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代的考古专家和文物专家来说,“斗鸡台盗宝案”,一直是相关专家很痛心的事情。而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是民国时期陕西的军阀党拐子。
当然说起民国盗墓,多数人首先想起孙殿英盗挖慈禧太后的墓葬。而党拐子的知名度当然远不如孙殿英。不过,论恶行,党拐子的行为,在民国众多军阀里,也算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1、党拐子的来历
党拐子的外号叫党拐子,本名叫党玉琨。党拐子出生于清朝光绪十三年(西元1887年)的陕西地区。当时晚清处于兵荒马乱的状态,而党拐子少年时候就好勇斗狠,还参与刀客械斗,在械斗中,党拐子落了残疾,所以走路一拐一拐的,也因此有了党拐子这个外号。
袁世凯死后,民国处于军头割据的局面。当时陕西有个叫郭坚的军阀。党拐子拉了一些队伍,在民国六年(西元1917年)左右,投靠了郭坚。
当然,其实郭坚仔北洋民国时期的军阀里,也是一个不大出名的小军阀:毕竟,说起北洋军阀,多数人想起的不外乎是段祺瑞、吴佩孚这样的巨无霸模式军阀,郭坚这类小虾米,在当时的军阀群体里,其实上不得台面,而党拐子是郭坚的手下,其实也不难看出,当时的势力也并不大。
随着北洋军阀的火拼以及利益重新分配,西北地区成了直系军阀冯玉祥的势力范围。郭坚在陕西讨生活,少不得得看冯大帅的脸色。毕竟,虽然从后世的历史角度来看,冯大帅惹不起吴佩孚,斗不过张作霖,也玩不过后来的老蒋,但是对于郭坚这类小虾米来说,已经是庞然大物的存在。所以民国十年的时候,冯玉祥让郭坚当西安开会,郭坚倒也不敢不去。而到了西安以后,冯玉祥派人暗杀了郭坚。
郭坚死后,党拐子也看出来,冯玉祥在陕西打算清洗一番不听话的军头。于是党拐子带着自己的队伍逃到了醴泉县,大概是民国十五年左右,党拐子率领队伍到了凤翔一带。
当时北洋军阀的巨头忙着火拼,所以也没人顾及凤翔的情况,党拐子开始在凤翔一带组织盗墓活动。其中斗鸡台一带,成了党拐子挖宝的重要区域。
2、党拐子盗墓
本来党拐子也不知道哪里有宝物。但是斗鸡台当地有个叫杨万顺的乡绅,向党拐子告密,说斗鸡台一带地下有宝。于是党拐子在民国十六年开始,就组织当地民工盗挖墓葬。盗墓的工程量很大,而民工干活又不专业,所以党拐子视察“工地”,发现民工干活的速度不如自己的心愿,于是会杀人立威。所以民工的这些工作,也是处于胆战心惊的状态下进行。
也因此党拐子被当地乡民视为活阎王。
在党拐子的驱使下,斗鸡台一带大量的秦汉时期墓葬遭到盗挖,墓葬里的青铜器和玉器也都被党拐子拿去变卖,其中很多都流向海外。而党拐子在给考古领域和文物领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后,自身倒是发了横财。
不过,盗墓是缺德事儿,败坏自己福分的。党拐子疯狂盗墓以后,自己的霉运也来到了。
3、党拐子的下场
当时名义上,党拐子属于冯玉祥旗下的军官,理论上是受冯玉祥领导的——冯玉祥想瓦解陕军体系,而陕军也想把冯玉祥赶出陕西。因此双方矛盾不可调和。
当时党拐子也设计对付冯玉祥,这引来了冯玉祥的报复。于是冯玉祥派宋哲元等人带军队进攻党拐子。起初党拐子依靠凤翔城墙的优势,给宋哲元等人的部队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是毕竟党拐子实力有限,所以随着战斗持续,党拐子的抵御落了下风。随着凤翔城墙被宋哲元的部队爆破出一个巨大的缺口以后,宋哲元的部队也涌入凤翔城内。党拐子在混战中被宋哲元的部下击毙。就这样,恶贯满盈的党拐子得到了应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