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五虎上将”,因种种原因先后落难,为什么说徐帅的结局最好?
迪丽瓦拉
2025-07-04 21:34:03
0

《三国演义》中五位蜀汉名将的事迹广为流传,经过漫长演变有了“五虎将”之称。

而在近代史上,我军之中也有五人被称为“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彭、林、刘、徐四位元帅以及粟裕大将。

在我国近代战争期间,这五位将领都曾立下赫赫战功。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却都曾因种种原因而先后落难。

五人的落难分别有着怎样的前因后果?他们最终又得到了怎样的人生结局?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五人之中只有徐帅结局最好?

战火中的不朽功勋

1955年9月27日的授衔大典上,我军“五虎上将”中除粟裕将军被授予大将军衔之外,其余四人皆被授予元帅军衔。

军衔是对他们过往功绩的表彰以及能力的肯定,每一位将军也都配得上自己获得的军衔,因为他们曾在战火之中出生入死,为保卫祖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粟裕出生于1907年,19岁时加入共青团,20岁正式成为共产党员,自从坚定不移地踏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起,他的信念再也不曾动摇。

自从1927年起,他跟随红军先后参加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等多场战役,屡立战功,先后担任红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诸多要职。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多次指挥战斗,歼灭、俘虏日军无数;

1940年由粟裕等人指挥的黄桥决战,歼灭国民党敌军1.1万余人,此次战斗胜利意义重大,为我军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指挥豫东战役,持续战斗长达20天,歼敌近半重创敌军;

济南战役中,他带领军队全歼守敌,俘虏敌将23人;

淮海战役中,粟裕更是被毛主席盛赞“立了第一功”,带领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余人。

粟裕被誉为我军十大大将之首、五虎上将之一,实至名归。

关于我军“五虎上将”的说法,其实不止一个版本,另一个版本中以陈赓大将替换了徐向前元帅。

陈赓将军的功绩当然毋庸置疑,但徐向前元帅同样战功赫赫,五虎将之一的称号当之无愧。

徐帅出生于1901年,他曾在村中担任教员。

在没有加入共产党和红军之前,就将爱国救国视作己任,积极宣传爱国反封建思想,因此丢了工作也从未后悔。

失去工作后,他参加了北伐誓师,后考入黄埔军校,正式踏上从戎报国的道路。

徐向前曾是国民革命军的一员,但他一度对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感到失望,最终意识到共产主义才是救国之道。

1927年,徐向前坚定选择了成为共产党员。

1931年,在徐向前的带领指挥之下,红军在鄂豫皖地区歼敌近40个团,同时红军规模扩大,红军力量得到了巨大提升。

抗日战争时期,在徐向前的带领下,我军开辟了多个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他写出的《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为我军提供了平原游击战争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瓦解了阎锡山的力量,为解放山西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军“五虎上将”虽然版本不一,但徐帅的功勋毋庸置疑,五虎上将之一他当之无愧。

而五虎将中的另外3位元帅,在我军中的地位更是毫无疑问。

刘帅出生于1892年,父亲去世后他尝遍底层人民艰辛,逐渐燃起了心中的热血斗志,有了“救民于水火”的远大志向。

辛亥革命期间,刘伯承毅然决然剪掉辫子,加入了革命。后参与多次战斗,1916年右眼中弹致残,仍未动摇以身救国之志。

1926年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与周恩来等人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

刘帅不仅在作战、指挥之时有勇有谋,立下无数战功,在我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上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开办短期军事训练班、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整理编撰、翻译多篇苏军教材及军事文章,在红军初期有力地提升了红军干部军事素质和红军整体力量。

彭、林、刘三人曾经是我军中三足鼎立般的存在,与刘帅相比,彭老总的功绩当然也毫不逊色。

彭德怀于1928年加入共产党,同年组织领导了平江起义,在红军的组建工作以及湘鄂赣边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彭老总的指挥下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

同时,在彭老总的带领下,我军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队伍进一步壮大,武装力量也得到了多次提升。

1947年,与胡宗南部队对战时,彭老总采用“蘑菇战术”,带领解放军三战三捷。

四位将军在战争时期,都曾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也都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国奉献。但他们的生活却没有从此一帆风顺,反而在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先后落难。

他们为何落难?最终又将走向怎样的结局?

