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49年傅斯年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一年后却气绝身亡,引起众人热议
迪丽瓦拉
2025-07-06 09:33:03
0

前言

民国时期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遭遇军阀混战和日寇入侵,给那个独特的时代留下了伤痕累累的印记。可有人对民国时期却格外钟情,认为那些民国范、民国人物、民国气派构成了最好的时代,一切都那么有趣,并心向往之。

傅斯年

在民国文人的江湖中,傅斯年的名字不可不提。他虽然不是民国文人中学术成就最高者,可是要论民国文人风骨,无人能出其右。

傅斯年受到指责,气绝身亡

1950年12月20日下午,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参加了台湾省议会第五次会议,就有关教育行政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上,他做了一个关于台大问题的相关报道,同时还针对大家的疑惑一一进行了解答。

正在工作的傅斯年

台下的众人听后,止不住地称赞傅斯年的管理能力。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可是参议员郭国基的出现,打破了原本平和的局面。

突然间,郭国基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开始大声地咆哮。随后话锋一转,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正在台上讲话的傅斯年。

他怒气冲天地对着傅斯年说道:“国民党从大陆撤离的时候,搬走了大量的教育器材,现在就存放在了台湾大学里面,想必花了一大笔钱,你们准备怎么处理?除此之外,你们的钱都花到哪去了?”

傅斯年

傅斯年刚要开口,郭国基的下一个问题又提出来了。他责问道:“既然政府拨款,那你做校长的首先要想到的是聘用优秀教师,扩大对台招生的尺度,这才是应该做的。”

听到对方的责问,傅斯年一下慌了神。他当即反驳道:“学校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有存档,绝对不会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

郭国基听后,仍然不肯善罢甘休,他继续责问道:“自从你担任校长以来,录取了大量的大陆学生,可台湾本地的学生没有多少,你们所谓的教育公平在哪里?你们这些政客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更不会管台湾的学子。”

郭国基越说越起劲,丝毫不给傅斯年喘息的机会。傅斯年心中一肚子气,但还是决定不与他多说话。

在郭国基的一番指责下,傅斯年的心中十分生气,再加上他本来就患有高血压,一时间激动的血压飙升,头晕目眩,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傅斯年

工作人员看到后,连忙将他送到了医院进行抢救。可在前往医院的途中,他就已经没有了呼吸。。

就这样,民国一代“风骨文人”以猝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书生报国,如此而已

这样的死法,绝对不是傅斯年想要的。以他的志向,他断然要死得像那些不畏强权的刚毅文人一样,却不曾想落得一个如此下场。

1896年,傅斯年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户书香门第家庭。傅家祖上人才辈出,他们先祖傅以渐曾经是大清入关后的首位状元,后来成为了康熙皇帝的老师,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其家族中举无数,大多数都入朝为官。

年轻时候的傅斯年

不过,在傅斯年出生的时候,傅家已经败落,一家人穷苦潦倒。小时候的傅斯年忍饥挨饿,跟随母亲过着乞讨的生活,虽然成长环境十分艰苦,可是这也进一步锻炼了他的性格。

家人省吃俭用,将他送到了当地的私塾读书。傅斯年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在求学过程中更加地刻苦努力。在他的努力下,傅斯年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的预科班。

进入北大后,傅斯年连续三年取得了全年级第一的名次,受到了老师们的表扬,身边的同学也称之为“孔子之后第一人。甚至他的老师胡适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他是最能做学问的人,同时也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

在胡适这位老师的眼中,傅斯年这个学生,不管是在学问上还是在能力上,无疑都是最出众的。

胡适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了国内,爱国学子纷纷罢课,走上了街头。傅斯年作为学生运动的领袖,同几位学生代表一起和四国使馆交涉,在同军警发生了冲突后,并未被捕入狱。

此时的傅斯年热血澎湃,但是并未意识到枪打出头鸟,好在胡适惜才,劝他适可而止,不如放下这些事,去申请公费留学。

在胡适的劝说下,傅斯年坐上了前往欧洲的邮轮。他先后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刻苦攻读,寻求救国救民之法,希望有一天能够学成归来报效国家。

