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与慈禧去世,被一左一右放在床板上,无人装殓,隆裕慌乱哭泣,太监宫女乱作一团。岂料,54岁的她一出场,瞬间稳住局面。
这个人就是荣寿公主。
当时,荣寿公主得知养母慈禧和光绪都驾崩了,急匆匆跑去吊唁,却看到两人被一左一右放在两个床板上,身旁两根蜡烛在寒风中明明灭灭,一时悲上心头,伤心不已。
软弱的隆裕早已乱了阵脚,只是个哭,大臣们忙着立嗣,宫女太监慌地一批。
见此情景,荣寿公主先是将管事太监劈头盖脸训斥一番,接着又去找了溥仪的父亲载沣。
见到载沣就开骂,您儿子当了皇帝,您做了摄政王,如今悠闲地不行,可尊贵的皇帝和太后,却凄凉地躺在冰凉的地上,无人发丧!
载沣听后吓出一身冷汗,立马召集大臣们治丧。
后来,在荣寿公主的安排下,光绪和慈禧的丧事才算办得有条不紊。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会问,荣寿公主怎么会这么敢?
她当然敢了。
对慈禧而言,亲生儿子同治与她一点不亲厚,请完安就跑了,但却能在慈安那待上一下午,不知道的还以为同治是慈安亲生的。
荣寿公主却不同,自打8岁进宫后,每天都会去跟慈禧请安,一有空就去陪她聊天,帮她捶腿捶背,成天皇额娘长皇额娘短的,哄得慈禧很是开心。
不仅如此,1866年,12岁的荣寿公主选额驸时,也挑的是慈禧喜欢的富察∙景寿。
而反观同治选皇后时,却跟慈安一头,有意选了个慈禧不喜欢的阿鲁特氏。
可以说,荣寿填补了慈禧在亲情上的情感空缺。
如果说同治是让慈禧憋闷的皮夹克,那么荣寿公主便是让她暖心的小棉袄。
只不过可惜的是,荣寿公主18岁时,额驸景寿便去世了,慈禧心疼这个女儿,便又将她接回了宫中。
回到宫中的荣寿公主,又做回了慈禧的小棉袄,每天早晚问安,陪着聊天。
也正因此,慈禧在工作上也很信任她,不管是王公大臣的夫人觐见,还是外国公使的太太觐见,都交给荣寿公主去安排或者接待。
在生活上更是如此,甚至于因为荣寿公主性格稳重、喜爱朴素,慈禧每每装扮的太艳丽了,就会被荣寿公主“教育”一番。
而慈禧却很享受荣寿公主的“教育”。
有一次,慈禧给自己做了件华丽的衣服后,特意交代身边侍从,千万别告诉荣寿公主。
果然,荣寿公主还是发现了,又把慈禧“教育”了一番。
慈禧丝毫不恼,反而很享受,俨然寻常人家的父母被孩子宠溺的反应。
后来,同治去世,慈禧将妹妹的儿子载湉立为皇帝,也就是光绪,光绪长大后,也如当初的同治一样对慈禧又恨又怕。
选后时,光绪纵然遂了慈禧的意,选表姐隆裕为后,但却一直不与隆裕圆房,专宠心爱的珍妃。
这让慈禧很是生气,进而迁怒珍妃。
再后来光绪推行变法,试图翻慈禧的烧饼。
后来,变法失败,慈禧在盛怒之下放话,要废掉光绪,将其乱棍打死。
珍妃下跪求情,慈禧便要将珍妃一同赐死。
之后,再没人敢帮光绪和珍妃说话。
在去往热河省亲路上的荣寿公主,得到信儿后,连夜赶回北京城,从大局和母子情出发,下跪请求慈禧饶过两人性命。
慈禧听了小棉袄的劝,这才把“乱棍打死”改为“软禁瀛台”!
或者我们可以说,若不是荣寿公主光绪在戊戌变法失败那年就死了。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会问九仙月,慈禧这么宠荣寿公主,她一定很长得很美吧?
恰恰相反,荣寿公主的长相与隆裕皇后有些像,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隆裕皇后瘦弱、驼背、土黄色长脸,一笑露出满嘴的蛀牙。
这形象怕是很难受人欢迎,事实上,隆裕确实也不被待见,慈禧和光绪、珍妃没一个人瞧得上她。
可与她长相相似的荣寿公主却很招人待见,慈禧就不说了,光绪、珍妃乃至朝臣都很尊敬她。
只因她素来仁厚和蔼、行事磊落、聪明有大局观。
反观隆裕斤斤计较、爱打小报告,俩人一对比高下立见。
有人说,生命是一种回声,你给别人温暖美好的,别人也会回报你同样的温暖美好。
就像慈禧和荣寿公主。
慈禧护了荣寿半生,而荣寿也维护了慈禧生命结束后的体面。
那么,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