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胤禵,却严惩其子弘春,乾隆帝到底要干嘛?25岁竟有如此心计
迪丽瓦拉
2024-06-29 04:34:32
0

原标题:释放胤禵,却严惩其子弘春,乾隆帝到底要干嘛?25岁竟有如此心计

爱新觉罗·胤禵(原名胤祯),康熙帝皇十四子,雍正皇帝的亲兄弟(一个娘的孩子),同时也是雍正皇帝在“九子夺嫡”晚期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

历史上的皇十四子胤禵并非《雍正王朝》所演绎的“善于权谋、工于心计”,但却也是公认的“聪明绝顶,才德双全”;其并非带兵阿哥出身,但却也在康熙五十七年被任命为“大将军王”,前往西北平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皇位争夺的逐步发展,胤禔、胤礽、胤禩、胤祉等人被逐渐淘汰,“九子夺嫡”发展到最后竟成了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这对“一母同胞”之间的对决。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接过康熙皇权,升级成为雍正皇帝。而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十四子胤禵,此时却远在西北,鞭长莫及,只能静静等待“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必然下场。

很快,雍正皇帝便以“回京奔丧”为由,召胤禵回京。离开西北,离开手中掌握的十几万大军以后,胤禵的命运就已经注定:留住汤泉,进而圈禁于景陵,这一关就是整个雍正朝。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驾崩于圆明园,皇四子弘历接过雍正皇权,升级成为乾隆皇帝。

根据《清实录·高宗实录》的记载,乾隆皇帝继位不久便下达了一份释放胤俄、胤禵等雍正朝政治犯的谕旨:

今朕即位,念允俄、允禵收禁已经数年,定知感皇考曲全之恩,悔已身从前之过,意欲酌量宽宥,予以自新。

虽然乾隆皇帝在这份谕旨中有着“皇考此前拘禁,意在保全”的明确说明,但此举无疑是对雍正皇帝的打脸。

只是,在这道谕旨以后,乾隆皇帝的又下发了一道谕旨,这道谕旨的主角乃系胤禵的长子弘春。

在这道谕旨中,乾隆皇帝称弘春“家庭之间,不孝不友”、“事务办理,因循推诿,种种不妥”,可谓“深负皇考天恩”。皇考去年将弘春从“郡王”降为“贝子”是惩罚轻了,应该将其“革去贝子,不许出门”。

刚刚下旨释放了老子,又将儿子严厉惩治,乾隆皇帝这是要干嘛?

后世对于乾隆皇帝的评价并不太高,认为其骄奢淫逸、穷兵黩武、铺张浪费,将康熙、雍正两代帝王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创下的家底全都败光,甚至直接开启了清朝衰世的进程。

但是,乾隆皇帝在拉拢人心、稳定朝局、中央集权方面的表现,绝对称得上职业帝王的杰出代表。在“帝王心术”这个大课题上,乾隆皇帝的卓越表现绝对堪称“教科书级别”。

世人常道,雍正皇帝接手的是一个虚晃的盛世,国库亏空、官员贪腐、各项治国制度的弊端集中出现。可乾隆皇帝接过的江山,就是一个坐等“乾隆鼎盛”到来的完美状态吗?

我们来举几个具体事例,予以说明:

1、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得罪了当时的既得利益阶层,乾隆皇帝如果继续得罪,会不会影响到朝局的稳定和皇权的稳固?

2、雍正皇帝对昔日夺嫡政敌的疯狂清算,严重得罪了皇族内部成员,如果乾隆皇帝不能有效缓和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任由事态发展,后果可想而知。

3、康熙皇帝的“仁政”,需要雍正皇帝的“严苛”来弥补;那么,乾隆皇帝是不是也需要弥补一下雍正苛政以后的局面?更何况,雍正朝晚期的官场甚至一度出现了“做事犯错挨罚,不做事就不会出错挨罚”的消极状态。

更重要的是,雍正皇帝在位13年殚精竭虑,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整顿吏治、推行新政、恢复财政上,而对于边疆战乱乃至附属国的挑衅几乎全是“以和为贵”的态度。当然,雍正皇帝并不是不想打,而是想争取和平环境以发展经济、恢复国力。但在大清国恢复发展的同时,边疆部盟和附属国家也在发展,这就是乾隆朝为何战火不断的主要原因所在。

