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公元7世纪时的赞普,虽然其功绩在吐蕃历代赞普之中,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却是所有赞普之中名气最大的一位。至于原因,无非是松赞干布是第一位与唐王朝达成和亲的吐蕃赞普,并且成功迎娶了唐太宗送出的文成公主。
在当时唐朝强大,吐蕃相对弱小的背景之下,松赞干布能够从强国迎娶公主,的确是外交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不过唐朝与吐蕃的和平却不是由来已久,在松赞干布与唐朝和亲之前,两国实际上处于战争状态。松赞干布屡次出兵攻击唐王朝的边境,甚至曾逼近唐朝都城长安。
如果松赞干布不了解唐朝的强大,这样做还情有可原,因为是对双方实力的不了解所导致的误判。然而松赞干布很明显是了解唐朝的强大,否则也不会有后来与唐王朝和亲的举动。松赞干布行为的前后矛盾,只能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松赞干布有自己的想法。
另一种则是松赞干布是一个朝令夕改,言行不一的昏君。从后世遗留下来的史料来看,松赞干布显然不是一位昏君。那又是什么样的考量和想法,导致了松赞干布行为的前后矛盾呢?我认为原因恐怕只有一点,那就是松赞干布的雄心壮志与现实情况的无奈。
松赞干布是有着大吐蕃野望的赞普,在他看来,扩张到四川和云南,才是大吐蕃领土的终极目标。当然松赞干布如果目标之前扩张领土,也可以有其他选择,比如越过喜马拉雅山去进攻印度。但这在当时的科学技术下,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事情,且无法有效控制。
由此一来,松赞干布要想扩张领土,目标就只能是与他接壤的唐王朝。可唐王朝适逢唐太宗在位,正是唐朝武功最强的时期。连突厥那样领土辽阔,国力强大的汗国,唐王朝都能将其消灭,吐蕃虽然强大,但和突厥相比,还是有些相形见绌。
因此挑战唐王朝是十分不明智的举动,可在松赞干布看来,凡事都需要尝试。因此他尽管知道唐王朝的强大,还是选择进攻唐王朝。松赞干布的自信或许来源于他认为吐蕃所在的青藏高原易守难攻,就算惹反了唐王朝,唐王朝也不太可能花大力气进攻自己。
事实也正如松赞干布所料,当他通过军事行动,发现唐王朝过于强大,无法战胜之后。随后表示服软,唐王朝不但没有追究松赞干布的责任,反而同意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送出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也充分说明唐王朝对吐蕃缺乏兴趣,且不将其视为主要威胁。
松赞干布的想法是对的,可唐王朝的想法却未必准确。正是因为姑息了吐蕃,才导致安史之乱时,吐蕃大举进攻唐王朝的悲剧。由此可见,在松赞干布与唐王朝的交涉之中,前者还是略占上风的。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