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明朝最个性藩王,不爱江山却爱研究植物,著作拯救无数饥民
迪丽瓦拉
2024-06-28 12:34:43
0

原标题:朱橚:明朝最个性藩王,不爱江山却爱研究植物,著作拯救无数饥民

前言

朱橚,一个备受争议的明朝个性藩王,他在历史中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印记。与一般为权力而纷争的王侯相比,朱橚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对江山不感兴趣,却热衷于植物研究,更以著作拯救了无数饥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朱橚的生平事迹令人称奇,他不拘于尘世的功名利禄,而是将心思投入到对植物的探索之中。

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农作物得到了改良,使得农民们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减轻了他们的疾苦。作为一个藩王他怎会如此个性?为何竟对江山不感兴趣呢?

一个不务正业的王爷

洪武三年,朱元璋决定分封诸王子,其中包括9个儿子和1个侄孙。朱橚就是其中之一,被封为吴王。然而,就在几年后,朱元璋便对这个决定感到后悔了。原因并非是朱橚造反,而是因为这帮皇二代实在太不像话了。

秦王朱樉被朱元璋骂"不晓人事,蠢如禽兽",以虐杀奴婢为乐,惨无人道;谥号"鲁荒王"的鲁王朱檀,残杀儿童炼丹,最后被丹药毒死;齐王朱榑、豫王朱桂、伊王朱彝,都是荒淫无度,滥杀无辜的恶人。

在这些皇子中,朱橚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个。他不仅不荒淫无度,反而"好学,能辞赋",被视为王子中的另类。洪武十一年,朱橚被改封为周王,驻扎在开封。在那里,他建立了印书馆,还自己作了《元宫词》流传民间。

一次擅自离开封地的"冒犯朱橚在开封的生活似乎过于安逸了。洪武二十二年,他带着妻小离开开封,前往中都凤阳游玩。在当时的制度下,王爷不得擅自离开封地,除非是皇帝召见或有兵事。更糟的是,朱橚在凤阳还与自己的丈人冯胜见了面。

朱元璋对此大为光火,立即召朱橚回南京,当面痛斥,并发配到云南去反省。同时,朱元璋还亲自给云南西平侯沐英下令:"周王迁镇云南,至日择第居之,应有军民之务,尔英自理之。"意思是说,周王来了,你负责他的住所和工作安排。

一颗对知识渴望的种子

被发配到遥远的边疆,按理说朱橚应该心情沉重。但史书记载,他好像并非如此,反而心不在焉、兴致勃勃。原来,朱橚在南下的路上,被南方的植物和医药所吸引了。

在云南,朱橚看到了少数民族吃各种草木治病的习惯,他们身体强健,在瘴疠之地也能出入自如。相比之下,汉人就显得娇嫩得多,连随行的军人都抵不住南方的气候,纷纷病倒。

朱橚开始对南方的植物和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日到处访问大夫和山民,寻找草药和野菜,一心钻研这些学问。一年多后,朱元璋召朱橚回南京。尽管朱橚对南方山川地理一窍不通,但他改过了态度,朱元璋只是痛骂了一顿,就让他回到开封了。

《袖珍方》问世

回到王府后,朱橚没有闲着,而是召集名医写书。他找来医生李恒,整合了唐代以来的医学典籍,加上自己在云南抄录的南方药方,在洪武二十四年写成了著名医学典籍《周府袖珍方》,后世俗称《袖珍方》。

这本书记载了3000多个药方,包括人们常见的风寒暑热、南方的疟疾痢疾,以及传染病、慢性病、皮肤病等疑难杂症。与以往的医书不同,《袖珍方》取消了繁琐的理论阐述,直接告诉病人药方,简单实用,可谓有了现代医学的雏形。

一本拯救黎民的植物书

随着时间推移,朱橚在医学路上越走越远。为了研究药性,他自学植物学,在府邸开了一片野地,种植各种植物查看其性质。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不少植物虽然没有药用价值,但也没有毒性,而且可以入口,可以作为应急的食物。

朱橚觉得这是个重大发现。作为河南的核心地区,开封自古就是灾荒频发之地,人民生活艰辛,自然灾害后只能吃草果腹。于是,朱橚决心做一本"可食草木的百科全书"。

然而,就在这时,朱元璋驾崩,皇长孙朱允炆上台,并开始"削藩"。几十个藩王中,朱允炆先拿朱橚开刀,诬陷他谋反,将他发配到云南。朱橚在云南又待了三年,依然在研究植物。直到朱棣打赢了靖难之役,他才被召回南京,恢复了王位。

