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刘邦正为搞定英布高兴时,萧何突然上书:皇家上林苑有许多空地,应该分给百姓耕种。气得刘邦直接把他打进了天牢,并骂道:“萧何这老糊涂,他萧家收着商人钱财!却要分我皇家土地给百姓,真当我傻!我刘邦英布都能搞定,还搞不了他萧何一个文官”?
萧何是谁,能让刘邦发这么大火?此人乃刘邦第一心腹,当年刘邦还是泗水亭长,要为秦服徭役时。别人都送300大钱,只有萧何省吃俭用,凑足500大钱给刘邦当盘缠。【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萧何对刘邦的好,绝不止于此。《智囊》还记载,萧何主管沛县法律时,刘邦还是个没当上亭长的平民。闲着没事干的刘邦,没少在乡里闹事、打架,都是萧何帮他擦屁股。
萧何对刘邦那么好,刘邦飞黄腾达后也是投桃报李,让他当了一国丞相。但丞相都给萧何当了,萧何还要分刘邦的上林苑。这就是刘邦发火的原因——咱俩这么好的关系,你老萧最后竟然算计我老刘?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刘邦只能用萧何老糊涂来解释这件事,以此维持老相识的面子。但萧何这么精明的人,会是真糊涂了吗?
当年在沛县任职吏掾,萧何做事就是井井有条、滴水不漏。秦朝御史考核时,萧何名列泗水郡第一。【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请,得毋行】。御史都想调他到咸阳当京官,萧何不想离开家乡,几次推辞才留在了沛县。
跟着刘邦起事后,萧何头脑也一直很清醒。刘邦初入咸阳,所有人都争抢金银玉帛,只有萧何收集了秦朝律法、地图、户籍。后来这些地图、户籍,让刘邦打天下时,对人文、地理洞若观火。秦律在治天下时,成了“汉承秦制”的前提,这就是萧何的先见之明。至于萧何对刘邦的忠诚,也是多年战火考验过的。刘邦56万大军,在彭城被项羽3万骑兵突袭惨败后。是萧何在关中,要钱送钱、要粮送粮、要兵送兵,刘邦才有了打京索保卫战的资本。
楚汉战争焦灼,双方拼后勤的时候。萧何甚至把家族子弟都当兵源,给刘邦送到了前线。《智囊》记载:【汉三年,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但又精明、又忠诚的萧何,晚年为何却屡屡侵害刘邦利益呢?解开刘邦疑惑的,是一个姓王的卫尉。王卫尉问刘邦:“萧相国怎么对不起陛下了,您要让他六十高龄受牢狱之灾”?刘邦拿李斯举例:李斯辅佐秦始皇,有功绩都让嬴政受赞誉,有过失自己担骂名。萧何当相国,自己家里收商人钱财,却要瓜分皇家园林,这是什么道理?
听完刘邦的怨言,王卫尉突然反问了一句:“那李斯辅佐秦始皇,秦朝后来怎么样了”?二世而亡四个字,如重锤一般打在了刘邦心口。
王卫尉见时机已到,又说道:“萧相国早年治理后方不贪一文,为何名满天下了,却要背着骂名敛财?自己声名狼藉,却让陛下在百姓中留好名声,这看似荒唐的举措究竟是对谁好”?刘邦听完恍然大悟,立刻将萧何放了出来。
《智囊》记录了,刘邦与萧何最后一次见面:【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六十多岁的萧何,光脚去向刘邦请罪。刘邦扶起萧何,说道:“相国算了吧!你让我将上林苑分给百姓,我却把你打进天牢,我这是桀、纣行为啊!我的身体不行了,大汉就靠你了”……几个月后,平英布时身中箭伤的刘邦,年老体衰而死。萧何扶持刘盈登基。不到两年,萧何也卧床不起了,汉惠帝刘盈探病时问道:“相国百年之后,何人可以接任”?萧何说了句——知臣莫过君!刘盈小心翼翼试探道:“那曹参怎么样”?萧何的回答是:“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但萧何与曹参,其实素来不合,史载:【何素不与曹参相能】。众将以为曹参军功第一,刘邦为了重文抑武,将萧何奉为大汉第一功臣,这让曹参对萧何多有敌意。直到萧何临终举荐,曹参才知萧何气度,对其钦佩有加。而后越钻研萧何治国之法,越能体察其中高明之处,因而有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萧何在最后的时光,还将所收商贾之才尽数散去,一并用于济民。只留下少量财物,为子孙在偏僻之处盖了简陋房屋。用萧何的话说:“你们贤明了,不用靠这么点东西发家;你们无能了,这点东西也不会给你们招来灾祸”!
【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後,封续酂侯,功臣莫得比焉】。此后百年间,萧何后人因罪或无子,4次断绝酂侯之位。但汉朝天子,每次都会从萧氏找人补上。终西汉一朝,萧何一脉从无断绝,任何功臣都未有此殊荣,就是萧何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