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绍恩,一个明代在绍兴修建三江闸的四川人|大运河申遗10周年
迪丽瓦拉
2025-07-04 01:02:19
0

汤绍恩修建的三江闸(图据斗门街道)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全长3000多千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目前最长的人工河。2014年6月22日,在众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中国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10周年。2024年4月,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年会暨“循迹溯源·运河文化绍兴行”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活动走进了浙江绍兴。在钱塘、钱清、曹娥三江汇合处,有一座桥闸结合的明代建筑——三江闸。距离堤坝不远处有一个宣传栏,介绍了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的功绩。值得一提的是,汤绍恩是四川安岳县陶海村人,他和苏轼一样,都是从蜀地走向全国的治水专家。他在绍兴主持建设三江闸,修建了绍兴古纤道,提高了浙东运河(绍兴段)的航运能力,有着“绍兴恩公”的美誉。

三江闸旁汤绍恩简介(摄影:曾洁)

早在2021年2月,三江闸被列入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那么,汤绍恩如何建设三江闸?他和大运河之间有何联系?近日,封面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绍兴、成都两地的水利专家。早在2014年5月,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之前,他们曾专程前往陶海村,缅怀这位伟大的四川籍水利人。

命中注定

一个对绍兴有恩的循吏

“如果你不了解这段历史,单看汤绍恩的名字,或许以为他是一个绍兴人。”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一提起四川安岳人汤绍恩,先分享了一个关于他名字由来的故事,以及这一段和绍兴命中注定的缘分。

《明史·汤绍恩传》记载:“初,绍恩之生也,有峨眉僧过其门,曰:‘他日地有称绍者,将承是儿恩乎?’因名绍恩,字汝承,其后果验。” 意思是说,汤绍恩出生时候,一位来自峨眉山的僧人路过家门口。僧人看到汤绍恩就问,今后将在绍兴造福一方百姓的人就是这个小孩儿吗?于是,汤父为孩子取名“绍恩”,字“汝承”。

历史已经证明,汤绍恩的确是对绍兴有恩的清官循吏,他似乎天生就是绍兴的恩人。后来他官至绍兴知府,在当地主持兴修水利工程,让绍兴成为鱼米之乡,百姓世世代代享受恩泽。

邱志荣对水利历史如数家珍。得知记者来自四川,他开玩笑说“四川和绍兴是‘生死之交’,因为大禹出生在四川,埋葬于绍兴”。在他看来,大禹是中华民族第一个水利工程师,他的治水工程发端于四川,在蜀地培育了一大批治水的专家,“四川就像是水利工程师发源地,前有大禹、李冰,后有苏轼、汤绍恩”。

绍兴治水

《明史·循吏传》唯一的四川人

汤绍恩是安岳历史上第一位进入正史(二十四史)《明史·循吏传》的官员,也是明代唯一进入《明史·循吏传》的四川人。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原副巡视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原副会长汪毅多年来持续研究汤绍恩,撰有《汤绍恩述评》一书,记录了他“一人、两城、三江闸”的故事。

他在书中高度评价三江闸的意义:“我国唯一以星宿名称建筑的大型挡潮排水闸,也是‘现存我国古代最大的水闸工程’暨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又是创造性的水利科技杰作,即通过特殊水文设施——‘五行’水则碑来实现定量调度水资源,代表了‘我国传统水利工程建筑科技和管理的最高水平’,领先世界300多年,在中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有着重大影响。”

邱志荣对此研究已非一日。南宋时期,绍兴一带旱、涝、洪、潮灾害频发,浙东运河通过钱清江的航运状况堪忧。特别是沿海地带的海潮,涨潮之时对河道、土地都有极大的破坏。

嘉靖十四年(1535),汤绍恩移守绍兴。他遍察山会平原地理水道,“见波涛浩淼,水光接天,目击心悲,慨然有排决志。”时隔一年,他毅然决计在钱塘、钱清、曹娥三江汇合处彩凤山与龙背山之间建造三江闸。从当年7月备料筑坝,到次年3月闸成竣工,历时不足9个月,而闸体实际施工仅“六易朔而告成”,共费银5000余两。大闸左右岸全长103.15米,28孔,净孔宽62.74米。孔名系应天上28星宿,此外,在闸上游三江城外和绍兴府城内各立一石制水则,自上而下刻有“金、木、水、火、土”5字,以作启闭标准。

三江应宿闸平面图(录自明万历《绍兴府志》,图据邱志荣)