坎坷中的初心不改

几人之中,最先“落难”的是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将军。

1956年,苏联局势变化,赫鲁晓夫将斯大林全盘否定,苏共这一大变化也对中共产生了影响。

我军内部在“学习苏军经验”一事上开始产生分歧,而苏联留学归来、在我军中传授苏军经验的刘帅在这场风波中首当其冲。

1958年5月27日,军委扩大会议开幕式召开,别有用心的人将会议矛头指向了刘帅。

会议上,刘帅受到了严重批评。

7月10日,会议还在继续,66岁的刘帅拖着还在病中的身体来到会场,在会上做了自我检讨。

但事实上,刘帅在军事学院的教育上并不是完全照搬苏军,且在做重大决策时都经过了中央的商讨与批准。

此事过后,刘帅离开了军事学院,不再担任军事教育相关岗位,但他依然在其他岗位上兢兢业业,1962年还指挥了中印边境战争。

1986年10月7日,刘帅与世长辞。10月16日,在刘帅的追悼会上,他才终于从悼词中得到了迟来的平反。

粟裕将军同样是在1958年的会议上遭到了严重批评,不过与刘帅的原因不同。

粟裕将军是因为“极端个人主义”遭到的批评,理由是粟裕将军曾经3次未请示国防部而“擅自调兵”。

这件事其实是因为沟通问题而出现的误会,那3次调兵都经过了彭老总的同意。

但当时政治形势复杂,粟裕将军还是因此蒙上了冤屈,还因此被免了军职。

1979年粟裕将军提出了申诉,但直到1994年,为他平反的文章才正式通过批准公开发表,而此时,粟裕将军已经去世10年了。

1958年到1984年之间,粟裕将军虽然因为蒙冤而遭受“冷待”,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工作,没有停止为党和国家奉献,直到生命尽头。

几人之中,在刘帅和粟裕将军之后落难的,是彭老总。

1959年,当时的环境下人人明哲保身、谨言慎行,而彭老总做了勇于直言第一人,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勇于直言的结果,是彭老总自己遭受严重批评,后来被扣上了“右倾”帽子,撤去了国防部长的职务。

几年之后,彭老总再次遭受批评和迫害。

然而面对这一切,彭老总毫不后悔,他曾说过“怕死当什么共产党员”,即便生命受到威胁,他也始终坚持初心不改。

四人之中,最后一个“落难”的,是徐向前元帅。

在动荡的年代里,总有人不畏黑暗,追求光明。

但逆流前行谈何容易,一些同志因此遭受了长期打压,徐帅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这些打压并不能使老革命家们屈服,他们在逆境之中坚持斗抗争,周总理也在想方设法保护他们。

5年之后,在前辈们共同的努力和坚持之下,动荡的年代终于结束。

1979年,徐帅还重回战场,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与其他几位去世之后才得到平反的人相比,徐帅无疑是结局最好的一位。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其他几人也不会因为没有得到“好结局”而有所动摇,他们的革命初心始终如一,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定。

“五虎上将”都曾建立不朽功勋,也都曾因种种原因而落难。然而在相似的人生境遇下,他们的选择却并不完全相同。

半生辉煌,归途何方?

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和平降临,再到后来新中国的发展建设,老革命家们的辉煌功绩不仅在战场之上,也存在于其他各个方面。

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大将在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上功不可没。

此外,在我国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粟裕大将也做出了极大贡献,他组建苏浙公学、开办各种短期训练队,为我军培养了无数优秀军政干部。

新中国成立之后,粟裕大将曾为我国完整军队建设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见,在新中国初代国防体系建设工作中起到了至关要的作用。

粟裕大将在因某些原因“落难”之后,也依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

1970年,已经63岁的粟裕大将远渡海外他国进行访问工作。

1982年,年迈的粟大将还参加了淮海战役座谈会,即便这只是一份“小”工作,他也在尽自己所能为祖国发挥着每一分余热。

与粟裕将军一样,即便落难蒙屈直到去世后才得以正名、但仍坚守初心为国奉献至生命尽头的还有刘伯承元帅。

刘帅年少时就以救国为己任,学生时代就积极参与到了辛亥革命的斗争中。

讨袁护国时,年纪轻轻的他带领自己组建的队伍英勇作战,战绩斐然。

后来刘帅在战斗中负伤,失去右眼,但即便如此,戎马卫国的热血也并未熄灭。

加入共产党后,刘帅参与组织了泸州起义、顺义起义、南昌起义。长征途中,红军曾被金沙江阻断去路,最终是在刘帅的指挥带领下顺利渡江。

除了在战场上立下的功绩之外,刘帅在我国军事教育方面更是功不可没。

在解放战争期间,刘帅就曾兼任二野军政大学校长。

全国解放以后,刘帅更是以带病之躯求索研究,从无到有地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新中国的军事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刘帅“落难”以后,同样未曾停止为祖国工作和奉献。八十多岁时刘帅依然十分关心祖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时常为中央军委出谋划策。

