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袭来,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受到经济危机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以求通过掠夺的财富,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
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悍然进攻中国东北,奉系军阀奉行不抵抗的策略全线撤退,导致短短时间之内,大片河山落到日本人的手中。
东北拥有当时中国最全面的工业,最先进的生产力,以及最肥沃的黑土地,可以说,日本占领东北之后,极大的缓解了国内物资带来的现实压力。
从此时开始,大量的日本武器从东北的工厂里生产,送到日本军队的手上,作为攻占中国山河,屠杀人民的利器。
侵略占领
日本虽然短时间就攻占了当时的中国东北地区,但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想要完全吞并中国的东北地区,是日本人无论如何无法做到的事情,利用中国人统治中国人就是最好的方法,于是他们想起了清朝末代皇帝宣统。
此时,这位末代皇帝已经混吃等死多年,受到日本人的欢迎之后,俨然欢天喜地地回到东北,他以为他有机会再兴清朝大业,但却不曾想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傀儡所在。
正如东京审判中他自己说的,在整个伪满洲国期间,他自己没有半点权力,甚至没有半点自由,每天的生活就如同猴戏一般,整个国家上下内部,也被穿插着大量的,日本军政高官,俨然彻彻底底的变成了一个傀儡政府。
中国军民经过14年的抗战,终于,在1945年八月彻底打败了日本人,并且让这些全人类的罪犯,在日本的首都东京,接受了全世界的审判,不少人都得到了他们应有的下场。
但也可能是由于做法太过于温柔,他们受到的惩罚没有太过痛彻心扉,以至于日本人现在始终对当年的战败耿耿于怀,甚至于说十分的粉饰和否认那一段历史,那一段历史对于日本人来说就是一段空窗。
粉饰战争
在今天日本的历史课本中,看不到任何一条国家和民族对于历史的反思,看不到任何一句对于中国人的歉意。若是中国人翻开日本人的课本,想必一定是满满的诡异。
南京大屠杀被否认,华北无人区也被否认,强抢老百姓的照片,居然被粉饰成了军民一家亲,极力推崇大东亚共荣圈,倾尽一国之力,为东亚地区的所有国家谋发展。
在他们的历史中,自己简直就是圣人一样的存在。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首先,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帝国主义的根源没有被彻底根除。
东京审判的时候,日本为了保住自己的高潮,可以说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原本是徒劳无功,结果却多了美国这个变故。
二战之后,国际上的法西斯主义已经被彻底消灭,而之后,美国为了铸造自己的单极世界,于是就在审判中给予了日本后门,仅仅是铲除了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手,以及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东条英机,随后就处于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不再深究。
这就导致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社会基础没有被彻底根除,一大批甲级战犯的释放,也让日本政府有借口宣扬自己的正确性,而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想让其充当美国反攻战略的急先锋。
第二点就是日本天皇没有被彻底消灭,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天皇就是本国人民的精神信仰,而当时日本对于天皇推崇备至,天皇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为了实现对于日本更好的占领和管控,美国有意识的留下了天皇。
这种情况下,日本的精神火种被保留,在美国的纵容之下,越来越多地拥有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战犯和政客走上舞台,逐渐开始操控国家的进程与发展,日本的逐渐军国主义化,现在已经日益显露端倪。
最后一点就是,日本经济的腾飞,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和德国,这两个昔日的法西斯帝国经济都迎来了腾飞。
日本的经济升值是超过了当时的另一个世界超级大国苏联,温饱问题得到解决,那么思想上的腾飞,就是时间问题。
由此,皇权思想以及优秀民族理论在日本更加泛滥,并且声称日本的资金可以主宰世界,也正是在这批政客和资本家的宣扬之下,日本人越来越多的开始放下负罪感,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国家。
各种宣传
为了在世界上谋求正常国家的地位,日本的宣传可谓是不遗余力,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国家形象的照片,以及参加联合国,种种报道都在为日本不断的刷起世界的好感,然而,回顾往昔,几十年前的照片还历历在目。
在那场全国人民的浩劫中,一个人真实的气节被暴露无遗。有这样一张照片,日本占领广州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安抚当地的人民,特地拍了几组照片。
而照片中出现了几个嬉笑的女子,这几个女汉奸帮助日本人共同完成了这组照片的拍摄,如此行径,可谓是毫无民族气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有信仰,生死看淡又如何?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张晚清时期处决死刑犯的现场照片,不论死刑犯因何原因被处死,但是他临死之前依旧面带微笑,十分坦然地站在绞刑架面前,早已看淡了生死,单单是这份胆识气魄,就足以让人为之称赞。
在国家危亡的时候,谁是真正的爱国者,不惧生死敢于冲锋,谁又是卖国贼,只想着自己卖国求荣全都暴露无遗,正所谓当河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正是在那些十分有骨气的人的努力之下,今天的中国才又一次站在世界强国之林,而中国也必将不会让曾经的事情再一次发生在自己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