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桧后人成清朝状元,在岳飞坟墓前作了一句诗,至今流传令人称赞
迪丽瓦拉
2025-07-02 00:02:09
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乾隆年间,有一名为秦大士的才子高中状元,被乾隆皇帝亲自召见。

秦大士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且难得的是德才兼备,与之交谈,令人如沐春风。

如此出类拔萃的人才,却并没能让乾隆皇帝满意。

究其原因,秦大士乃是南宋大奸臣秦桧的后人,家族历史实在算不得荣耀。

秦桧的后人成了清朝的状元,这难免让人颇为感慨。

而秦大士也因为先祖的原因,受到了许多莫须有的负面评价。

在与友人结伴出行时,他来到了岳飞的坟墓之前,当场作了一句诗。

他的才华惹人称赞,这句诗也代代流传了下来。

秦大士的人生际遇会是如何呢?他在岳飞墓前有感而发的诗句又是什么?

高中状元,引人质疑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被不少的古代学子奉为真理。

他们寒窗苦读,笔耕不辍,昼夜辛勤,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天子门生,光耀门楣,实现人生价值。

乾隆年间的学子秦大士,同样抱着这样的想法。

他是一个拥有才华与天赋的读书人,刚刚学会识字,便能跟着教书先生一起阅读具有一定门槛的书籍。

《三字经》《千字文》这类启蒙性读物,对于小小年纪的他来说已经不值得一提了。

天赋异禀的秦大士,更难能可贵的是勤奋好学。不需要旁人的督促,他就能够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用功学习。

他的理想也和千千万万的读书人一样,那就是入朝为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人的抱负,或许不外如是。

不过,他也明白,由于自己身体里流着的血脉,他需要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这个社会的认可。

这份血脉,是宋朝时期的大奸臣秦桧强加在每一个秦家人身上的耻辱。

秦桧媚上欺下,结党营私,构陷忠良,害得抗金名将岳飞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宋高宗下令处死。

他害死了一位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也折损了南宋的一根武力支柱。

于国于民,秦桧的行为都堪称罪恶。这个大奸臣的名字,也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受到秦桧的影响,他的直系后代们,以及与他有着血脉关联、共处一本族谱之中的后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社会的歧视和排挤。

人们总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所以也坚信秦桧的后人必然和他一样,作恶多端,丧尽天良。

这种社会偏见,让秦桧后人们的生存空间变得极为狭窄。

也正因如此,秦大士才更想出人头地,这样才能有机会为自己正名。

他想告诉所有人,秦桧的后人,与秦桧可以天差地别,绝不敢与之同流合污。

23岁那年,秦大士在江南贡院考取了举人。

此时的他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才子,书画皆佳,引得不少人崇拜。

成为举人之后,他就已经与别的读书人不同了。

举人是一个优越的社会身份,完全可以凭借这个头衔获得更多的社会机会。

他可以出任地方小官,可以前往衙门当值,也能自己开书院,教书育人。

不过,秦大士的志向不止于此。

他对自己的才华很有自信,他也相信,继续考下去,他一定能够获得更为显赫的功名。

所以,在别的同窗已经彻底接受命运之时,他还是如同之前一样勤奋苦读。

有时候旁人笑他痴傻,他也只会用一句名言加以反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在这之后,他又参加了若干次科举考试。在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之前,他都不打算停止尝试。

在外人眼里,他的做法或许倔强不堪;可在他自己看来,高远的目标才能让人更有成长的动力。

38岁那年,他终于体会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快乐,高中状元,春风得意马蹄疾。

按照惯例,乾隆皇帝会亲自召见科举考试当中的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而且,皇帝也会亲自过问三人的家庭背景,以求为朝廷选择合适的良臣。

而这个程序,恰恰也是秦大士最担心的程序。

从小到大,他没少因为秦桧后人这个身份而受人排挤。

他想,乾隆皇帝得知此事以后,想必也会对他抱有偏见。

他的猜想确实没错,乾隆皇帝本身对他的才华和人品都非常满意,可在得知他是秦桧后人以后,却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担忧之心。

秦桧的大奸臣之名在历史上实在太过臭名昭著,所以乾隆皇帝会在任用秦桧后人之前产生犹疑,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召见秦大士时,乾隆皇帝明确表示了自己对他身份的不满,并且也询问了他对于此事的看法。

秦大士躬身回答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宋高宗是昏君,所以才会重用秦桧这个奸臣。而您是明君,必然不会因为秦桧后人这个身份而错失人才。”

