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绝色倾城的美人虽很多,但唐玄宗最宠幸的是武惠妃。虽然武惠妃工于心计,唐玄宗却仍对其宠爱有加。那时候的唐玄宗,江山在握,美人在侧,天下英才尽在朝堂,他忙碌又快乐,过得极为畅快。
可惜好景不长,武惠妃病逝后,唐玄宗黯然伤神,高力士急了,连连选美充盈后宫。虽然那时后宫里的佳丽已经不止三千,许多宫女至死都未能得见天颜一面,但为了让唐玄宗尽快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高力士亲自把关,奔赴多地选美,希望有一个美女能让唐玄宗重展笑颜。这时,一个来自闽地的女子入了高力士的眼,她被高力士带回皇宫,进献给了唐玄宗。
这个女子就是梅妃,名叫江采萍,九岁能诵《诗经》,十四岁能吟诗,最喜欢大雪纷飞时节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她欣赏梅的傲骨铮铮、坚贞不屈。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气质非凡的江采萍一下子就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她是那般清新脱俗、蕙心纨质,与后宫中那数不胜数的佳丽截然不同,她的出现抚平了唐玄宗的皱眉。
她说百花中独爱梅,唐玄宗立马差人将她住的宫殿周围都种上梅树,待到百花开过后,她在那梅林中穿梭,美得动人。
唐玄宗执起她的手,笑得很满足。下朝后,他常常来她的梅阁跟她说说话,情到浓时,他喊她“梅精”,她低头轻笑。
一曲《惊鸿舞》名动长安,六宫粉黛皆失了颜色
宫中富丽繁华,丝竹管弦连绵不绝,她精心创作了一曲《惊鸿舞》,在唐玄宗面前翩翩起舞。那轻盈曼妙的舞姿、盈盈一握的腰身,她眼波流转间,已让唐玄宗看得失神。
一舞过后,她向他行礼,低低柔柔的声音自前方传来,他才回过神儿来。
当着主人的面,他毫不吝啬地夸奖她:“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一曲《惊鸿舞》名动长安,她却只为他而跳,他的失神发愣是对她最好的褒奖。
有一年的寒冬腊月,她与唐玄宗一同踏雪寻梅,银装素裹的宫殿与逆风而开的梅花交相辉映。良辰美景如斯,却都比不上一袭红装的她。顿时,唐玄宗来了兴致:“爱妃学识过人,不如以此情此景作诗一首吧。”
枝头上白雪拥抱着梅花,白里透红,那灿若烟霞的梅花带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她未加思索便轻松道来:“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早晚散幽香,香飘十里长。”
唐玄宗高声大笑,笑声响彻梅林,他的后宫难得有佳人,妙妙妙啊!
六宫粉黛在她面前皆失了颜色,不是输在容貌,是输在那种气质、品性。暗香疏影间,良辰美景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她是难得一遇的倾城色。
唐玄宗喜欢她身上的淡然高洁,对她愈发宠爱,可她从不恃宠而骄,也没有生出过那种独占君恩的念头,她会落落大方地请求唐玄宗多多去关心其他妃嫔,她会温言细语地劝谏他要开明勤勉。她希望他做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而不只是沉迷于后宫美色,耽误国事。
爱屋及乌的唐玄宗当然将她的话听进心里去了,并且付诸行动,他在朝政上勤勉用心,赢得了明君的称号。
那梅阁的梅花开得那样烂漫,正如风头正盛的她。
牡丹一出场,梅花黯然退场
国色天香的牡丹一出场,唐玄宗瞬间就被迷得找不着北。
当“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梅花碰上“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时,梅妃第一次尝到了失落的滋味。
唐玄宗邂逅了寿王妃杨氏,顿时理智就被抛之脑后,什么都不顾了,执意要接杨氏进宫。倾城倾国的杨氏让六宫粉黛完全失了颜色,唐玄宗冒天下之大不韪封了她为贵妃。
活泼明艳的杨贵妃恰如那雍容华贵的牡丹,让见过百花的唐玄宗情有独钟。他爱杨贵妃丰腴的身姿,喜欢杨贵妃的娇憨可爱,他为了杨贵妃甚至忘记了后宫中的三千佳丽,在杨贵妃身上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从此,勤政爱民的君王也开始慵懒不早朝,他恨不得时时陪在杨贵妃身侧,他亲赐杨贵妃华清池沐浴,甚至让大诗人李白为其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梅妃从未看到过如此疯狂的唐玄宗,那个与她对弈时会因为输给她几枚棋子儿就不悦的唐玄宗已经彻底忘记她了。他已许久没有来过她的宫殿了,梅花早已开落了几载,他一心只恋着牡丹的倾城色。
