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三千将士报仇,秦国卧薪尝胆等了四年,当秦穆公带兵雪耻出征时,晋国却闭门不出,不跟秦军玩了,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搞清楚晋国为什么不敢应战,还要从秦军偷袭郑国那次行动说起。
偷袭失败,全军覆没。晋文公重耳死后,秦穆公看到晋国再无治国能人,于是趁晋国国丧的时候,对晋国的保护国郑国发动了偷袭行动。为了这次远征行动,秦穆公也是处心积虑了好长一段时间,事先还安排了三名大将军在郑国卧底,并拿到了守城的钥匙。本来这是一次策划已久的里应外合军事行动,卧底的将军也送来了守城的情报,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但秦国的大将军孟明视却被一个牛贩子给忽悠了,以至大军半途撤了回来。并在路过晋国的崤山一带遭到晋军伏击,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三名大将也被活捉。
分析这场战役失败的原因,就是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建议,千里劳师偷袭,又过于张扬。结果不仅偷袭郑国不成,反被晋国偷袭埋伏。好在秦穆公的女儿文赢从中说话,晋襄公才把被俘的三名大将放回秦国。因为这一仗,晋文公和秦穆公结下的秦晋之好也就走到了尽头。此役,对秦穆公打击很大,他决心重整军备,雪耻报仇。
秦穆公自省,励精图治。死了三千精兵,秦穆公终于认识到不听蹇叔劝告的后果,他用了三条措施来加强秦军整备。第一条是排除异议,继续重用孟明视。崤山之战孟明视是主将,不少大臣主张要处置他,但秦穆公力排众议,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第二条是在全国发布公告,公开检讨自己的过错,号召全国军民提建议出主意,从而政局开明,从谏如流。第三条是在第三年的时候,由孟明视带队对晋国进行了一次试探性打击,结果虽然大败而归,但孟明视找到了秦军内部存在的问题。这次被晋国称为拜赐之役的失败,秦国大臣再次提出要严惩带兵主将孟明视,但秦穆公仍然力排众议,他坚信孟明视能打败晋军。两次为他开脱,孟明视感激涕零,认真总结两次失败的教训,变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并向全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强军政策,包括施惠于民等策略,从而激发了军民的爱国热情,秦军士气高涨,战斗力也迅速提高。
王官之战,没有对手。面对秦国上下同仇敌忾,孟明视决死一战的做派,晋国老臣赵衰马上意识到秦国今非昔比了,他对晋襄公说,秦军再来攻晋时,晋国只能闭门不战了。在崤山之战满四年的时候,秦穆公决定亲自挂帅出征,孟明视等三位大将誓师出战。大军过了黄河以后,孟明视命令将所有船只全部烧毁沉入黄河,表现出了视死如归、背水一战的英雄气概。看到秦军像虎狼一样向晋国奔袭而来,晋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好丢弃一座城池王官后,退守郊邑城紧闭城门,拒不出战。
眼见晋军不打自退,秦穆公决定挥师南下,在晋国直下茅津,再奔崤山谷地,直到这时,秦军将士才懂得秦穆公是为死在崤山的三千将士遗骨而来。
四年过去,崤山春寒料峭,秦穆公带领官兵将散落在谷底和山上的秦军将士尸骨全部收俭起来。看着一些将士随着岁月流逝,早已被风蚀狼咬,秦穆公不禁悲从心生,跪在地上嚎淘大哭,随军将士无不动容。面对秦军这次在晋国国内单军突入,晋军自始至终都没阻拦,秦军收拾完三千将士遗骨后,并没在晋国逗留,迅即班师回朝。
那么,这次秦国大军在晋国长驱直入,晋国为什么不迎战呢?主要原因是,经过四年的重整军备,秦军已经是春秋时最强大的精兵了,加上孟明视带着复仇的怒火,又有秦国民众和国力的支撑,晋国根本就不是对手。所以,老臣赵衰早就心知肚明,如其当面迎敌,还不如闭门不出。
经过这次雪耻之战,晋国再无昔日风采,而秦穆公也重新调整战略部署,把东征方针改为西征,在他老年时期,对西戎12个部落进行征讨,收复大面积领土,易地千里,使秦国名扬西域,加速了中华文明向西方的传播。读者朋友,你对秦穆公雪耻这场战争怎么看,请到点评区分享你的想法吧。(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