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北国民军代总司令张之江
张之江是“五虎将”里面的老大,也是西北国民军中地位仅次于冯玉祥的,他和李鸣钟在清末“滦州起义”的时候,就跟随着冯玉祥。“滦州起义”失败后,张之江跟随过张绍增一段时间,等冯玉祥当上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后,张之江又投奔冯玉祥担任团长。
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兵变,软禁北洋总统曹锟后,成立了西北国民军,张之江就担任察哈尔都统。后来冯玉祥被吴佩孚和张作霖排挤下野,张之江继承了西北边防督办和西北国民军总司令的职务,率兵在南口和直奉联军作战。
北伐战争时期,冯玉祥把张之江打入冷宫,之后再也没有掌握实权,等“中原大战”结束后,西北国民军被瓦解,张之江也离开军界,开始发扬国术。
二,鄂豫皖绥靖督办李鸣钟
李鸣钟和张之江二人是跟随冯玉祥最久的人,共同参与过“滦州起义”,冯玉祥担任第十一师师长的时候,手下两个旅长,就是张之江和李鸣钟。
西北国民军成立后,李鸣钟担任绥远都统,吉鸿昌就是他的直属部下。北伐战争开始后,李鸣钟是冯玉祥和蒋介石之间的联络人,因此和蒋介石有一些交情。“中原大战”结束后,西北国民军被瓦解,蒋介石任命李鸣钟为鄂豫皖绥靖督办,之后从吉鸿昌手里要了第二十二路军的指挥权,但随着蒋介石的排挤,第二十二路军也被迫解散,之后只能担任虚职。
三,西北国民军总参谋长鹿钟麟
清末时期鹿钟麟在北洋第六镇当兵,因此认识冯玉祥,民国成立之后,一直在车震手下任职,“护国战争”的时候,鹿钟麟所在的部队被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收编,之后就跟着冯玉祥南征北战。
鹿钟麟最出名的事情,就是在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兵变的时候,鹿钟麟以旅长的身份,带兵把溥仪给赶出紫禁城。后来冯玉祥被吴佩孚和张作霖逼下野,张之江担任国民军总司令,鹿钟麟为国民军前敌总司令,西北国民军在南口战败后,率残部退守绥远。
北伐战争爆发后,冯玉祥重新担任西北国民军总司令,鹿钟麟为总参谋长,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鹿钟麟也担任过河南省政府主席。“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准备把西北国民军剩余的部队都交给鹿钟麟指挥,但被蒋介石拒绝,因此鹿钟麟只好跟着下野。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重新启用鹿钟麟,让他担任河北省政府主席,率兵和日军打游击。由于河北地区情况复杂,有日伪军势力,还有八路军的武装,而鹿钟麟又没有嫡系部队,因此就辞去了河北省主席,继续当寓公。
四,西北国民军后方总司令刘郁芬
刘郁芬在民国初期,就已经加入冯玉祥的部队,成为第十六混成旅的虎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兵变,成立西北国民军后,刘郁芬担任甘肃省军务督办。
表面看刘郁芬成为了一方诸侯,其实这时候冯玉祥已经不信任他了,在北伐战争爆发后,宋哲元、鹿钟麟、石友三、韩复榘、孙良诚等人,实力都已经超过刘郁芬。眼看自己只能待在贫穷的甘肃,刘郁芬就向冯玉祥申请率兵参加北伐,可被冯玉祥拒绝。
“中原大战”时期,刘郁芬担任西北国民军后方总司令,兼陕西省政府主席,由于杨虎城取得蒋介石的援助后,率兵在陕西驱赶刘郁芬,最终刘郁芬只好下野。抗日战争时期,刘郁芬投敌当汉奸,他也是西北国民军中投敌的最高将领,但在抗战中期就去世了。
五,西北国民军前方总司令宋哲元
宋哲元早年在老家当私塾老师,后来跑到冯玉祥手下当兵,由于那时候其他“四虎”的官职都比宋哲元高,所以宋哲元的资历是“五虎将”中的老幺。
冯玉祥被吴佩孚和张作霖逼下野后,宋哲元担任热河都统,南口战役爆发后,宋哲元担任国民军北路总指挥,和张之江、鹿钟麟等人,一起率兵抵抗直奉联军。北伐战争时期,宋哲元担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率兵在陕西镇压当地的本土武装,为冯玉祥巩固大后方。
“中原大战”时期,宋哲元担任西北国民军的前方总司令,率兵和蒋介石的部队作战。“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下野,宋哲元率领残部退到山西,在张学良的帮助下,当上第二十九军军长。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被迫下野,因此宋哲元控制了察哈尔、河北、平津地区,成为华北实力最强的军阀。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哲元企图保存实力,导致被日军多次打败,因此失去了所有地盘,第二十九军被改编成第一集团军不久后,蒋介石就借机免除宋哲元的职务,并且解散第一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