后来,梅妃被打入上阳宫。冷冷清清的宫殿,让她的心跌入了冰窖。梅花依旧在凛冽的北风中傲于枝头,却无人再赏,她几次三番地劝谏唐玄宗莫要误国,他都心不在焉地答应着。
许是又到白雪皑皑的冬日,唐玄宗见梅花开得正盛,忽然想起多年之前曾与梅妃踏雪寻梅的欢乐来,便召见了她。后来,杨贵妃得知此事,不依不饶地跟唐玄宗闹脾气。唐玄宗到底是个皇帝,杨贵妃平时性子霸道了些倒也无妨,那日却恰巧撞在了唐玄宗的枪口上,他怒斥杨贵妃,并遣人将她送出了宫。可杨贵妃一走,唐玄宗就后悔了,他完全不顾帝王一言九鼎的威信,又匆忙派了大阵仗哄回了杨贵妃。
这种戏码梅妃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之前唐玄宗与杨贵妃不知道因为什么产生了矛盾,杨贵妃就被送出了宫。可不过几日,唐玄宗就后悔了,又低声下气地将杨贵妃哄回了宫。在她们这些后宫妃嫔面前,唐玄宗是帝王,但在杨贵妃面前,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陷入爱情里的男子,会哈哈大笑,也会怒气冲冲,更多的时候却是疼惜。
后宫就是个“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地方。梅花傲然枝头,被冷风吹得摇摇欲坠,却依旧坚强挺立,继续保持着气节。
在彻底没了希望时,她有感自己的境遇,便写了这首《楼东赋》派人送去给唐玄宗。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海誓山盟,终是一场镜花水月,都成了空。她今日之境遇恰如当年的陈阿娇,不知退居长门宫的陈阿娇是不是也如她一般失魂落魄?
她的《楼东赋》到底不及杨贵妃哭得“梨花一枝春带雨”之生动,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没有让陈阿娇重获帝心,她的《楼东赋》也没有让唐玄宗记起当年的海誓山盟。
无人赏梅,她也无心自赏。唐玄宗某日特赐她一斛珍珠,她写了首《一斛珠》婉拒。诗是这样的:“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女子素来是为悦己者容,他眼里、心里全是杨贵妃,她又何必对镜贴花黄,又何必仔细画眉斟酌深浅呢?
安禄山、史思明造反,战争一触即发,叛军节节逼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出宫去了。慌乱之际,唐玄宗已经完全顾不上曾经陪他踏雪寻梅的梅妃了。
马嵬坡下,唐玄宗痛失杨贵妃,伤心久久难平。待到叛乱平定,唐玄宗重回长安城,却也没再见到那个清雅高洁的女子。一场战乱,他失了牡丹,也丢了梅花。
后人只说杨贵妃与唐玄宗恩爱无双,说那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可谁记得宫中那一片在白雪皑皑的冬日怒放的梅林里,有个曾与唐玄宗海誓山盟的梅妃?她生前被杨贵妃衬托得黯淡无光,死后依旧要沦为唐、杨二人可歌可泣的爱情的陪衬。
梅妃曾一舞名动京城、才学过人的梅妃娘娘,一曲《惊鸿舞》惊艳了时光。她目睹了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也看到了唐玄宗一步步变得沉迷美色、误国误民。
梅妃不像杨贵妃那般恃宠而骄,她大方贤惠地劝谏唐玄宗当以国事为重,当雨露均沾,如此通情达理、如此识大体,远非雍容华贵的杨贵妃能比。
牡丹在唐玄宗眼里是真国色,就算颓败枯萎之际也大朵大朵地落在尘土上,轰轰烈烈地开,轰轰烈烈地死。
而梅花在寒冬腊月寂寂无声地开,香远益清,有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美好气节,赢得世人敬佩夸赞。
写到最后
梅妃的一生就恰如那冬日里开得正盛的梅,悄无声息地开,安安静静地离开,没有打扰到任何人。她受宠之际谦逊大方,始终不忘做一个有德之妃,失宠之际,也不争不抢,只劝君王莫要误国,用她低调的言行诠释着那高洁的品行。
中国古代有几千年的历史,更有数不清的后宫妃嫔,高洁脱俗者屈指可数,梅妃便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她如梅,不负梅,是大唐最惊艳的那朵梅花!奈何人间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