他这番回答倒是让乾隆皇帝颇为满意。

一方面,他在言语之中奉承了乾隆皇帝。

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才华展现出了莫大的自信,这让乾隆皇帝十分欣赏。

所以,乾隆并没有再刁难他,而是给了他平等参与朝廷政治事务的机会。

在之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乾隆皇帝也发现此人实在才华横溢,更难得的是公正不阿,可堪大用。

于是,他被提拔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员之一,全权负责国家人才选拔的大事。

事实证明,乾隆皇帝知人善任,秦大士自己也没有辜负命运的馈赠。

他兢兢业业投身工作岗位,为朝廷选拔出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考生,也因为主持科举考试相关工作的机会而得到了不少考生学子的崇拜。

上能为皇帝分忧,下能广泛结交各路人才,秦大士逐渐在官僚体系当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与乾隆皇帝之间的关系也越发亲近。

乾隆28年,由于身体原因,秦大士请辞回家。

在这之后,他便安安心心的做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没有再考虑重新出山的计划。

虽然已经回归庙堂之外,但他始终感恩乾隆皇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所以在乾隆皇帝大寿之时,他还特意从老家赶到京城,为皇帝送上一份自己精心准备的寿礼。

虽不得善始,可却能善终,这也体现了秦大士的人生智慧。

岳飞墓前,作诗流传

在秦大士成功进入官僚体系之后,他还和友人一同结伴出游,并专程来到了岳飞将军的坟墓之前。

秦大士对岳飞将军的感情,实在是非常复杂。

作为一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文官,他自然十分钦佩岳飞的忠诚勇毅,也由衷地为岳飞之死而感到遗憾和痛心。

可作为秦桧的后人,他又不得不在岳飞的坟墓之前忏悔,为先人秦桧忏悔,为自己身体里的骨血忏悔。

岳飞之死,秦桧百死难赎。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秦大士并不是秦桧的直系后人。

他的先祖名叫秦梓,是秦桧的兄弟,也曾因为秦桧构陷忠良之事而与他割袍断义,老死不相往来。

由此可见,秦大士真正传承的是来自秦梓的精神,他也同样不屑于与秦桧此类人为伍。

只不过,族谱是无法更改的,家族历史同样也是无法更改的。

站在岳飞将军的坟墓之前,秦大士也看到了民间百姓制作的秦桧和他夫人的跪像。

百姓们认为,即使秦桧已经不在人世,他还是需要永生永世跪在岳飞的墓前,为自己赎罪,承受世人的怒火。

身为秦家后人,他还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尴尬。

结伴同行的友人询问秦大士:

“兄台这个身份,来到此地游览,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如作诗一首,让我们聆听一二。”

另一人闻听此言,便毫不犹豫地替秦大士解了围。

在他看来,一个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的,旁人也不必因为前人的错误来捉弄后人。

但出乎意料的是,秦大士开口说出了一句诗:“人与宋后羞名桧。”

意思是说,南宋当朝以及南宋以后的人们,都以名字中有“桧”这个字为耻。

因为秦桧的缘故,连一个普普通通的汉字都被贴上了耻辱的标签。

秦大士本就不会逃避自己的身世由来,他对此也非常坦然,略一思索,又说出了下一句:

“我到坟前愧姓秦。”

来到岳飞的坟墓之前,秦这个姓氏会使我感到不住的羞愧。

我羞愧于秦桧的所作所为,羞愧于民族罪人的血脉。

秦大士没有丝毫的逃避,他用一个“愧”字,向在场的诸位朋友展现了自己的态度。

他不会替先辈遮掩,更不会因为羞愧而逃避问题。

他的才华,他的格局和胸襟,也让在场的所有人不禁拍手叫好,交口称赞。

秦大士的这段经历,成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被一代一代讲述了下去。

而他有感而发所作的那句诗,也广泛流传开来。

今天的我们来到西湖景区,走到岳飞将军的坟墓之前,或许都还能听导游讲述这一段发生于清朝时期的佳话。

哪怕隔着千万重的时空,我们也能够从这个故事当中感受到秦大士的人格魅力。

他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更无法割舍掉身上的血脉。

但是,他可以正视先祖曾经犯下的过错,也能引以为鉴,始终保持自身的正直和忠义。

他用自己的经历向世人证明,秦桧的后人并不会像秦桧那样作奸犯科。

一个人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归根结底不是看他的出身背景,而是看他自己的内心。

南宋名将,颠覆认知

其实秦桧的后人中,颇具盛名的除了清朝的这位状元郎之外,还有南宋时期的名将秦钜。

秦钜是秦桧的曾孙,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关系,实际上他和秦桧并没有血缘关系。

他的祖父并非秦桧的亲生儿子,而是对方的养子,虽然一直跟着他生活,但两个人却没有血脉上的传承。

当时南宋政权基础薄弱,军队力量并不足以抵抗外来侵略。

在朝廷面临危机之时,皇帝召开早朝,让诸位大臣商议该派何人前去抵挡外来侵略。

有人向皇帝举荐了秦钜,可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朝中的大臣普遍认为,秦桧的后人绝不可以再得到重用。