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傅斯年没有丝毫的懈怠,他尽可能地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的机会,多学一些知识。而他的辛苦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6年,傅斯年学成归国,担任了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的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正式投身于教育行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傅斯年的内心并不赞成共产党人提出的主张,因此他在给好友李石曾写的信中,多次表示赞成蒋介石的“清党”政策。

1931年9月,日军调集重兵进攻东北,由于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东北全境,三千多万东北人民沦为了亡国奴。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美化侵略,不仅不撤军,反而还篡改历史,宣称东北三省不属于中国。就在这时,傅斯年写的《东北史纲》横空出世,一举扭转了不利的局面。

日军侵略中国东北

书中通过考古学、古人类学、生物学和历史学等理论,详细地述说了东北地区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间接地指出了日本的侵略行为。

而为了写出此书,傅斯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终于在国联代表团离开中国之前,得以出版此书。这本书籍的发行,让中国在舆论上得到了世界的支持。

但是因为写书的时间比较仓促,部分细节存在疏漏的地方,结果在出版后遭到了一些历史学家的批评。面对众人的指责,傅斯年只是坦然地说道:“书生报国,如此而已。”

傅斯年有一颗正义凛然的爱国之心,他想要通过手中的“笔”尽可能地维护国民的利益。不过,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注定无法做一个专心的学者。后来,在国民党的聘请下,他担任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同时兼任着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

傅斯年

七七事变前夕,傅斯年一直坚持在北大史学系授课。同时他还和胡适一起,协助蒋梦麟处理校务,在筹款和聘教授上做出了努力,为北大中兴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火波及了全国。为了保存教育实力,傅斯年向国民党提出建议,将最主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并,组成一所新的联合大学,这个结果得到了教育部的批准。而这所大学,就是后来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期间,傅斯年一直在西南联大任职。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不遗余力地保存学术,维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孔祥熙

傅斯年作为一个学者,完全是站在国民利益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的。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得罪了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

当时,傅斯年不满国民党内部的贪污腐败,多次上书蒋介石,要求撤掉孔祥熙的财政部长职位,依法进行处理。

为了将孔祥熙拉下马,傅斯年用了将近八年的时间来搜集证据。可是没想到孔祥熙被撤下来之后,换上的却是宋子文。

傅斯年的心中气愤不已,他又接连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责国民政府。

傅斯年和蒋介石

最终,傅斯年在国民党内部树敌太多,他也遭到了其他政客的弹劾,同时也受到了蒋介石的嫉恨。

简简单单的爱国者

1945年,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会议结束后不久,蒋介石便派出了包括傅斯年在内的几位参政员正式访问延安,商谈国事。

对于傅斯年这位学者的大名,毛主席也是早有耳闻。当傅斯年来到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十分地热情,他还邀请傅斯年来自己的窑洞做客。

毛主席在重庆宴请傅斯年等人

在谈话的过程中,毛主席称赞了傅斯年在五四运动中所做的贡献。之后又从历史谈到政治,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之间就像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一样。

就在第二天,毛主席还亲自写了一行字给傅斯年,上面提的正是唐代诗人章碣的《焚书坑》。毛主席的用意也很明显,就是表明革命并没有什么先来后到,只要大家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做出过努力,仅此而已。不过,傅斯年却没有理解毛主席的用意,更不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一些主张。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傅斯年临危受命,代替胡适支持起了北大的日常工作。

日本无条件投降

傅斯年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除了所有在战争期间为侵略者服务的北大教授。而他的这一举动,同样也得罪了很多人。

通过傅斯年的运转,北大的风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傅斯年是一个非常固执、不怕得罪人的人。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了三年的解放战争,逐步消灭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蒋介石开始带领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思考再三后,傅斯年选择前往台湾。对于这样的选择,只是说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爱国者罢了。

国民党败退台湾

刚来到台湾后,当地的局势十分混乱,学生运动也是层出不穷。就在这时,傅斯年挺身而出,担任了台湾大学的校长一职。

当时台湾大学的风气很差,很多权贵都想把子女送到这里来读书,可傅斯年刚上任就制定了三条规矩;