海水潮起潮落,修建水闸颇不容易,邱志荣向记者讲述了背后艰辛的种种传说。汤绍恩为修水闸,呕心沥血,甚至“乍闻树叶声,疑风雨骤至,即呕血”,对风雨欲来忧心忡忡。他曾写了一篇文章给海神,躺在新筑的海堤上发愿,如果大堤再次功亏一篑,愿意与大堤一起归于大海。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感动了海神,甚至,还有海豚成群结队而来,阻挡滔天海水,终于风平浪静。

《郡守汤公新建塘闸实迹》这样记载了汤绍恩的功绩:三江闸建成后“潮患既息,闸以内无复望洋之叹。”邱志荣认为,三江闸以及在闸西建“新塘”,至少发挥了五大作用:消除了海潮沿江上溯给山会平原带来的潮洪咸渍灾祸,让山会萧平原河湖网成为内河用于泄洪和抗旱,改善了绍萧平原河湖网的蓄水状况,增加良田沙地用于耕种,极大改善了浙东运河绍兴段的航行条件。

汤绍恩修建的三江闸(图据斗门街道)

特别是他在前任知府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了部分海塘和绍兴古纤道,进一步提高了浙东运河的航运能力,成为大运河上的一大奇观。这一条古纤道被誉为“水上长城”“天下文物孤本”,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缵禹功

蜀地治水人才辈出

任绍兴知府期间,汤绍恩大兴水利,除了兴建三江闸,还主持了海塘修筑、新塘开掘、鉴湖改造、碛堰恢复、纤道维修,航道疏通等水利工程,首次完整地实现了绍兴古代水利工程“拒潮、抗旱、排涝、灌溉、供淡、交通”六位一体的价值体系。

为了纪念汤绍恩的功德,当地人建立了“汤公庙”,后改为“汤太守之庙”。明代著名书画家、同为绍兴人的徐渭,有感于汤太守的治水功绩,题写了一副对联:“凿山振河海,千年遗泽在三江,缵禹之绪。练石补星辰,两月新功当万历,于汤有光。”

《三江闸务全书》(图据邱志荣)

“缵禹之绪”“公缵禹功”,徐渭不是第一个将汤绍恩与大禹相提并论的人。这位让后人感念至今的汤太守,享有“功全禹迹”“禹稷同功”“公之恩泽,洵不在禹下”等美誉。绍兴有一座环城河治水广场,就专门塑立了大禹、汤绍恩等人物的塑像。

在邱志荣看来,汤绍恩是大禹治水精神的传承者,他继承了其疏堵结合、创新发展的理念,是继大禹、苏轼之后,又一位在外省建立功勋的“四川水利人”。

蜀地治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鳖灵因在蜀中治水有功,受到蜀中民众拥戴,建立开明王朝,一直到清代的丁宝桢还在治理水患。2019年,中国水利部公布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12人名单之中有3位“四川老乡”,分别是大禹、李冰和苏轼。他们或出生于四川,或在蜀地任职,都因治水名载史册,万古流芳。

为何蜀地治水人才辈出?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曾经在讲座里提到过一个观点,“历史上蜀地的领导人如果不懂治水,几乎就不能当领导人”。治水,似乎成了蜀人刻进DNA的使命。

四川省水利厅正高级工程师、水文化专家王晓沛认为,蜀地特殊的地貌、气候特点,让四川雨水丰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洪涝灾害,于是,治水成为蜀地官员安身立命的关键,大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治水理念,也把这些先进的治水经验带到任职的异地。

铭记祖训

书是天下英雄业 勤归人间富贵根

2014年5月,中国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夕,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浙江省绍兴市水利局、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等有关单位,组织人员专程前往四川安岳陶海村,缅怀水利人汤绍恩。邱志荣和王晓沛都参与了这次活动,他们在陶海村找到了汤绍恩的墓地,见到了汤家后人,也阅读了《汤氏族谱》。

汤绍恩第十九代孙汤铨叙的家中,有十分醒目的几个大字“三江砥柱”,还写有一副对联,“书是天下英雄业,勤归人间富贵根”,相当于汤氏祖训。

不同的古籍对于汤绍恩去世时的年龄记载有一些差异,有57岁和98岁两种说法。大家怀着朴素的愿望,更倾向于相信这位老人晚年回到了家乡安岳,活到长寿的耄耋高龄。

《安岳县志》(康熙本)收录有汤绍恩回到安岳后写的四篇文章:为明安岳知县董信祠堂所撰的《董公去思记》,为安岳文庙大成殿礼乐馆新建落成所记的《新修大成乐记》,为纪念明安岳县教谕李思文祠堂所撰写的《李公祠记》,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湖南宁乡县云溪人杨廷谔在安岳任教谕期间所著《十礼图说》所写的《十礼图说序》。

