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海经:堂堂战神蚩尤为何会镇墓辟邪,蚩尤五兵到底是哪种武器?
迪丽瓦拉
2025-07-03 01:02:25
0

“蚩尤”神话在先秦《山海经》中已经有了些许萌芽,而真正广为流传则是到了汉代,因为不仅在官方祭祀中,蚩尤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民间信仰中,蚩尤崇拜也屡见不鲜。有意思的一点在于,作为一个与先古圣王所代表的的正统体系的对抗者与反叛者,其勇武与悲壮交织,成民俗文化中一抹独特的亮色。阳Sir今天则想从汉墓画像石中,去找寻蚩尤之像。

关于炎黄与蚩尤之战,大家必然不会陌生,这里不再赘述。我们首先来先看一下蚩尤在官方祭祀中的地位,因为华夏祭祀之礼非常重要,古代中国有“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规矩,因此,从此出发就能看到蚩尤地位的真相。

首先,在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了秦末各地暴动,刘邦顺势起兵之初,在行军时候的祭祀之礼:

“祠黄帝、祭蚩尤于沛亭,而衅鼓,旗帜皆赤”

同样的说法,在《史记·封禅书》中也再次出现:

“高祖初起,祷丰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祀蚩尤,衅鼓旗”

《高祖本纪》中提到了“祠黄帝、祭蚩尤”那么,这里非但将对立双方相提并论,而且对黄帝用了“祠”字,而对蚩尤则用了“祭”字,字里行间有何区别?

所谓“祠”字,指的是仲春之月的祭祀,春祭品物少,不用牺牲,仅用圭璧及皮币;而“祭”字,本义应该是残杀,也突出了原始祭祀最为重要的一点,要用生肉祭祀,即“血祭”或“血食”。

而在《封禅书》中,“祭蚩尤”则变成了“祀蚩尤”,有人认为这只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述,但史家之笔字字珠玑,怎会无缘无故地变动?

以阳Sir看来,从字形上讲,祭与祀,都有着一个“示”字,祭的在下面,祀的的为示字旁,在左边。示和示字旁,在古代都表示神主之形,而祭字右上角的偏旁“巳”和祀字右侧的“巳”应该是一个意思,但是一个是上下结构,一个是左右结构,可能是因为祭要有很多站立的仪式,祀主要是跪拜之礼。

而两者字形上最大的差异为:“祭”字左上角多一个“月”字,“月”在古代造字中多表示为肉,所以祭一定要有物质的体现,所以要比“祀”隆重一些,不仅要有礼仪而且要有肉,要有物质上的极大付出,而“祀”可能更加强调精神上的付出。

而到了刘邦平定天下之后,重新明确了祭祀制度,于是,国家正式祭祀体系中不仅有蚩尤,而且“蚩尤之祠”也赫然居于前列,甚至凡都城之处皆有蚩尤祠,西汉长安城与东汉洛阳城,都有蚩尤祠堂的存在,算得上是中央一级官方设立的祠堂。

而且其位置也多在都城武库(存放兵器之处)附近,如名将马严拜将军长史时,皇帝就命令他“过武库,祭蚩尤”。而到了汉宣帝时,又在地方设立了一处“蚩尤之祠”,同样是出于最高决策者的设置。

“今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祠)蚩尤于寿良”——《史记·郊祀志》

可以看到,在汉代官方祭祀体系中,蚩尤崇拜至关重要,而且主要是作为战争之神而存在。那么在民间信仰中,蚩尤又是以何种形象出现而广为流传?实际上民间同样将其作为战神信仰,而且进一步将其引入冥界之中,作为“五兵之祖”来镇墓辟邪!在汉墓画像石中,经常可见“神话人物、珍禽异兽”的画面,而其中很多幅“神怪”图或许就与“蚩尤”有关。

我们先看第一幅画像石的“蚩尤图像”,此图案出现在沂南画像石墓前室北壁中段。这里的蚩尤作神兽形象,其貌似熊,巨口獠牙,身体半蹲,四肢长毛。需要注意的是蚩尤所持各个兵器:

在其头上顶一张弩,三矢共一弦,可能象征着古兵器“三连弩”;在其左手持一把短戟,右手则舞铍,下肢左足握短剑,右足握一刀,在其胯下则立一盾牌。“弩、戟、铍、剑、刀、”为五兵。

再看一幅来自武梁祠石室中的题为“黄帝蚩尤战图”的形象:他的头上也顶着一张弓,而左手持剑,右手持戈,左足蹬一弩,右足挟一矛。“弓、弩、剑、戈、矛”为五兵。

最后一幅蚩尤图像虽出处未明,但是也非常值得参考:这幅图中,蚩尤的形象更加接近一只熊,头上依旧顶着一张弓,左手持叉,右手持斧,例外的是双足并未持物,而在其肋下则有两兵器。

通过以上三例的“蚩尤图像”,我们不难看出即便这些图像,并未严格按照所谓《世本》中记载的:“蚩尤以金作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但是却依旧固执地给凑齐五件兵器,以合蚩尤发明“五兵”之数。此外,这些图像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令人难解:不论其他兵器如何增减,蚩尤头顶必然顶着一张弓!

