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苏轼,谁才是“千古第一才子”?宋神宗一句话道破两人差距
迪丽瓦拉
2024-06-28 03:34:30
0

原标题:李白和苏轼,谁才是“千古第一才子”?宋神宗一句话道破两人差距

余光中曾经在诗中赞过李白,称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生于盛世大唐时期的李白纵酒狂歌,在山水旷野中直抒胸臆,他笔下的诗豪迈奔放,寄托了自己的一腔不羁情怀。

李白也被后世赞誉为“谪仙人”。

北宋时期的苏轼则在词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文风纵横恣肆,自开豪放一派,是北宋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词人文学家。

而苏轼也被黄庭坚大赞为“真神仙中人”。

李白和苏轼都冠有“仙人”之名,又都以锦绣词句闻名于世,究竟谁会更高一筹,夺得“千古第一才子”的称号呢?

才可相当,学则稍逊一筹

《庚溪诗话》中曾记录过这样一段故事。

说是宋神宗一时兴起,询问身边随侍的大臣,历朝历代的文人才子中,有谁的才气是可以和苏轼并肩的呢?

大臣恭敬地回答道:“李白。”

可这样的答案并没有让宋神宗满意,他摇了摇头说了句:“李白虽有苏轼之才,却无苏轼之学。”

在宋神宗看来,李白确实是一个天赋异禀的才子,但他经世致用的学问却远不如苏轼了。

或许在宋神宗的心中,苏轼才是那个古今少有的第一大才子。

但为什么宋神宗会有此一说呢?

经历相似,文学共通

宋神宗的大臣将李白和苏轼相提并论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就像宋神宗说的那样,他们二人在才情方面实际上是极为相似的。

从才华来说,李白和苏轼都是以“天才丰赡”、“少年神童”而名闻天下的。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是个天纵奇才的少年神童。

而苏轼也不遑多让,《宋史》中写道,苏轼少年时候父亲苏洵游学四方,母亲亲自教授苏轼诗书礼易,等到苏轼及冠之年,他更是“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他们二人都是天生才华的代表。

从成就来看,李白和苏轼也都各自代表了一个朝代诗文创作的巅峰形象。

李白斗酒诗百篇,他的歌行完全打破了旧时诗歌创作的固定模式,笔法飘逸,诗风畅快酣淋,能用最简明轻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而他的绝句更是堪称一绝。盛唐诗人中擅长绝句的不在少数,王维以五言绝句见长,而王昌龄最擅长写七言绝句,但五绝和七绝都擅长的却只有李白一人了。

至于苏轼,他堪称是豪放派词作的开山鼻祖。从晚唐时期以来,词作的风格一向是清丽婉约为主的,而直到苏东坡时,词的风格才有了改变,真正中断了“词为艳科”、“词以婉媚为宗”的面貌。

可以说,苏轼引领了一场词风转变的风暴。

既然二人都是诗词界仙人级别的人物,又能在何处见高低呢?

其实,宋神宗倒是指出了二人之间泾渭分明的一点。

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

宋神宗的话说得很准,李白和苏轼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李白的诗是诗人之诗,而苏轼的诗则是学人之诗、学者之诗。

此话何解呢?

首先,李白的一生纵情山水,苏轼却执着于修文入仕。

唐朝时候盛行游学之风,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李白也是这一原则的忠实奉行者,他除了少年时候的埋头苦读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游历山川美景的漫游活动上了。

但宋朝时候推崇文官,社会氛围也是以读书做官为荣。尽管也曾因为屡遭贬谪而以山水寄情,但这都是短暂的,苏轼基本上过得还是学者模式的书斋生活,以读书修文为毕生追求。

他除了在词作上有大成就之外,也潜心练习书法,苏轼的行书、楷书尤其出众,还能和米芾等书法家并列入“宋四家”之列。

而且绘画方面,苏轼不光有所涉猎,甚至可以说是书画一绝。他极其擅长绘画墨竹,并且主张绘画不光要求一个形似,也需要讲究意趣自然,追求神似。

苏轼提出的这种“文人画”思想,也为日后绘画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因此,比起专攻诗词一道,醉心山水的李白来说,苏轼更像是一个“文学全才”,更为博学广知一点。

