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于1924年6月16日。也是在这一天,该校举行了开学典礼,这所享誉中外的军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人们习惯称为“黄埔军校”。当年时局艰难,蒋介石受命组建黄埔军校,经过紧张的筹备,在廖仲恺等国民党元老和共产党的帮助下,黄埔军校顺利招生。黄埔一期学生中,有三位鼎鼎大名的人物,被称为“黄埔三杰”。
黄埔军校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名扬海内外,与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息息相关,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军校,能够像黄埔军校一样,在短时间里培养出如此多优秀的将领。黄埔一期学生在紧迫的时局下入校,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优秀的青年学子,怀揣着理想,希望为中国的革命尽一份绵薄之力。黄埔一期中,最出名的黄埔三杰各有千秋,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广为流传。
说起黄埔三杰,最出名的当属陈赓。蒋先云英年早逝,委实令人惋惜;贺衷寒作为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台柱,虽然才华出众,但最终没有能够大展宏图;只有陈赓,他忠于自己的信仰,一生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位黄埔一期的杰出人才,到底有何厉害之处。
蒋先云的笔:说起蒋先云,很多知道黄埔军校的人可能有所了解,知道他是“黄埔三杰”之一,是忠实的共产主义信仰者。蒋先云少年英杰,聪敏过人,在黄埔一期1000多名考生中,他的入校成绩名列第一。在校期间,他表现优秀,始终以一个共产党人的身份要求自己,并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其中徐帅、王尔琢、左权、周士第等人都是经他发展成中共党员的。从黄埔军校毕业时,他的成绩依然位列第一,所以说他的基础知识扎实,笔杆子非常厉害。
蒋介石十分欣赏蒋先云的才干,曾多次拉拢他,但都被拒绝。北伐战争开始后,蒋先云担任北伐军总部秘书,后任补充第五团团长,随军出师广东,北进湖南,转战江西。“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与共产党决裂,蒋先云第一个发声退出国民党,如此性情,实属罕见!第二次北伐战争期间,蒋先云担任第三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团长,在临颍战役中,他冲锋陷阵,多次负伤,最后壮烈牺牲。
贺衷寒的嘴:国民党黄埔系中曾流传“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说,这充分表明了贺衷寒的才气。他与胡宗南两人,一文一武,成为国民党的中流砥柱。他早年参加了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但后来由于看不惯某些领导人的作风,毅然投身于国民党的阵营。在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贺衷寒品学兼优,深得蒋介石的欢心,与蒋先云、陈赓并列。
贺衷寒能说会道,写得一手漂亮文章,还颇有鼓动宣传能力,黄埔军校东征时发布的《告东江人民书》就是出自于他的手笔。他宣传能力出众,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担任蒋介石的理论宣传代表。同时贺衷寒还是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头子。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他于1950年在台湾接任交通部长,1954年辞职,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1972年去世。
陈赓的腿:陈赓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大将,他的大名家喻户晓,在这里不做过多说明。在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他是蒋介石最为器重的几个人之一,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腿,成功超越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成为最受蒋介石信赖的人。事情原委是这样的:陈赓在黄埔学生军东征时,曾经救过蒋介石的命,他一夜飞走160华里,机智应付“山大王”,背着蒋介石一口气跑了几里路,使面临绝境的蒋介石转危为安。所以在尹家民著的《蒋介石与黄埔三杰》一书中就有“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