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的一母同胞,因为哥哥多尔衮的庞大影响和其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多铎似乎被完全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不被人熟知。做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多铎排行十五,但人们为何又称其为“十王”呢?做为清初八大铁帽子亲王之一,多铎在生前身后的盛誉和美名是不是全都仰赖权势滔天的摄政王多尔衮呢?我们来看一下。
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继努尔哈赤长子褚英被废黜太子以后,后立太子代善又因苛待亲生子被废黜太子之位。两次太子的立废让努尔哈赤彻底放弃了册立太子的想法,于是在天命五年,将杀掉继妻谢罪的次子代善立为大贝勒,将舒尔哈齐次子阿敏、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十子德格类、代善长子岳托、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封为和硕额真,其中因为多尔衮和多铎年纪尚小,被作为一个计算单位,称为“八大和硕额真”,共计十个贝勒共同议政、处理军国大事。虽然实际权力掌握在“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手中,但是排位在第十的多铎毕竟也算是努尔哈赤亲封的贝勒,故称其为“十王”。 多铎的生母为努尔哈赤宠爱的大妃阿巴亥,“子以母贵”的多铎年仅13岁便被封为贝勒,掌管正白旗,成为后金政权握有实权的人物。皇太极继位以后,年仅14岁的多铎开始跟随皇太极征战,并在征讨多罗特部时立下战功,惊诧众人。天命三年,跟随莽古尔泰和多尔衮降服明朝重要城关——汉儿庄城。同年,皇太极率大军进攻北京,因为年幼,多铎被留在军后殿后,年仅15岁的多铎竟率领少数兵力两次击退明军的敌后袭击。自天聪二年到天聪九年,多铎数次跟随皇太极出征,每每都是冲锋在前、万夫莫敌,为大清朝的建立立下了巨大功勋。清朝建立以后的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凭借着赫赫战功,年仅22岁的多铎被晋封为豫亲王,成为皇太极时期仅有的四个亲王之一。 战乱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多铎,慢慢成为皇太极的心腹大将,征讨朝鲜、生俘洪承畴、迫使祖大寿举城投降的多铎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自己军事方面的天分。皇太极也十分重视和心热你这位幼弟,虽然在崇德四年,迫于压力将吃了败仗的多铎降为多罗贝勒,但很快又将其复立为豫郡王。在皇太极时期,战功赫赫、功绩突出的多铎完全凭借着自己的军事天分已经权高位重、闻名天下。 皇太极驾崩以后,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当然会将亲弟弟视为自己的心腹,并委以重任。但多铎在率清军入关的数次作战行动中勇猛有加、刚毅果断绝对担得起统帅之职。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以后,多铎又率大军自北京一路攻城略地、一直打到浙江地区,并在南京建立了完备的军事战略体系,准备一举南下,彻底荡平反清势力和明朝残军。其在此过程中展现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智慧、战略眼光、长久打算都完美体现了一个31岁将领异于常人的巅峰状态,这当然和多尔衮的权势无关,更加没有多尔衮的照顾一说。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将江南地区牢牢控制的多铎又挥师北上,前往蒙古平定叛乱。成功平定叛乱的多铎又凭借战功,注意是凭借战功,被晋封为“辅政豫亲王”,成为清朝实际掌权的二号人物。或许上天就是和多铎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皇太极时期因为避痘而惹得皇太极大怒严惩的多铎最终还是死在天花上,年仅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