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女子杀夫未遂,王安石决定从轻处理,司马光:别放过那个女孩
迪丽瓦拉
2025-07-05 14:03:51
0

阿云是北宋时期山东登州的一个普通平民女子,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如果不是因为那一起争议了十数年的案子,她的名字恐怕不会在茫茫的时光长河里,留下一丝回响。可就是这个女子,惊动了北宋王朝的上层,留下了著名的“阿云之狱”。

事情是这样的,阿云的父亲去世得早,而她的母亲也在她十三岁那年离开了她。小白菜,地里黄。年仅十三岁的阿云,成了叔叔婶婶眼中的累赘,在母亲的丧期内,就被草草定亲。

婚后,阿云发现自己的丈夫韦氏相貌丑陋,不想和他在一起,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她又无法摆脱这段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婚姻。冲动之下,阿云决定趁着丈夫睡着的时候,在睡梦中杀死他。但是,阿云毕竟只是个小女孩,她十几刀下去,最终,只是切断了丈夫的一个小拇指。

当官府的人盘问到阿云时,她一五一十非常坦白地交代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执而诘之,欲加讯掠……乃吐实”)。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样的案子根本就不算什么特别复杂的案子:人员简单,案情清楚,受害人也没有死亡。但是这个案子,却引发了当时的朝廷大员们的激烈争论。司马光认为阿云属于谋杀亲夫,是死罪。而王安石认为阿云尚在母亲孝期内,因此和韦氏的婚姻关系不成立(孝期内不准嫁娶),不能以谋杀亲夫论。且其主动交代犯罪经过,有自首情节,应当减刑。当时,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意见,并且后来阿云还幸运地遇到大赦天下,得以脱罪,重新嫁作人妇,过上平静的生活。

但是十七年后,随着宋神宗的去世,王安石变法失败,再度为相的司马光又重新把这个案子翻出来,最终把她判处死刑。如果在现代,阿云当然有罪,但绝对罪不致死。

北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一方面,北宋经济繁荣,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一个四方倾慕的礼仪之邦,“宋词”也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与“唐诗”并列,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

可是另一方面,北宋又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朝代。它不是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度,长期受到北面的辽、西夏的制约和威胁,但它又没有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的强大军事力量,北宋与西夏,与辽屡战屡败。失败的代价就是年复一年不断地缴纳大量的“岁银(战败赔款)”和提供大量的物资,而国家的负担,最终都会变成百姓的负担。于此同时,很多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严重,北宋王朝的社会发展遭遇瓶颈。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宋神宗决定启用王安石推行制度改革,也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很多人把这个争辩了17年的经典案例,定义为一场新法和旧法的争,或者是“严刑”和“慎刑”的辩论。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这和法律无关,只是派系之争而已。因为,王安石也好,司马光也好,都不是真正在维护司法的尊严。

首先,王安石的处置看上去比较人性化,但是阿云并没有自首情节,她不是自己去衙门投案的,只是审问过程中,认罪态度比较良好而已。另外,古代是有守孝期间,不能嫁娶的规定,但也还有一种说法叫“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对平民守孝并没有硬性要求。特别是对于阿云这种丧父母的平民孤女而言,热孝成亲也很正常。并且,由叔父主持,婚姻的程序也完全合法,因此,王安石以此来为她开脱,也是强词夺理的。他只是想通过这个案子,贯彻一下新法所谓“慎刑”的思想而已。

而司马光就更过分,纵然从当时的法律来看,阿云是死刑没错,但是古代不是法治社会,是人治社会,人治大于法治。宋神宗既然做出了最后裁决,哪有再翻案的。再说,若说法律,在古代一旦“大赦天下”,就是一笔勾销了,哪有再治她的罪的?司马光这样做,也不过是泄私愤了。

而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不得不承认,阿云真的是个非常勇敢的女孩。宋代的女子,对于婚姻是没有自主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像阿云这样连父母都没有的人,更是没有人能为她谋划,叔叔把她嫁给相貌丑陋的韦姓男人,或许是为了不菲的彩礼,或许只是想早点甩掉这个包袱。不同于一般女子的认命,她就是不想和这个人在一起,这又有什么错呢?

