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享有“小唐太宗”美誉,力挽李唐颓势,后来让人惋惜
迪丽瓦拉
2025-07-01 15:05:41
0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留给后世一个骄傲的盛唐。而安史之乱就是个分水岭,大唐荣光不再,其实,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也知道安史之乱后,有几位君主政绩也是可圈可点的。

这里介绍一位有“小唐太宗”美誉的皇帝——唐宣宗。

在唐末的诸多帝王中,他是声誉最高的一位,他是李唐王朝唯一一位以皇太叔的身份即位的皇帝。他即位以后,面对重重危机,勤政图治,给当朝官员及天下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在位的13年,一直勤政爱民,崇尚节俭,如果他的后代能延续他的勤政。李唐复兴也是可以期待的,可惜后代都不成器,把他辛苦创造的大好局面挥霍一空。

我们看看他到底有哪些政绩吧。

唐朝末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官员贪污腐化、百姓负担沉重,李唐王朝风雨飘摇。

1、终结牛李党争

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幼年时不苟言笑,宫里甚至有人把他当成傻子看待。到了成年时,也是遭到皇室子弟的嘲笑。所以被宦官马元贽误认为他是一位容易控制的储君。

他上台后,对大权独揽的李德裕很不满,先捧再贬,把他贬到崖州(今海南琼山),一场历时达四十年之久的党派之争,最终以李德裕的贬死而告终。围绕晚唐朝廷多年的“牛李党争”宣告结束。

2、科举选官:能者上,庸者下

治理好国家,有良官能吏很重要。而唐宣宗就善于选人与用人,所以,他不仅坐稳了李家的江山,还令衰朽的唐末出现了短暂的新气象。

唐宣宗对科举制度特别重视。他尤其重视通过举人、进士而当上的官员。

为了了解科举制度在民间的实施情况,唐宣宗还经常打扮成百姓的模样,微服私访,听取人们对科举取士的看法和见解。

为了选取优秀的人才为自家的江山效力,使这些人才不被埋没,唐宣宗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规模,选拔更多的有才之士。他不在乎考生的出身背景,不避讳其与某朝廷官员的关系,只要有真才实学都有机会中选。

如果发现考官徇私舞弊,立即免职罢官,打击相当严厉。

史书记载,唐宣宗记忆超人,就连天下各地方官府奏告于朝廷的狱吏小卒的姓名一看便都记得。

为了整顿吏治,了解朝廷百官的名字和数量,唐宣宗命宰相提供百官的花名册给他,名字叫《具员御览》,他将《具员御览》经常放置于桌上,以备查考。

每当任命刺史,唐宣宗都会亲自召见,以了解刺史的政治才能和品格。为了掌握各州的情况,以便对刺史进行考核,唐宣宗还特地密令翰林学士韦澳,编辑了一本关于各州户口、田亩、物产所出、山州境物、风俗人情以及州内特别事宜的书籍,起名叫做《处分语》。这样一来,唐宣宗与新任刺史谈话时就能够有的放矢,刺史们常常惊异天子如此了解自己的行政区域。

所以,在他统治时期,官员大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的举措提高了官员的执政能力,使国家的法令得到应有的贯彻。百姓也能在安定平稳中生活。

3、制衡宰相和宦官

他认识到平衡宰相和宦官两股势力的重要性,让宰相与宦官的权力相互制约,因此,他非常聪明地采取了相关的制约措施、有效的手段来进行控制,从而使他能够高枕无忧,稳固了李氏家族的统治地位。

4、恭谨节俭,惠民爱物

自从唐玄宗晚年沉溺享乐,就把李唐王朝的风气带坏了,后来的皇帝大多很奢侈,但唐宣宗却是一股清流,他节俭好善、平易近人,赢得了上下一致肯定。

唐宣宗平时在宫中,经常穿着洗过的衣服,待上朝召见大臣时,才换上新衣服。他每天的饭菜也比较简单,日常膳食也不过只有几道菜。若不是随着皇太后进膳,他从不要求有歌舞、音乐陪侍。出行也不讲究排场。

百官见天子如此节俭,也竞相效仿,唐宣宗时期官场中形成了一种崇尚节俭的风气。

唐宣宗同时也严格要求皇室子女的用度。唐宣宗宠爱的女儿万寿公主出嫁时,乘坐的车子没有按历代的通例用白银装饰,而是按唐宣宗皇帝的要求用铜装饰。

对于自己的亲属,唐宣宗要求也比较严格。唐宣宗生母郑太后的弟弟郑光,原来在河中做镇守官。郑光进京朝见时,唐宣宗见他言语粗俗不堪,没有真才实学,认为他不够治民的资格,便把他改任为京师中级别比较低的右羽林统军,不再让郑光担任地方官,并且不让他担负实际的职务责任,只是奉养起来,而不让他做事。郑太后多次要求唐宣宗给郑光安排一个好的官职,但唐宣宗对这位国舅只是厚赐金帛,始终不给好的官职做。