《绍兴府志》提到汤绍恩和运河(图据邱志荣)

为何绍兴当地的百姓对汤翁念念不忘?在采访中,新时代水利人邱志荣和王晓沛都提到了“务实”精神。

在王晓沛看来,汤绍恩治水给绍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功绩福泽千秋,百姓自然铭记,“汤绍恩为老百姓办实事,这种水利人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千里之外,绍兴市斗门街道文史顾问傅儒根对这一段历史如数家珍。前不久,有一批中小学师生从杭州来到绍兴参观,傅儒根陪同他们参观了三江闸,又一次讲述了汤绍恩与三江闸的故事。

新三江闸(图据斗门街道)

他告诉记者,三江闸经历代维修,发挥效益435年。1972年7月,随着其出海通道被筑堤封堵,当地在三江闸下游2.5公里处,修建了新三江闸,成为统领绍萧平原水网蓄泄的新的枢纽工程。只要有客人远道而来,他都要把客人带到三江闸,不厌其烦地讲述汤翁克服重重阻碍兴修水利的故事。

汤绍恩书题“南渡世家”明代石匾(图据邱志荣)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邱志荣想起一个小故事。汤绍恩擅长书法,兴修三江闸的时候,为了募集建闸资金,他甚至还写书法作品送给地方乡绅,至今在绍兴运河园中,还能见到他为出资建闸的皇室移民题写的“南渡世家”匾额。他对来自四川的记者感慨道:“我们要弘扬大禹、汤绍恩的治水精神,他们不仅仅是四川、绍兴的治水英雄,更是属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大运河保护好,把三江闸保护好,让他们的治水精神发扬光大。大运河在,三江闸在,汤绍恩也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代土客矛盾中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古代的特定时期,比如宋末明末,汉人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大,但是土客都...
漂洋过海的甜蜜!非洲水果走上中...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洲新鲜水果进入中国市场,让中国消费者...
原创 胡... 满清在咸丰年间,经历了入关以来最大的一场亡国灭族危机,那就是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但是在以曾...
原创 秦... 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出生于赵国邯郸,后回秦朝。13岁被...
原创 没... 秦末汉初的天下格局 楚汉之争这段历史向来争议不断。今天就两个问题给出我的答案: 一:没有韩信,刘邦能...
交汇点评|融古汇今,千年文脉焕... 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数千年。2024 年也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迎来十周年,这十年...
原创 浅... 引言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政治和军事变革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
三国杀:如果有两万心愿积分,兑... 三国杀移动版开盒子虽然没有保底,但是凑够两万心愿积分可以在心愿商店兑换权一武将,如果大家开够了两万个...
原创 历...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各有各的特点,曾国藩文章、道德传世,左宗棠恃才傲物,李鸿章务实肯干。 从史料记载来...
原创 据... 每次去研读晚清历史,我们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一个人,一个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备受争议的人。从洋务运动时...
原创 赵... 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
原创 大... 大明十六帝,除了记载不详的朱允炆外,有十位帝王都没能活到四十岁,这堪称大明朝灾难性的魔咒!要知道在古...
原创 浅... 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文...
原创 元... 土司制度是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制度。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同化那些政治经济文...
原创 论... 文|念初 编辑|念初 引言: 在唐代的官僚体制中, 病假制度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它不仅关系到官...
致敬!袁隆平墓前有一碗非洲农民... 李艳萍是中方农业技术团队的一员。16年来,她每年至少有11个月的时间在非洲,把杂交水稻的“中国经验”...
原创 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 关注 ” ,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
原创 清... 在古代封建社会,特别是在清朝时期,穷人由于贫困而无法负担高昂的彩礼和婚礼费用,导致了他们不能如愿娶媳...
原创 不... 演义中,武力值最高的人就是吕布,其次则为五虎将。吕布能在虎牢关又连刷方悦、穆顺、公孙瓒、武安国4人,...
原创 唐... 一个王朝想要走得长远,最终依靠的是政治、经济等的相互配合依存,而这些条件下所支撑着的是各种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