第一、对教职工进行定期考核,不达标者立即开除。

第二、对学生的学术水平进行定期考核,不达标者立即开除。

第三、教职工不得有徇私舞弊等现象,一经发现立即开除。

这几条措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让傅斯年得罪了不少的人。

傅斯年

1950年12月的一天,时任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傅斯年受到了参议员郭国基的责备,没一会他因为血压飙升,直接晕倒在了地上。

工作人员看到后,连忙将他送到了医院进行抢救。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送到医院,傅斯年就已经离开了人世。

傅斯年去世后,台湾媒体发布了讣告,声称“傅斯年先生气死了。”台湾大学的学子们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严惩凶手。

原来,台湾媒体说的是“傅斯年先生弃世了”,是学生们听错了。然而,这两者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傅斯年一家人

随后,众人为傅斯年举办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会。在追悼会现场,时刻都充斥着学生们的抽泣声,可见傅斯年深受学生们的爱戴。最后,学生们将傅斯年安葬在了台湾大学的植物园,请老校长守护着台湾大学。

傅斯年有着满腹才华,可是却不愿走从政之路。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里,只能说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爱国者罢了。也许,他才是最清醒的,也是最自由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之前看到有人意气用事的称,完颜阿骨打为第一英雄,孛儿只斤铁木真仅能排第二。该人并未做任何解释,只呼喊...
原创 大... 用“伴君如伴虎”来形容古代的君王非常合适,或许是因为古代君王天性多疑,所以他们不会轻信他人,宁可信其...
原创 叶... 有很多人都说是叶利钦一手搞垮了苏联,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偏激,但是不无道理。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以后也没有...
原创 李... 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李斯智计百出,功不可没。可是嬴政做了皇帝后,李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原创 不... 世间万物皆是有始有终,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开始了在白纸上绘画的历程,无论是五彩斑斓的油墨画,亦或...
原创 国... 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曲道奎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
原创 本... 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仆不侍二主”。明朝大学士李建泰就因为侍奉了三任主子,因此而遗臭万年。 明...
从考古新发现读懂“何以中国”的...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一个民族越清楚“我们是谁,我们从何来”,就越能有力把握历史规律,越能使自己行进在历史...
合浦县草鞋村汉至六朝遗址入围“... 原标题:“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合浦县草鞋村汉至六朝遗址入围 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创 卧... 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读者,或者看过《三国演义》影视作品的人,对这样一句话应该不陌生,“卧龙凤雏,得一可...
原创 日... 阅读文章前,希望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以便日后持续为您推送文章,您的支持就是小龚前进的动力。 ...
葛兆光:从“帝国疆域”到“国家... 编者按:在重建“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过程中,有关“满蒙回藏苗”等民族和边疆问题逐渐凸显。如何从历史...
泊苏 完结篇:苏轼,你是命中注... 熙宁四年(1071),苏轼在奏报中大谈新法的弊端,激怒了王安石后,在多重压力之下,被迫自请外放。而苏...
原创 西... 西方在历史和考古文物上存在很多造假其实早就被证实了。比如: 一,亚里士多德墓造假。 2016年希腊考...
原创 五...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清朝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但其实他们只是衣着与我们不同罢了,其他的生活习惯还是很现...
两会听“潮”丨郑耿忠:以“潮州... 当前,潮州正举全市之力推进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25年潮州市两会期间,潮州市政协常委郑耿...
山东积极推进大遗址保护 “海岱... 记者今天(2月18日)从2024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山东省建章立制强化顶层设计,实行...
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 西安2月20日电 (记者 阿琳娜)20日,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的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
马库斯呼吁更多人捐赠日军侵华相... 大象新闻记者 海妹 智华 海峰 彭勃 小玉 建东 2月20日,马库斯和两位好友一起向上海淞沪抗日纪念...
原创 乳... 从乳山市区出发,沿着青威公路向东行驶,走大概二十五里路,就可以来到一个叫做“八里甸”的村庄。 笔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