他们对秦桧的血脉抱着刻板印象,坚持认定其后人必定会与他一样,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因此,关于秦钜的提议一出,朝廷当中便纷争不断。

可举荐人始终认为,秦钜并未和秦桧生活在一起,两人甚至从没有过任何的接触。

秦桧的品性如何,不能直接成为判定秦钜品性的标准。

而后皇帝走投无路,朝中无武将可用,他也只能选择相信秦钜。

所幸秦钜并没有辜负国家的重托,在蕲州一战中,他死死拖住金军的脚步,从未有一刻想过投降认输。

在濒临绝境之时,他往城中放了一把火,自己跳进了火海当中,为国捐躯,以死明志。

旁人的劝阻,敌人的叫喊,在此时都成为了这场壮烈牺牲的背景音。

作为一名武将,他死得其所,流芳百世。

而作为秦桧的后人,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洗刷了身上的偏见,颠覆了众人对他的认知。

秦大士和他一样,他们都被秦桧后人这个身份所累,但他们最终都跳出了这个桎梏的框架,在自己认定的人生道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

结语

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人,这是他的血脉带给他的身份。

但同时他也是乾隆年间的状元郎,是一位选拔了万千英才的优秀官员,这是他自己带给自己的身份。

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世人,许多时候不妨放下偏见,感受真实的人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来人,将张琼拉下去,赐死。”听到这句话的张琼,估计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一生鞠躬尽瘁,为赵匡胤效忠几十...
原创 如... 对于李世民穿越成刘禅这个话题,网上曾经有很多人都讨论过。很多人认为,如果把刘禅换成李世民,蜀汉政权三...
原创 刘... 刘邦和朱元璋相较而言,谁更为出色?不吹不黑,九个方面对比! 论及开国君主,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堪...
翔子:4200事件决定了“中原... 今天我们通过气候角度,来推论为什么尧舜禹夏文明,不可能发生在中原地区。因为“尧舜禹夏”这一时期恰是中...
原创 西... 文/寂寞的红酒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合并。在分裂近半个世纪后,...
重大发现!就在南昌!遗址时间确... 潮新闻客户端 11月25日,李渡镇郑家山李渡酒庄在修建停车场时,意外发现疑似唐代洪州窑遗址。11月2...
原创 郑... 《玩郡斋海榴》曾言:“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传统文化中,宗族观念根深蒂固,虽现代背景下,宗族观念...
原创 4... 1946年的晋察冀裁军,是我军历史上一件争论比较多的事情。一般人都认为,在解放战争即将到来之际,主动...
原创 为... 前言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交织着战争、政治阴谋和文化碰撞的华章。每当国家出现分裂的局面,似乎总有...
原创 贾... 如果要在我国古代历史人物中,评选一个风评最差的女人,我想贾南风的名字肯定在里面,而且排名比较靠前。 ...
原创 项... 说起项羽这个悲情英雄,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和乌江自刎。对于这样一个千古流传的英雄,...
原创 为... 在学中学地理的时候,很多朋友一定为中国复杂的行政区划头疼过,中国的省份,都是非常不规则的形状,天津像...
原创 原... 相信不少人心目中都有过做皇帝的美梦,在古代的中央封建社会,皇帝就如同万人之上的神灵,掌握生杀大权,然...
原创 若... 过五关斩六将是关羽一生中非常光辉的时刻,因为这不仅体现了云长兄的勇猛,而且也彰显了二爷的忠义。当时关...
原创 二... 文/寂寞的红酒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550万大军分三路突袭苏联,引爆了苏德战争。在战争初期...
原创 总... 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这六种官职在清代的时候,总督、巡抚属于地方上的文官,而将军、都统...
原创 秦... 可以说这七位皇帝在古代的皇帝中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尤其是在开拓疆土方面七个人都很有建树,比如秦始皇统...
原创 中... 1930年爆发于50万蒋氏国民党军与70万阎、冯、桂联军之间的中原大战,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那就是蒋军...
原创 原... 中国古代历经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作为第一个开国皇帝的嬴政,他一直都是后人热议的话题,但在那样诸侯林立...
原创 秦... 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毫不夸张的,我们都知道在秦始皇以前,中国属于分封制,这样的制度当王室衰微,没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