直到1982年,已经90岁的刘帅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辞去职务,休养身体。

除了粟裕大将和刘帅以外,彭老总同样是一生为国、至死不悔。

“横刀立马”的彭大元帅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勋自然不必多说,新中国成立后在祖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事业上彭老总同样居功至伟。

彭老总领导实施了军队重大制度改革、改善武器装备、组建技术兵种等多项重要工作,为我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因直言落难之后,彭老总也从不后悔,他以革命者的无畏,将共产主义信念坚守了一生。

在我军“五虎上将”之中,徐帅虽然结局相对较好,但他同样也历经了无数坎坷。

徐帅曾是一名教师,然而在当时的世道下,他放弃了偏安一隅,选择弃教从戎,走上革命救国之道。

文质彬彬的教师,经过战火的洗礼、无数次的流血受伤,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将领。

从黄埔军校到抗日战场,再到解放战争,徐帅在一次次的战斗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他曾在河北大平原为研究游击战术呕心沥血,也曾在晋中决战中创下以少胜多的凯歌。

新中国成立后,徐帅曾经落难,也被病魔缠身,但对党、国家和军队建设事业的关心始终如一。

“五虎上将”中的林总,也曾在战场上立下不朽功勋,却也在功成名就之后难续辉煌,人生潦草收场。

彭老总、徐帅、刘帅、粟大将无论经历怎样的坎坷,都始终坚守信念,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

结语

五虎上将”都曾为保家卫国出生入死,建立不朽功勋,然而功勋不朽,人心却未必能始终如一。

先辈们在饱经坎坷之后仍然能够坚守信仰,赤诚如初,将前半生的辉煌续写到了生命尽头,最终在史册中千古流芳。决定人生结局的,是起点,还是途中的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庆各大博物馆端上丰盛“文博大... 周末的重庆自然博物馆里,借助高科技打造的西南地区首个“全息动物园”正式开园。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戴上轻...
原创 为... 三往何劳万乘君,五来方见一微臣。微臣傲爵能轻主,霸主如何敢傲人。——周昙 周朝之后,中原地区进入群雄...
最强售后:《唐朝诡事录》收官立... 《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刚刚在8月4日迎来收官,8月5日,《唐朝诡事录》立即宣布启动第三季,观众称赞这真...
原创 公... 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 盛唐是一幅华美的画卷,闪耀着时间无法磨灭的光辉。作为那时当之无愧的世界...
原创 李... 古代中国涌现过一批英明神武的皇帝,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最为璀璨。...
原创 明... 中国古代文学家曹植曾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句话如实地描绘了英雄的真实写照。历史长河中,每...
甘肃山丹汉明长城的数字化“体检...   中新社兰州8月4日电 题:甘肃山丹汉明长城的数字化“体检”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近年来,在相...
原创 太... 太平天国后期,王爵滥封,有说法总共封了2700多位王。现在经得起考证,有王号有姓名,或者有王号没姓名...
原创 1... 我们经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面向国旗伫立的时候,很多人看到鲜艳的红色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是如果...
原创 民... 民国虽然离现在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现在有大批的珍贵影像完整保存了下来,于是大家就评选出了民国的四大...
原创 自... 撰文|日小尧茗居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
原创 秦...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其政治、军事和文化贡献深远,然而其暴政与求仙问道的故事也同样令...
原创 经... 李世民为何选择动手杀掉李渊?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让这个历史谜团更加扑朔迷离。在这一天,太子府的长林兵和秦...
原创 曾... 曾国藩,是儒家宗圣曾子之后,他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同时他还是晚清湘军的创...
原创 完... 完璧归赵,世人皆知蔺相如智勇双全,但秦昭襄王也通过“完璧归赵”洞悉了赵国家底和实力。因此这场外交战的...
原创 三... 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乱世英雄辈出,众多武将和军师在纷乱的战局中崭露头角。英勇善战的武将如关羽、赵云、...
原创 朱... 洪武四年,朱元璋宴请功臣,大家猜酒划拳,喝得东倒西歪。刘伯温却眉头紧锁,一不小心碰倒了酒杯,看到底部...
原创 2...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从很早之前人类就有了群居意识,正因为群聚在一起,所以需要一些核心领...
原创 为... 在世界历史上,国家疆域的变化并不稀奇,而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武装冲突、王位继承等方式完成的。不过进入了近...
原创 南... 公元1644年,是一个不安静的年份。这一年,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清兵入关南下,占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