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战时斯大林为何敢从西伯利亚抽调军队?日本为何不帮德拖住苏联
迪丽瓦拉
2025-07-05 21:04:00
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趁苏联不备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经过半年的战争,最远打到了莫斯科郊外。

但是,由于天气原因,以及苏联从远东、西伯利亚源源不断的调来生力军,致使德军只能“望莫斯科兴叹”。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和德国是军事同盟国,为何没有在苏联的背后捅刀子攻击、牵制苏联?斯大林从远东抽调军队,难道知道日本不会北上?

其实,斯大林是不敢笃定日本不会北上的,而日本没有帮德国盟友,主要还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苏联在欧洲的利益远大于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利益,为了保护核心利益,抽调东部军队是必要的选择。

苏联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欧洲,是苏联的核心利益所在,而西伯利亚和远东则是次要地位。如果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苏联当然会选择欧洲而不是亚洲。

所以,不管日军是否会北上,莫斯科告急,苏联都会毫不犹豫地从东方抽调生力军西进,抵抗德军的进攻。

因此,在苏联最危急时刻,先后从远东地区抽调了20多个师、多大40万的生力军驰援莫斯科。

苏联虽然抽调东方军队,但又不断补充,使苏联在边境地区力量不亚于日军。

苏联从远东地区抽调几十万人西进,东部不是一下子就空虚了吗?其实不然,苏联虽然从远东抽调了几十万精锐部队,但这只是一部分,而且苏联把很多新兵补充到远东地区。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夕,苏联在远东的兵力超过100万,几千门大炮,2000余辆坦克还有不少飞机。这些兵力相比于日军的关东军,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日军不敢轻举妄动的主要原因。

倘若苏联真的把远东兵力大部分调走,造成远东地区兵力空虚,日军选择北进打一打苏联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张鼓峰和诺门坎冲突中,苏军给了日军当头一棒,使其不敢轻易北进。

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日军就对苏联进行了两次军事挑衅,一次是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另一次是1939年的诺门坎事件,结果两次事件都以日军的失败告终。

在这两次事件以前,日本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取胜,一战后又出兵西伯利亚,这让日军没把苏联看在眼里,是以胜利者姿态看待。

但正是这两次事件,严重的挫败了日军的自信心,从胜利者心态转变为失败者阴影,不敢轻举妄动。

诺门坎事件后,苏联和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日军北上的阻力。

南下比北进更符合日军的利益。

日军很早以前,就围绕着是北进还是南下争论不已,日本陆军更希望北进,这样最精锐的关东军就可以大显身手;而海军更希望南下,那里才是他们的天下,因为北进的话,长期以来建设的强大海军将不会有太大用处。

苏德战争爆发后,对日军来说北进就容易了吗?其实不然,作为资源贫乏的岛国,日军并没有太多的坦克装甲力量,而二战时坦克可是“陆战之王”,没有强大的坦克力量,在战争中会很吃力,诺门坎的惨败就吃亏在装甲力量不足上。

而海军就不同了,日军的海军力量仅次于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军,这也是日军敢于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资本。

利益和实际更是让日军选择了南下,而不是帮德国一把,用鸡蛋碰石头,挑衅人数、装备都比自己强的苏联。

作为资源贫乏的岛国,尤其是美国开始制裁日本后,日本陷入困境,没有各种矿产资源的供应,将会直接影响武器装备的生产;没有了石油供给,日军的军舰、航母、坦克很快就成了废铁。

让日军放弃既得利益与美国和解是不可能的,于是,日军决定偷袭美国,趁着西方国家无暇东顾之际,侵吞他们在太平洋、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从东南亚获取战争资源。

而北进西伯利亚,除了困难重重,日军很难得到战争急需资源。

于是,在北上和南下问题上,日军选择了后者。

对此,大家认为呢?

参考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拔... 本文为正聊三国“浅阅晋史”系列第十篇。 本文重点: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后的作为 嘉平元年,司马懿成功发动...
移形换位 百年古建筑整体移动超... 2月13日,广州市荔湾区文保建筑些华伦士楼迁移完成。些华伦士楼落成于1914年,拥有112年历史。为...
原创 秦...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秦始皇不仅率秦军为中国开疆拓土、结束了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也为后世留下了...
原创 清... 在康熙年间,屡立战功的吴三桂在云南等地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康熙帝下达削藩的命令后,吴三桂集结地方...
原创 他...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英雄人物,其中还有一些知名人物被记录在了小学的课本上,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
原创 在... 对于刘邦来说,张良和韩信有着根本的区别,一个虽有谋略,但只是个文臣,且鞍前马后,紧紧相随;一个不但有...
满清统治近三百年,为何我们没有... 李自成推翻了大明,却败给了满清。进而,满清入了关,入主中原,成为了大一统的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这个博物馆,如何成为大运河文化... 原标题: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讲述大运河开凿、繁荣、发展的故事—— 读一本运河文化的“百科全书”(文化...
原创 为...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真正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秦孝公一死,商鞅及被以谋反罪论处,行五马分尸之刑,不能不说...
原创 颠... 提到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在国际上的主流观点,都认为是哥伦布发现的,作为意大利最杰出的航海家,哥伦布也被...
原创 诸... 公元207年,在诸葛亮一系列的运作下,蜀汉集团的董事长第三次来到隆中。刘备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
原创 四... 历史回响:李先念回首中原突围,遗憾未听张主任之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瞬间如同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照...
原创 刘... 刘备摔孩子不是收买人心,只是想告诉赵云,以后你得不到重用了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个桥段,...
原创 她... 1906年的苏州,城依旧,如侬软语依旧;但一位丧夫的老太太——57岁的诰命夫人谢长达,却脱下象征士绅...
原创 清... 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从此,清朝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清王室会让人给自己的祖先守陵...
原创 冷... 冷兵器时代,城池是抵御外敌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广阔的平原地带。作为进攻方来说,攻击线上的城池必须一座...
原创 同... #历史开讲# 今天先简要的说说公元前325年之前的秦国发展!之所以单说这一段,主要原因在于从秦惠文...
原创 开... 开元盛世:却隆恩张果老归山,回纥至此强大起来 汾晋间有一方士,须发垂白,神气清癯,常踯躅道旁,能数...
原创 《... 沈图南化名涂南申,以 赣南 经济封锁特派员的身份莅临赣州主持对苏区经济封锁计划,此时的魏若来已是苏区...
原创 周... 前言 周世宗柴荣,作为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位期间,面临着内忧外患、宦官干政等重重挑战,虽然他采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