其次,李白是个浪漫主义诗人,而苏轼则是个偏重理论思辨的文人士大夫。

唐朝时候的科举是以诗词歌赋为主,所以读书人的主要精力也都会放在研读文艺书籍上。这样的社会氛围培育出来的李白自然是一个走浪漫路线的诗人。

除了杂学儒道释三家思想外,李白身上的游侠、纵横家的色彩氛围也很浓厚。

比如他的诗歌《侠客行》里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以及《忆襄阳旧游赠济阴马少府》里“高冠佩长剑,长揖韩荆州。”这几首诗歌中都鲜明地存在着战国时候的游侠风格。

也就是说,李白身上体现着一种快意恩仇,士酬知己的洒脱,他并不愿受传统礼教的束缚,也不愿卷入仕途朝堂的风波之中。

从这种个性上来看,李白生性率真,一派豪放不羁的本性,这样的人是无法适应朝堂政治生活的,他也只能以诗人的面貌终其一生。

但是宋朝读书人则不同。当时二程理学思想盛行,宋朝时候的科举也是以策论文学为主。因此,宋朝时候的读书人多以钻研文章,理论思辨为主。

苏轼作为饱学之士,自然也深受这种读书入仕思想的影响,更像是一个喜欢说理议论的学者型人才。

李白的诗写月亮,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苏轼写月亮则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前者偏向抒情,后者则颇具哲理意趣。

苏轼的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类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趣味也是更浓。

从这一层面来看,李白是且只能是一个诗人,但苏轼却可以是一个充满思辨哲学的学者,说理深刻,又切中时弊。

李白和苏轼都是名满天下的学者,他们在诗词领域都曾独领风骚,李白象征着一种不羁自由的人格,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但苏轼则是我国文人士大夫的代表,不仅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位学者、政治家。

因此,才有了宋神宗“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的说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宋代典藏保护技术考略 所谓典藏保护技术,是指我国古代国家文化机构和私人藏书楼(室)对收藏的典籍所采取的技术保护措施[1]1...
原创 走... 引言 在我国历史上,楼兰古国的传说千年以来经久不息,因为其存在与消失都具有着很强的神秘色彩。许多历史...
魏晋南北朝中的“魏”为何一定是...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历史时期,也叫三国两晋南北朝,具体指代的是东汉以后、隋唐以前的那段时期,...
原创 新... 文/ 王民伟 这张照片摄于1944年。在作战间隙,部队驻在滨海区大店偏僻农村。照片中有一个人与众不...
原创 聊... 搞定了李严之后,蜀汉内部,终于再也没人能拖诸葛亮的后腿,影响北伐了。 不过,在这之后,接下来的三年...
原创 民... 一组精心修复的民国显贵泛黄影像,经数字化上色工艺细腻还原,上层人物的风采以鲜活的色彩重新呈现,在历史...
原创 田... 田横,原为齐国贵族,齐国被秦国所灭,田横随从兄田儋移居狄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堂...
梁山好汉中此人是顶级高手,九个... 在那个英雄辈出、豪杰云集的年代,一群英勇的好汉汇聚梁山,他们各个身怀绝技,侠肝义胆。然而,若要评定其...
原创 殷...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说完了盘庚迁都的秘密,而这一篇是殷本纪的最后一篇,我们来说说商纣亡国的这段历史。 ...
“甲骨文”的发源地和中心在陕西... “甲骨文”的发源地和中心在陕西还是河南的问题,我认为还应该是河南,这是从发现最早、甲骨文的片数和字数...
原创 他... 说起来亡国之君,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大都是负面的,除了一位皇帝,在亡国之时不愿意做敌军的俘虏,上吊在了故...
原创 起... 名字就像人的脸面,谁都想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但名字从来都不是自己所取,难免不如意,于是很多人成年后费...
仙居下汤遗址入选 全国十大考古... 本报仙居4月24日电 (记者 李娇俨 陈久忍 通讯员 胡琪 裘晓翔 应芳露)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
一当“联系员”,二当“评论员”... “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 毛泽东的一生,是登攀书山之路的一生,他不仅酷爱读...
原创 袁... 三国那时,英雄如云,权谋纷争,硝烟弥漫。官渡之战后,袁绍如雷霆一击,威风八面,却终究未能抵挡住命运的...
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上榜全国十大考... 4月24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揭晓,“安徽淮南武王...
诸葛亮为何不指定姜维接班,而是... 在历史的长河中,蜀汉诸葛亮,这位被誉为“卧龙先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犹如那昙花一现的明亮星辰,辉...
东西交流 南北并进 丝路书写中... 侯宁彬 唐三彩载乐骆驼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受访者供图 ...
原创 岳... 自从人类启智以后,战争其实就已经出现了,以前尚且没有出现国家的概念时,我们将两个族群之间的斗争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