不能否认,阿云起过恶念,采取了非常极端的方式。但是她十几刀下去都没有杀掉对方,只是砍断了一个小拇指,应该不是因为没力气,而是她终究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女孩,真的让她动手杀人的时候,她又下不了狠劲的。这也说明,她不是一个狠心的人。

并且,虽然阿云年纪不大,也没读过书,但身在那个环境中,她不可能不知道谋杀亲夫的严重性,就像现代人不可能不知道贩毒的严重性一样。但是她还是无所畏惧。当衙门的人问她的时候,她没有躲闪,也没有说谎,而是坦白交代了这一切。其实她不说自己想杀人,谁也不能证明她就是想杀人。阿云杀夫的理由是否只是他相貌丑陋我们不清楚。但是,她这么做之前一定都是想清楚了的,宁愿以生命为代价,也不愿意屈服于命运。

但是她没想到的是,当她以为,命运也会对她这个不幸的女孩网开一面,平静地生活了十几年后,司马光居然还不肯放过她。她也没想到,即使鼓起以生命回击命运的勇气,她也不过是上位者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蝼蚁。

而司马光这个曾经因为砸缸救友而备受称赞的聪明男孩,后来却变成一个心胸狭隘、冷血无情的政治家。一朝得势,就把自己对政敌的私愤,发泄在一个弱小无助的平民女子身上。

参考文献:《宋史纪事本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房子边境派出所联合社区组织观... 为致敬英烈、铭记历史,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成效,7月5日,新房子边...
原创 1... 公元1670年,康熙收到奏报,民间汉人叛乱又起,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已然成事,康熙阅完奏报后头疼不已。...
原创 中... 一提起特种兵,大家都会想到:纪律严明、编织灵活、人员精干、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行动迅速、战斗力强的特...
原创 国... 14年的抗战咱们国家的涌现出很多英雄,今天咱们就来说一个关于英雄与坚守故事。1941年日军集结25万...
原创 想... 深度学习附件文章后,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和角色两个维度来进一步探讨。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提...
原创 朱... 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治隆·唐宋》 古代的皇帝可是世...
原创 白...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一个被称为“白蕊姬”的女子生下了一个超乎寻常的怪胎。这个...
原创 分... 分封制在古代社会初期,确实能够有效降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成本,通过分封诸侯来管理广阔的领土。这种制度...
明朝边塞防线都快崩溃了,英宗凭...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中旬,急如星火的军情频频传入京城:自七月十一日起,瓦剌骑兵分道入寇,也先部...
何以中国|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恢弘大气。在高0.5米、长27.4米的长卷上,大运河沿途的...
原创 陈... 1941年,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想调彭雪枫到自己身边担任参谋长。彭雪枫却拒绝了。他说,不去。新四军军部...
袁世凯骑马银币 袁世凯骑马银币:直径约:39.3mm、重约:27.07g。 银币正面为袁世凯骑马图案,背面为清宫前...
原创 吴... 吴三桂,一个明朝末年的名将,为何要投降清朝的多尔衮呢?话说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破...
原创 清... 自隋唐以降,科举制度便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它为无数寒门学子打开了改变命运的大门,尽管公平性仍有争...
一起来看宋代女性千奇百怪的冠饰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年7月1日B3版 文并供图:金陵小岱 近日,社交平台频繁出现“满头簪...
原创 郭... 这篇文章深刻探讨了“感恩”与“报答”的主题,通过历史人物郭子仪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真正的强者如何在群...
原创 逼... 在清朝初期,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被逼死一事,成为了历史中的一大谜团。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也是...
原创 文... 《三国志》没有给孟达立传,这应该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如果三国时期真的有脑生反骨之人,孟达肯定要算是其...
董志塬十八大营:左宗棠平定甘陕... 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董志塬之战中捎带提了一下董志塬十八大营的故事,今天就索性单开一篇,专门讲述一下这个...
原创 和...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和珅。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初入仕途的起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