朱橚回到开封后,终于把几年的所得整编成书,在永乐初年问世了两卷本《救荒本草》,并在永乐四年大规模刊印。这本书是古代极为罕见的、专以"救荒"为宗旨的植物类书籍。

它分为草、木、谷、果、菜不同种类,有图有文,写了400多种植物的功效,告诉人们在饥荒时可以吃什么、吃多少。《救荒本草》问世后,社会各界都称颂这是利在千秋的善举。

文人学者纷纷效仿,明朝后来推出《野菜谱》《野菜博录》《救荒野谱》等书,对中国的植物学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一些饥馑年份真真切切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连英国、日本的学界都对之赞叹不已。

一位医学大家的最后岁月

在编写《救荒本草》之后,朱橚并没有止步。他继续整理汉唐以来的医学典籍,亲自编写了《普济方》一书,并将它送给了当时的皇帝朱棣。

朱棣大喜过望,不仅赏赐了朱橚大量财宝,更重要的是,他看到这位辈分仅次于自己的藩王无意于权力,一心钻研医术,由衷地感到高兴。如果明朝几十个藩王都像朱橚这样省心,自己和后代就能高枕无忧了。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朱橚一如既往地忙碌在医学和植物研究之中。闲暇之余,他还搞起了音乐和戏曲创作,对音律的造诣也很高。这一爱好被他的儿子朱有燉完美继承,朱有燉后来成为著名的剧作家,在古代艺术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明仁宗洪熙元年,朱橚在开封去世,朝廷赐谥号"定"。所以后世《普济方》《救荒本草》都冠以"周定王"的名字,以纪念这位学者王爷。

结语:一位不同凡响的皇家成员

作为朱元璋的儿子,他本应位高权重,可他却对权力名利没有半点兴趣,反而一心钻研医药和植物学。正是这份执着的学术追求,让他最终在医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他的著作《救荒本草》等,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拯救了无数黎民百姓的生命,这正是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之举。

朱橚的经历和成就,与其他明初皇子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他独特的个性和学术追求。这位不同凡响的皇家成员,正是明朝这个王朝中最精彩的一段佳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我们知道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过这个王朝灭亡的却非常耻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进入了半殖...
原创 苏...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属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由于社会形态不同,导致两个国家水火不容,拉帮...
原创 贝... 在苏联,贝利亚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对斯大林模式改革的急先锋,还是苏联的原子弹之父。除...
原创 溥... 清朝末年的皇帝日子过的都不怎么好,光绪帝没有实权,空有救国之心,由于力量不足被慈禧软禁,随后死亡。清...
原创 清...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身高超过1米8的我们就感觉挺高了。如果身高超过1米9,感觉这个人就是非常高了。提到...
原创 清... 看过很多古装剧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看上去有点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历朝历代的古装剧中,只有清宫戏里面...
原创 五... 导读: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丰富多彩。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重视对文物的研究,以不同...
原创 玄... 李世民,历史上公认的明君,一生的光辉事迹曾被无数人歌颂。每当提及唐朝的盛世,便离不开这位名满天下的帝...
原创 他... 信仰是人类认识自己智慧的力量的结果,这种信仰创造英雄,却并不创造而且将来也不会创造上帝。——马克西姆...
原创 历... 在抗日类型的影视剧中,鬼子进村可以算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名场面了,有些人可能就有疑问了,历史上真实的鬼子...
原创 历... 夏朝的第十四任君王(部落首领),姓姒,名孔甲。是姚不降的长子,姒扃的侄子。后人称之为夏孔甲等,姒廑病...
原创 百... 对日本侵华历史颇有研究的学者、专家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某种程度上,除了德国屠杀犹太人之外,日本创...
原创 古... 赵匡胤当年黄袍加身,代周立宋以后,国势兴盛,南唐后主李煜觉得弄不过人家,无奈向大宋称臣。 李煜诗名...
原创 郭... 郭靖死后,杨过没有一统江湖的野心。即使他有一统江湖的野心,也没有能力一统江湖。金庸小说里也没有哪一个...
原创 封... 封神大劫的开始,是在纣王去女娲宫进香,结果亵渎了人族圣母女娲娘娘。女娲愤怒之下,企图直接消灭商朝,但...
原创 都... 提起中国诗词界的才女,宋朝的李清照一定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标杆人物。她的许多作品都非常优秀,留下了许多千...
原创 1... 二战当中,日本虽不是最早发动战争的轴心国,但却一路“疯”到了最后,直到吃了两颗原子弹后,才“不情不愿...
原创 商... 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子姓,名受(一作受德),世称“纣”、“商纣王”等。 在儒家思想主导的古代史学中,商...
原创 这... 蜀国人才济济,上到蜀国君主,下到蜀国将领能力都很出色。论大局把控能力有刘备制定发展规划,论制定谋略有...
原创 苏... 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