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渭河之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备受瞩目的篇章,其中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颉利可汗本可用箭雨射死李世民,却选择了向大唐献贡请和。
那么,为何颉利可汗放弃了击杀李世民的机会?是出于何种考量,他选择向大唐献贡请和?这背后是否存在更为复杂的政治交易?
一场突如其来的入侵
公元626年,正值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儿子们内斗激烈的"玄武门之变"之际,突厥可汗颉利率领近20万大军直逼长安,形成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危局。
这场突如其来的入侵并非偶然。早在五年前的武德四年,大唐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而这个时候,突厥人正值巅峰之际,他们趁着隋末战乱边境失控的机会,扶植了一批傀儡,导致大唐数千里边境实际上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于是,这群强盗年年入寇,有时一年数次。由于大唐的防线太长,很难首尾相顾,而突厥骑兵行动飘忽,速度奇快,因此唐军很被动。
但这一次,突厥人的入侵时机却格外凶险。就在两个月前,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玄武门之变"。这场宫廷政变不仅导致了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父子的倾轧,也给大唐帝国的运转带来了严重的震荡。
虽然李世民最终控制了李渊,实际掌握了皇权,但他的地位并不稳固。
在这场政变中,李世民虽然获得了皇权,但下面的人并不完全买账。十六卫将领中,有一部分人是李渊、李建成的铁杆,他们在永春门外与李世民的支持者打成一团。
直到李渊低头认输,下旨将军权交给李世民,这些人才放下了武器。地方军队的状况更加微妙。像幽州的李瑗、泾州的罗艺、利州的李孝常这样的太子党铁杆,李世民也不敢轻易招惹。
为了防止他们作乱,李世民不得不采取一些冷处理的措施,比如让尉迟恭率领数千人驻扎在泾阳,盯防罗艺。这些内耗导致唐军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抵御。正当大唐陷入内乱之际,突厥人趁虚而入,直逼长安。
颉利可汗的强势入侵
面对突厥人的强势入侵,李世民的处境可谓十分艰难。颉利可汗率领的近20万大军,兵分三路从太原、灵州和夏州三个方向进入汉地,直逼长安。这支庞大的突厥军队,号称"百万",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而此时的唐军,大多处于被冻结状态,无法有效调动。李世民不敢轻举妄动,生怕激起更多内部纷争。就连一向威武的十六卫,也被李世民冷藏了大半,只剩下一些被抽调到地方监视太子余党的兵力。
面对这样的局势,李世民可谓是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必须设法阻止突厥人的进攻,保卫长安;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引发更多内部动荡。
李世民的谨慎应对
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局势下,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谨慎的应对措施。首先,他没有急于与颉利可汗正面交锋。相反,他先派出了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等朝中要员,率领一支"六骑"前往渭水河畔,与颉利可汗进行了一次"友好的握手"。
这次会面并非李世民独自前往,而是由朝中要员代表。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不想让皇帝亲自面对敌人,以免受辱。
在这次会面中,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即颉利可汗向大唐献上了三千匹马、万头羊等贡品,以换取和平。
但这并非颉利可汗主动求和,而是李世民给出了无法拒绝的条件。正如李世民自己所说:"今仆械卷铠,啖以玉帛,虏志必骄,骄则亡之端也,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换句话说,李世民用金钱和贡品"买"走了颉利可汗,这才化解了这场生死存亡的危局。
颉利可汗的隐忧
当然,颉利可汗也并非完全没有隐忧。首先,他面临着突利小可汗的威胁。突利小可汗与颉利可汗向来有矛盾,往往出工不出力。而且这小子还与大唐有勾勾搭搭的关系,颉利恨得牙根发痒。此时突利还在河东,谁知道他会不会突然反水?
其次,颉利可汗还担心大唐的名将李靖。前一年,颉利在太原吃过李靖的苦头,这会儿又被李靖打了一棍子,还被拦住了退路。李靖率军直奔豳州,切断了颉利的撤退通道,颉利难免心里突突呐。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颉利可汗也不敢太过冒险。加上李世民给出了无法拒绝的条件,他最终选择了退让,与李世民达成了"渭河之盟"。
李靖的军事行动
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危局中,大唐的名将李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当颉利可汗率领大军直逼长安时,李靖率领自己的部队在西路与突厥人的埃斤没啜展开了激烈的交战。经过一个多月的拉锯战,李靖终于让埃斤没啜向北逃回了草原。
这看似简单的行动,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李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分裂突厥,制造内部矛盾。果然,埃斤没啜的逃跑在突厥军中制造了惶恐的气氛。
更重要的是,李靖的军事行动还切断了颉利的撤退路线。当颉利可汗与李世民达成"渭河之盟"后,李靖率军直奔豳州,彻底封锁了颉利的退路。
这无疑给颉利可汗制造了巨大的压力。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颉利不得不选择了退让,与李世民达成了和平协议。
李世民的城下之盟
综上所述,这次"渭河之盟"并非李世民一人独立谈判的结果,而是双方在复杂局势下达成的一项城下之盟。
一方面,李世民内部还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不敢轻举妄动。他不仅要防范十六卫将领的反扑,还要防范地方军头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轻易与颉利可汗正面交锋。
另一方面,颉利可汗虽然实力强大,但也存在一些隐忧。他担心突利小可汗的反水,更担心李靖的军事行动。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也不敢太过冒险。
在这种双方患得患失的情况下,李世民最终选择了以金钱和贡品"买"走颉利可汗,化解了这场生死存亡的危局。这就是著名的"渭河之盟"。
结语
这次"渭河之盟"体现了李世民的谨慎和智慧。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周密的应对措施,最终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这不仅保护了大唐的根本利益,也为李世民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