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和亲:不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异国浪漫婚姻
迪丽瓦拉
2025-07-06 04:32:58
0

文/四季文史

和亲,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和亲也叫做“和戎、和番”。

既然是政治联姻,那么这种婚姻关系一定是带着某些政治目的的。作为一名和亲公主,身为一国子民,肯定要从有利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去完成这场特殊的“婚姻”任务。历史上著名的和亲有很多,如汉朝王昭君与匈奴通好(昭君出塞);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入西域等等。

据史料可考,我国封建王朝的和亲,从春秋战国时候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历朝历代都出现过和亲现象。可以说,和亲已经演化为封建社会制度里的一种,和亲制度对促进双边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即将去和亲的公主,具体需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从和亲的主要动机出发,维护两个民族(国家)的和平稳定

和亲的主要动机无外乎是追求一种相对和平的状态。从经济或者国力强弱来看,弱小的一方往往会主动向强大的一方请求和亲,以图壮大自己。而强大的一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扩大版图,加强中央集权,往往会欣然同意。以此建立起某种政治联姻,往往会达到理想中的相对和平。

作为和亲公主,理当遵从王室的相关规定,把促进和平当成第一要务,甚至是毕生任务。和亲公主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情感去做事情,个人情感往往只能埋藏心底。由此建立起来的爱情,也只能是政治外衣下的政治。故而对于和亲公主来说,是必须无条件服从和付出的。

其次:带去经济和文化,促进并加深彼此间的理解和对文化的深层次认同

举个例子,文成公主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和亲公主,他是松赞干布的王后。唐太宗时期,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出现了空前繁荣,在唐太宗的治理下,社会发展稳定,综合国力强盛,唐朝的疆域也空前扩大。当时,吐蕃(今西藏)国王松赞干布多次请求与中原和亲。唐太宗出于对西北边疆的和平和稳定着想,便同意了吐蕃的和亲请求,并将自己最喜爱的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作为和亲的公主,其身份也是和平的使者,文成公主自然带着使命而去。远嫁到西藏,来到青藏高原,背井离乡的文成公主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即便有文化、风俗和地域的差别,但文成公主还是非常勇敢地迈出了和亲的第一步。文成公主的嫁妆不仅仅只有珠宝玉器,还带去了中原一些先进的东西。

据历史考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她带去了许多农作物的种子,这促进了吐蕃农业的发展,她还带去了许多书籍,这也为吐蕃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她带去了医学方面的人才,使得吐蕃落后的医学水平得到了改善。庆幸的是,婚后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相处融洽,夫妻感情非常要好,松赞干布也非常钟情于妻子的贤惠和识大体,为此,他还专门为文成公主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并把妻子远嫁的一路经历作为壁画刻在宫殿墙壁上。文成公主来了之后,得到了吐蕃人民的热烈欢迎,她也为两族人们的和谐相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消除隔阂,加速融合

如果说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那么金城公主就加速了吐蕃和中原的融合。

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作为和亲公主也嫁入西藏,金城公主的和亲,促成了吐蕃同唐朝的同盟,盟约中规定两地互不侵犯,还建立了会盟碑,这块碑到现在,还矗立在拉萨的大昭寺门前,见证那段神奇的历史。

在历史上,和亲公主不能算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在封建社会,背负着国家的使命和荣辱,不得不说,她们以牺牲小我的精神,成全了自己背后的国家和民族。远嫁异族(国),意味着背井离乡,意味着离开亲人,而且远嫁往往就是一生,余生可能都不会再踏上故土。在远离故土的异国他乡,她们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必须依靠自己调节,尤其是刚开始的一段时期,甚至在语言交流上,都是障碍。所以,她们所有的荣辱坎坷体验必须独自品尝。

曹雪芹: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作为一名优秀的和亲公主,你的胸中不仅要有祖国,还要有新域。和亲公主面临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诸多体验,更是一种隐忍和豁达。她们不仅要有情怀,更要有格局。为这些在促进民族融合历史进程中的和亲公主们点赞。

(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品读;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删;欢迎您的关注和点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揭... 前言 在唐朝的辉煌篇章中,有一段历史被深深铭记——一位皇帝的统治,不仅改变了帝国的命运,更在历史长河...
原创 及... 侵华日军将领及川源七中将,与中村正雄是陆大第32期同学,在昆仑关战役期间,曾任第五师团步兵第9旅团长...
原创 1... 宋希濂与胡宗南在汉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长达六小时的密谈。这次会面对于两位国共内战中的重要人物来说,具...
原创 6... 引言 1951年春,一个冰雪消融的季节,时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刚刚做好志愿军回国代表团接待等工作,准备...
原创 蒋... 1949年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 第三次“下野”的蒋介石臂挂拐杖,呆呆站立在母亲墓前,沉默不语。...
原创 晚... 1885年9月5日,原本是很平常的一天,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让很多人都陷入悲伤之中。作为晚晴第一硬...
原创 红... 徐海东指挥的红25军在当时是真的富得流油,正儿八经的德械军团!区区不到3000人的部队,不到20岁的...
原创 他... 他是北洋水师的英雄,为何半个世纪来,一直被认定是民族败类? 1962年,国内上映了一部名叫《甲午风云...
原创 九...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李白在侠客行中用这两句话赞扬侠客的仗义,这句话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经典之所以...
原创 刘... 刘璋为什么不听谋士的劝告非要迎刘备入川呢? 人人都知道刘璋不行,周瑜打赢赤壁之战后,就开始惦记着要直...
原创 许... 毛主席让卫士修补拖鞋 1969年6月的一天,刚睡了几个小时的毛主席从床上醒来。 他先是看来一眼外面已...
原创 唐... 唐诗中最巧妙的一首“洞房”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一时成千古佳话 闺意诗,一般是写少女、少妇在闺阁中...
原创 何... 他是民国上将之一,他是黄埔军校的教官之一,他是蒋介石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但也曾多次与蒋介石不和,这位传...
原创 1... 寺庙是古代劳动人民信仰的象征,一直到了近代,人们对于寺庙仍然保持着崇高的敬仰,就连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
原创 徐...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死后的世界有过无数的猜测,正是因为未知,所以人们只能将生前最珍贵的东西一同埋葬,希...
原创 在... 高品彪,一个看似普通的中国人名字,却是侵华日军将领的名字,此人曾担任高雄要塞司令官、第十五师团步兵第...
原创 朱...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走的很安心,留下年仅21岁、忧心忡忡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虽然即位称帝,但朱...
原创 此... 此人若非英年早逝,55年该是何军衔?继任者后来被授予元帅 湖南,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曾经出现了无数的...
原创 为... 时代之变:汉化与胡化之间进行完全融合地典范,当时的地缘政治环境已经不能复制了,特别是境内外的政治风向...
原创 冯... 一,西北国民军代总司令张之江 张之江是“五虎将”里面的老大,也是西北国民军中地位仅次于冯玉祥的,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