雍正十一年,乾隆皇帝才在张廷玉等人的带领下接触军国政务;雍正十三年,25岁的乾隆皇帝就要一人挑起整个大清江山。他能怎么办?只能采取“攘外先安内”的策略,现行解决皇族内部矛盾。

于是,便有了乾隆皇帝释放雍正朝政治犯——胤俄、胤禵的举动,甚至还妥善处理了年羹尧、隆科多的遗留问题。

对于弘春的严惩,当然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作为胤禵的长子,胤禵被圈禁景陵,弘春为何能从“镇国公”晋“贝子”,从“贝子”晋“贝勒”,再由“贝勒”晋“郡王”?雍正皇帝这个亲大爷,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亲侄子,给予特殊关照?拉倒吧,雍正皇帝的字典里就没有“对不起”这个字眼。

据《清实录·世宗实录》的记载,作为胤禵的长子,弘春曾一度受到父亲的牵连,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影响,弘春决定和其父胤禵划清关系,向雍正大爷告发其父胤禵曾经分别向胤禩、胤禟献金二十余万。弘春的证词,自然成了雍正皇帝惩治胤禩、胤禟、胤禵等人的最有效证据。于是,弘春这个“卖爹求荣”的混账娃儿得到了雍正大爷的特殊照顾。

现在,各位看官明白乾隆皇帝为何称弘春“家庭之间,不孝不友”了吧?

释放前朝政治犯,再对陷害这些政治犯的“小人”予以严惩,这就是乾隆皇帝所能想到的缓和矛盾的办法。事实证明,这一招非常管用,要不然乾隆皇帝不可能那么轻易就挫败了“弘晳逆案”,更不可能让弘昼生生地活成了一个“荒唐王爷”。

所以,乾隆皇帝释放胤禵是为了缓和皇族内部矛盾,严惩胤禵长子弘春更是为了缓和皇族内部矛盾。25岁的乾隆皇帝,就有如此谋略,甚为了得!

想了解更多关于清朝皇帝的故事吗?这套《大清十二帝》就能全部告诉你,现在购买还能“领券减10元”。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冯...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冯小怜的悲剧人生及其与北齐灭亡的关系。我根据要求对每一段进行了细节增加和语句改写,以...
从青铜器铭文看商周礼制演变:考... 青铜器铭文作为商周时期贵族活动的直接记录载体,不仅是研究汉字演进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破解古代礼制变迁...
原创 清... 当然,这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历史传记,我帮你对每段进行改写,保持原意并适度增加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英... 火烧圆明园,已经成为华夏文明史中一道难以抚平的伤痕。这个悲痛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中,...
原创 北... 好的,我将根据你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和背景信息。 ---...
原创 1...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的余波尚未平息,国民党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蒋介石...
原创 考... 20世纪初,河北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村附近,法国人在这里兴建了一座教堂。1924年,这座教堂的神父在附...
礼乐华章 璀璨江淮(上新了) 礼乐华章 璀璨江淮(上新了) 程 露 《人民日报》(2025年06月28日第 08 版) ① ...
原创 清... 嘉庆十二年(1807 年)的一个清晨,北京城成亲王府的厨房飘出诡异的肉香。厨子们正满头大汗地炖煮着一...
原创 波...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如... 建安五年那个飘雪的夜晚,关羽在土山做出抉择:暂时归降曹操,却立下“但知刘皇叔去向,虽远必往”的誓言。...
原创 清...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稍微丰富细节,改写一遍,字数变化不大: --- 清朝的建...
原创 临...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和段落结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使内容更加丰富且字数变化不大: ...
黄土塬上寻秦迹(赓续历史文脉)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从事秦兵马俑和秦咸阳城考古研究 黄土塬上寻秦迹(...
原创 大... 好的,我会保持原意,略作扩充细节,改写每段,字数变化不大。 --- 在远古的传说中,鲧是一位地位仅次...
原创 只...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河人》连载 爱国情怀延续着我们的文化、气质和...
原创 汉... 汉文帝和朱棣身上都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他们都是因为叔叔的缘故接班了侄子的帝位。在汉朝的早期历史中,刘...
原创 浙... 在浙江的温州市苍南县,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墓,距今已有千年之久。这座墓位于一个幽静的小山村中,当地百姓...
原创 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迎战装备精良的日军。然而,战场上的枪炮声掩盖不了中国...
原创 北... 范仲淹的一生,堪称为“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这一名句的最佳践行者。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北宋时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