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中国普通老百姓有这么一个传统,那就是喜欢给孩子起贱名,许多人认为名字越贱,对小孩而言,就越能平安长大。事实上,不仅仅是古时候的乡下人才会有这种看法,即便是官僚家庭也不能免俗。
比如,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位威名赫赫的将军,他的名字是“张敬儿”——在寻常人眼中,这显然并不是什么贱名,但是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的原名,他的原名是十分土的“苟儿”一名。不仅如此,他的父亲叫做“张丑”,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可能张苟儿的家中一直就有取土名的习惯。
张苟儿的父亲张丑也是一名大将,他主管一郡的卫戍工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务。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在张丑的教导下,张苟儿勤练武艺,不久就成为一个弓马娴熟的好男儿,后来他从军报国,屡立战功,成为了让他父亲骄傲,让士兵拥护的好将军。
皇帝十分信任张苟儿,但是他觉得“苟儿”这个名字太过俗气,也很难听,要是让别国的人知道他的大将竟然取了这么一个贱名,岂不是要被人笑掉大牙?于是他便下了御指,命张苟儿名字中的将“苟”改成“敬”,从此张苟儿便成为了张敬儿。
改名之后,张敬儿的运道似乎更好了,简直可以用青云直上来形容。不久之后,他到了萧道成(后来的南齐开国皇帝)手下做事,而这位贵人并不知道张敬儿的深浅,故将他安排到地方上,试练一下他的本领。
结果一到了地方上,张敬儿的能力立即就凸显了出来。原来当时的桂林王正在网罗天下人物,对手下的兵马更是日夜训练,图谋造反。张敬儿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掉以轻心,但他又不能向朝廷报告他的怀疑,毕竟人家是皇帝的近亲。倘若张将军真的向上报告了,恐怕会里外不是人。于是,他权衡再三,决定自己准备好地方上的防御工作——这样既能忠君报国,也可以不受别人的猜忌了。
他如此行事不到一年,桂林王果然谋反了,但由于张敬儿所在的城池因为防御设施完善,张敬儿自身又格外谨慎,所以他所把守的城池未被攻克。但长久来看一直守着这座城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又假装投降,由此接近了桂林王,并趁桂林王放松警惕之际一刀将其杀死。
因为桂林王不过是一个地方的领头者罢了,所以军队的实力和数量都远远不及中央,所以一旦他死了,他的军队就做了鸟兽散。正因为这件事,张敬儿的才能被萧道成发现,从此成为了他的心腹大将。几年后,萧道成篡位成功,成为了南齐的开国皇帝,而张敬儿也成为了南齐的开国功臣,位极人臣。
战乱的时代,无论贵贱,人的寿命普遍都并不长。萧道成很快驾崩了,但他在临死前又加封了张敬儿,实际上等同于顾命大臣了。但是这次的加封却并没有让张敬儿高兴,他反而发现了近在眼前的危险:“陛下走得太早了,我都还没来得及和太子接近,现在太子骤然即位,我跟他关系不亲密却掌握了朝廷的大权,这难道不是取死之道吗?”从此纵横疆场的张将军整日战战兢兢,唯恐被新君找到把柄。
然而张将军身边的人似乎并不清楚他的心意,在关键时刻,他的妻子竟然还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夫君,我觉得您将会更进一步了!我曾经梦到您会平定叛乱,后来您成功了;现在我梦到您会获得天下了!”张敬儿听了这话大惊失色,抽了刀便杀死了她,但还是来不及了。原来新任的皇帝早已安排了人手在他的府中,这件事情一发生,便传到了皇帝的耳中。天子把握机会,直接将他抄了家,后来,更进一步,将张敬儿全家斩首示众。群臣都觉得皇帝做的这件事有些冲动,却也没人敢出来相助。
后来国家发生战事,皇帝想起了张敬儿的好处来,结果当然是有一声叹息了,人死又怎么会复生呢?只可惜,张敬儿戎马倥偬,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因为皇帝地无端猜忌,死在了朝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