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国时期朱元璋之所以建都南京,主要是因为在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北方还没有收复,当时的北元朝廷还在,直到当年徐达、常遇春率北伐军进入大都之后,汉人才收复了后晋时期割让给游牧民族的燕云十六州。
元朝残余势力逃亡大漠之后,虽然被明军屡屡打击,但是因为游牧民族来去如风的习性,即使北元朝廷被蓝玉击垮,蒙元势力分裂成靼鞑和瓦剌两部分,他们仍然是大明王朝最需要提防的敌人。
为了更好的打击瓦剌与靼鞑,明朝开始是分化其中的一部分为自己的部属,这其中便有朵颜三卫,后来在永乐皇帝靖难之时,朵颜三卫便出兵相助,为永乐登基立下功勋,因此他们得到了距离汉族最近的草原。
光是如此并不能瓦解蒙古人的攻势,于是朱棣决定迁都北京,首先历代强盛王朝都是定都于北方的,例如秦汉隋唐都是定都西安,而且在冷兵器时代中国的威胁大多来自北方,无论是犬戎东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还是蒙古,他们几乎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再加上朱棣在北京镇守多年,深知此地乃是中原之门户,只要燕山防线不失,可保中原大地无虞,于是便立下“天子守国门”的规矩,虽然这个门不太好守,屡次被蒙古、女真等部落突入到北京城下。
但是明朝亡国并不能指责是迁都北方之故,所谓“江山稳固在德不在险”,虽然是套话,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不是明朝后期土地兼并太过厉害,也不至于引起陕西农民起义,不是因为农民起义与女真入侵搅和到一起也不至于那么难剿灭,不是农民起义屡剿不灭,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始终没有休养生息的时候,光凭几十万人口的女真是没有能力席卷天下的。
明朝后期朝廷之中的党争已经愈演愈烈,大臣们非齐浙楚党就是东林,双方许多事情都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没有几个能够干实事的臣子,好不容易有那么几个会带兵的文臣也被崇祯自己杀得差不多了。
而且朱棣虽然迁都北京,但是南京依然是作为陪都存在的,里面六部班子都有,只是手足无措的崇祯根本没想到派太子去监国,如果当年崇祯让太子朱慈烺去南京监国,起码后来的南明小朝廷不会因为“拥唐拥桂”而自相残杀,也算间接的为反抗清军保留力量,说不定能够与清朝划江而治。
明朝皇帝们的平均寿命比清朝要短上不少,是明朝时的医生不行吗?
中国历史阶段如何划分“古代““近代“现代“?
为什么明朝没有出现太后专权的事情,而清朝会出现呢?
如果把明朝和清朝的顺序调换一下,中国近代史会不会不那么耻辱?
秦汉、隋唐、明清的中央朝廷政治制度哪个更优秀?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