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无论是在古代的兵戈刀戎中还是在近现代的革命历史里,我国从来不缺少的就是献身于革命事业的巾帼英雄。
今天的这位主人公更是一个闪耀的例子,被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为阿曾,虽然出身豪门,但却坚定的选择了革命的道路,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奔波劳累,并且为了更好地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放弃了自己的爱情,选择孤独终老。这个人,就是曾宪植。
“这不是阿曾吗?”毛主席在接见中国妇女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时,一眼就认出了站在代表前面的妇联领导人。
毛主席口中的这位阿曾,就是曾宪植,她的祖上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要知道,曾国藩可是晚清大臣,虽说在那时,清朝已经被推翻了,但是曾家的经济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出生于如此显赫的家庭中,曾宪植从小就沐浴在知识的洗礼中,从小饱读经书,因为父母也是知识分子,为了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曾宪植长大后便进入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院进行学习。
在校期间,曾宪植受到老师徐特立的影响,不顾家人反对,坚定地步入了革命事业当中。要知道,徐特立曾是毛主席的老师,这样算来,曾宪植可以算得上是毛主席的同门师妹。
在徐特立的教导下,曾宪植心中的革命种子渐渐开始萌芽。她不顾家人反对,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女生队,在黄埔军校期间,曾宪植被同样怀着坚定的革命理想的叶剑英深深吸引,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革命事业的建设工作中。
在追随叶剑英的过程中,曾宪植先是不顾危险加入广州起义,失败后又一同前往香港,终于,曾宪植的坚韧不拔打动了叶剑英。在两人逃往香港后,叶剑英便向曾宪植求婚。在叶剑英的介绍下,曾宪植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可是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其中的变故无人能够预估。婚后不久,叶剑英被派去苏联留学,而曾宪植也在组织的安排下,为我党的地下工作进行服务。没想到的是,这一对新婚燕尔一分开,就是三年多。
经过漫长等待,两人终于迎来了短暂的相聚,可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的爆发,迫使两人失去了联系。长时间的杳无音讯让叶剑英误以为曾宪植已经献身于革命事业,殊不知彼时的曾宪植独自生下了叶剑英的儿子,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
直到1941年,曾宪植在前往延安工作的途中,终于得知丈夫叶剑英的下落,知道叶剑英也在延安学习,曾宪植更加激动了。就在曾宪植历经波折,终于来到曾宪植住所时,推开门后看到的一幕,却让她无比痛心。
原来,叶剑英一直在工作之余打听曾宪植的下落,可是三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点消息,于是叶剑英收拾好失去妻子的悲痛后,便在延安组建了新的家庭。曾宪植带着儿子历经波折,来到延安时,看到的却是叶剑英与新婚妻子和谐相处的画面,可是这并没有促使曾宪植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之中。
要知道,抗日战争期间,延安这片革命圣地吸引着无数革命工作者前来学习,曾宪植此次延安之行,也是为了更好的学习。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曾宪植并没有做过多纠结,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工作任务,同时也为了不让丈夫陷入左右为难之中,曾宪植主动选择退出叶剑英的婚姻,全心全意将自己的余生献给革命事业。
在我国的历史上,像曾宪植这样愿意坚定地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女性同志数不胜数,即使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仍然要努力学习曾宪植身上那股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即使是在自己情绪十分低落的时候,她也没有意气用事,反而是转悲愤为力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