创 孙... 1925年孙中山离世之前对众人做了交代,希望自己的葬礼仪式以及棺木式样全都仿照列宁的格式,目的就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