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81年哥萨克骑兵翻越乌拉尔山,到1653年沙俄占领除东西伯利亚东部及堪察加半岛的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它们只用了72年的时间。为何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即使是强大的汉唐,也只能将其势力范围扩展到蒙古草原,并使用不能完全控制的“羁縻政策”进行管理。而沙俄却能远赴远东,进行长期统治呢?我想很多朋友都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今天我们就从真实距离,自然环境,以及交通条件三方面来讲。
关于“距离”,我前面加了“真实”两个字。大家看下图是一张用墨卡托投影制作的世界平面地图,从地图上看,好像西伯利亚就在中国的头顶上。我们知道西伯利亚按地理单元可以划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整个面积大概是1300万平方千米。它的西部边界是乌拉尔山,它的南部边界是哈萨克丘陵、萨彦岭、贝加尔湖、雅布洛诺夫山脉、外兴安岭一线。
如果中原王朝从北京出发到达贝加尔湖南部,直线距离大概是1600公里。而从莫斯科向东出发,翻越乌拉尔山,来到乌拉尔山东麓的叶卡捷琳堡,直线距离大概是1400来公里。也就是说从俄罗斯的首都抵达西伯利亚地区,比从我国的首都抵达西伯利亚地区的距离还要短。但是眼尖的朋友可能看出来,莫斯科到叶卡捷琳堡的这条线不是比北京到贝加尔湖南部的这条线还要长吗?怎么距离只有1400公里呢?这个就是墨卡托投影惹的祸。
下图是几种平面投影的方式,墨卡托投影就是把原本球形的表面以平面的形式展开,那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地球两端越靠近南北极的地方就会被放大、拉长。我们在地图上看格陵兰岛巨大无比,整个面积跟非洲差不多,但实际上它只有非洲面积的1/13。当我们纠正了脑海中的错误印象以后,就知道越往两极走,其实各经度线之间的横向距离是越来越近的,到了北极就收缩为一个点了。但是各纬度线之间的纵向距离它是不会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短的。说这么多就是让大家明白,高纬度地区的沙俄,他们要去征服西伯利亚并不比我们远。
我们要知道,在沙俄东扩时期,欧亚大草原的亚洲部分是被哈萨克汗国、瓦剌汗国、以及喀尔喀蒙古占据的。蒙古草原上的游牧骑兵势力并不弱,沙俄想在东扩的过程中跟草原骑兵硬碰硬那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古代沟通欧亚的桥梁除了欧亚大草原,肯定还有另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就是介于欧亚大草原和北方针叶林之间的西西伯利亚混交林与北哈萨克森林草原带。从乌拉尔山东南麓一直到叶尼塞河,有一条东西走向2000来公里、南北宽度却只有150来公里的混交林。这片混交林地带是整个西伯利亚物产最丰富的地区,也是目前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重要农业区,这里雪期短、无霜期长,降雨量还不错,这就为哥萨克殖民者提供了庇护,这也是秋明、图林斯克、托博尔斯克、托木斯克、叶尼塞斯克,这些城市聚集在这里的原因。至于这里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好,我记得以前讲过,乌拉尔山在叶卡捷琳堡这个地方刚好有一个小缺口,使得这片区域或多或少的能够得到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补给。
那除了这条通道,在混交林的南部,从乌拉尔山南端一直到阿尔泰山、萨彦岭一带,是欧亚大草原的延伸,我们叫它“哈萨克森林草原带”。这一带的降雨量虽然少一点,但是它夏季更暖和呀,而且森林草原比混交林更容易行走,所以也是一条不错的通道。这两条通道都有森林,可能行军上相比于草原要差一些,但是这些森林里的树木,可以说为沙俄的东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我前面提到过沙俄东扩的过程中,南部的草原带被游牧群体占据,我们知道游牧群体在古代最擅长的就是收割他人财物。那哥萨克人就可以利用森林里的树木修建像克里米亚长城一样的防御线,这种防线对于骑兵是致命的。同时又可以修建木制要塞,来抵御游牧骑兵的袭扰。
所以我们总结下来就是,沙俄东扩本质上是对森林的扩张,而大明要北扩,首先需要征服沙漠戈壁,然后再进行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这种劳民伤财的项目,我想古人应该是看得很清楚的。
那最后我们再来讲一下沙俄在东扩过程中的交通优势,我们看西伯利亚有三条比较大的河流,它们是鄂毕河、叶尼塞河、以及勒拿河。这些河流虽然是南北流向,但是它们的干流和支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密密麻麻的东西向水系网络,大家看下图中的第二张线条图就看得很清楚。虽然在有些地方没有衔接上,但是俄国人也很聪明,他们并没有修建运河,因为西伯利亚太寒冷,挖运河这种大工程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是采用“河-陆-河”的联运方式,就是在水系相接之处,砍伐森林,修建道路。然后在冬季结冰的时候,通过这些结冰的道路将船只和货物一起转运到另一条河上,因为在冰面上拖运还是比较容易的嘛。
关于沙俄是如何一步步沿河流修建据点,又是如何一步步吞噬西伯利亚的,这本《透过历史看地理·大航海时代》讲得很详细,配上地图进行阅读,会让我们对沙俄的东扩有全新的认识,有喜欢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那船只延着河流东进,不仅可以实现对西伯利亚的地缘扩张,同时也有利于拉动经济,西伯利亚产毛皮,也就是我们东北人常说的“貂”。据历史记载啊,沙俄东扩的第五年,也就是1586年,他们就通过各种收购手段,从西伯利亚获得了近百万张毛皮。在西伯利亚毛皮生意最火热的时候,俄国人在西伯利亚的毛皮贸易中获得的直接利益,相当于俄国国库总收入的30%。
这种扩张方式是不是大体有点像汉朝打通西域,通过古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让西域小国获得利益的同时,又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沙俄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优势,对于大明来说,是绝对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