沙州张义潮听说唐宣宗的美德之后,于大中五年(851年)二月,上奏归附朝廷。沙州在唐代宗时期因孤立无援而被吐蕃所吞,后来,张义潮驱逐吐蕃守将,夺回了沙州。唐宣宗特别将沙州称为“归义军”,统领上述各州,任命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的归附,使原被吐蕃占领的河陇地区的州县重新归属李唐王朝。

他在位期间,国家安定,权豪敛迹、奸臣畏法、民风淳朴的局面方能处处呈现。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央财政及各州的情况非常良好,户部的钱币多得几乎无法计算,国库充盈,各种货物堆积如山。

国内少有战争,对外收复失地,衰落的唐朝由此重现昔日美好的时光,于是被人们赞誉为“大中之治”。

可是唐宣宗和他的父皇一样,迷信丹药,妄求长生不老,导致身体日渐变差。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唐宣宗一病归西了,享年49岁。葬于贞陵。

唐宣宗作为一代明君,他在位时政治较清明,他聪明细致、沉着果断、不徇私情、不轻易将官职赏人、能虚心纳谏。在生活上,他节俭,爱惜百姓财物,一直到唐朝灭亡都为人所赞颂。他的励精图治延缓了李唐王朝走向衰落的大势。

但是,即便他有雄才大略也是回天乏术,最终,由于没有好好地安排继承人,他的儿子唐懿宗骄奢淫逸,完全没有他的一点影子,把家底很快嚯嚯完了,李唐进入了倒计时。

喜欢文章加个关注呗,欢迎转发收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除... 历史名人的生平与普通人相比,开头、过程和结尾似乎是一样的曲折,但不同的是关键节点的选择则造就了不同的...
原创 宰... 枫叶吹兮,微风萧瑟,大家好,我是枫叶吹兮。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不久前的《人民的名义》中体现的...
157件文物已抵达!“拿破仑”... 7月1日,记者从山东博物馆获悉,为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山东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从...
原创 清...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原创 安... 安倍洋子,1928年出生于东京的政治世家。她的父亲是后来的前首相岸信介,母亲是温柔贤淑的家庭主妇。 ...
原创 门... 吕布的兵器是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或许大多数读者都会想到那柄威风凛凛的方天画戟。 随着《三国演义》...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封建王朝,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
原创 蜀... 三国时期,蜀国综合国力作为弱小,但是他们在诸葛亮的率领下,曾对魏国发起了6次北伐,更是多次压制魏军。...
原创 他... 1948年,通过“国民大会”当选为“总统”的蒋介石,拉孙科出来竞选副总统。老蒋的本意,是希望借助孙科...
原创 秦... 战国七雄是历史上一个各封地军阀混战的年代,七个王国在中华大地上上演着你攻我打的剧情,直到最后大秦帝国...
清华北大,同发讣告!他曾在广东... 6月30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共同发布讣告,曾在两校任职的历史学者刘桂生于6月...
原创 越... 汉字在越南已经使用了近1800年,它随着中华文明的影响而传入这个东南亚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
原创 清... 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传统王朝——清朝入关,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后妃制度。 如今多不胜数的宫斗...
《吾家吾国》出版,记录“无双国... 2021年9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纪实采访节目《吾家吾国》播出。节目记录的是一群90后、00后...
原创 西... 清朝晚期到民国之间的百年多的历史,是中国人最不愿意提起的事情。中国对此的定义是百年之耻,然而数千年崛...
原创 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可谓是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其中官制体系的系统有效、成熟完善很大程...
原创 康... 康熙51年7月,担任江宁织造官同时兼任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病逝,但是他留下了超过30万两白银的亏空。其...
原创 汉...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明王朝的覆灭归根结底还是涉及到官员的腐败,文官贪财,武将怕死,再加上自然灾害频...
原创 汉... 刘恒,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于薄姬是吴人,秦末,魏豹自立为王,纳薄姬为妾。楚汉战争开始时,魏豹...
原创 清...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古代皇宫的妃子,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彼此斗得你死我活。《甄嬛传》里就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