最后,蚩尤图像作为战神却在墓中辟邪,阳Sir推测可能因为其形象(左右各拿刀剑)与墓葬中经常出现的“方相氏”有所关联:《献帝纪》李贤注引《续汉书》这样描述”方相氏“的外形:

“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

以此记载反观蚩尤图像,至少有两点与方相氏即为接近:第一个与第三个的蚩尤图像就与熊的形象极为类似,正好呼应方相氏“蒙熊皮”;不论蚩尤图像中所持兵器为哪五种,基本上戈(戟)与盾都有出现,也与方相氏“执戈扬盾”可以对应。

那么方相氏在墓中到底是干嘛的?实际上,方相氏是在宫廷大傩仪式中驱邪逐疫的主持者,如遇大丧,举行葬礼,也由方相氏出马,率领众神兽,以上述同样的方法在墓地驱赶一种叫"方良"(即魍魉)的"好食人肝脑"的厉鬼。

《周礼》:‘方相氏葬日入扩,驱魍象。’魍象好吃亡者肝脑,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墓测以禁御之。

明白了“蚩尤图”与“方相氏”这样一层关联之后,似乎让堂堂战神(一代兵主)屈尊镇墓,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至少也算是让蚩尤之貌,不仅帅上天际(祭祀),也帅到九幽(镇墓)。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与阳Sir讨论~

我是李长风,一名科班考古小学徒误入铁馆中,一不小心变成大肌霸流连山海间,欲仿靖节流观山海图

看靠谱神话,涨正经知识~如果你也喜欢山海经中的故事,记得关注、点赞、分享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在那个年代,外交官基本都是男士,而有这么一位女士在中国外交史的长河中占有一席地位她的名字就是王海容。...
原创 罕... 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袭来,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受到经济危机的困扰,在这种情况...
原创 司...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分别建立政权,各自为政。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魏国的国力为最盛。众所周知,西...
侵华日军731部队老兵将赴哈尔... 当地时间7月5日,原侵华日军731部队“少年队”队员清水英男在长野县饭田市和平祈念馆召开记者会,他表...
原创 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从古至今,社会对于女性都有一些傲慢的偏见,比如认...
原创 慈... 引言旌去题新谥,宫存锁素帏。重泉应不恨,生见太平时——《恭禧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从明朝中叶开始,我国...
原创 纪... 作者:徐运民/彭宇昭/汪转户/杜华 纪念“七七事变” 勿忘国耻 徐运民(河南商丘) 七七卢沟桥事变...
原创 在... 纵观中国古代史,那真是一本宝库全书啊,吸引着无数外国人前来感受。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中华民族的先辈...
原创 赵... 大秦灭东方六国,北征匈奴,南讨百越,开疆拓土,强盛一时无比,但随着秦始皇沙丘病死,大秦帝国三年内灰飞...
原创 方... 梁山108将为何会在征讨方腊时损失惨重?不是因为他们这边太弱,而是方腊阵营中都是精兵强将。 今天,...
原创 贾... 贾元春:一个被皇权牺牲的宫廷女子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它描绘了清代乾隆时期的四大家族...
原创 雍... 一、雍正的第一个发明 雍正这一辈子,能用两个字概括:奋斗!当皇子时为了争皇位跟其他兄弟,尤其是老八奋...
142件文物带你走进三千年前的... 弘扬中华礼仪文化,赓续中华历史文脉,7月8日,“天下有道——周礼主题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该展览...
原创 白...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公元前260...
原创 对... 欢迎大家点击上方关注历史小蛀虫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古代帝王身为统治者,要很好地统驭下属,讲求策略至关重...
重庆学子三下乡:走进忠州博物馆... 为了探寻忠县历史,7 月 7 日“擘画秀丽基层,彩绘乡村宏图”乡村教育实践团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
原创 抗... 抗战初期的中国,有四万万同胞,为什么真正上得了战场的只有不到百万人呢?原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募兵制...
原创 他... 他受老蒋器重,曾在四平挫败四野,为了让家人过好日子,选择起义 抗战胜利后,为了中国未来的命运,国共两...
原创 为... 为什么职权更高的高育良不受重视,反而比他职位低的受到重视?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人民的名义》这个电视...
原创 溥... 清朝最后的一个皇帝,在民国时期强行生存,为了自己的复辟更是委身于日本人,当起了伪满洲国的傀儡,但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