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是一战前欧洲六大列强中的三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三国达成了相当亲密的同盟关系。原因无外乎是因为英国采取大陆均势政策,不愿意与其他国家建立过度亲密的同盟关系。法国在拿破仑战争后,对此三国采取敌视态度。
意大利更是还不成气候,且毫无诚信,经常采取骑墙态度,并不是什么靠谱的盟友。因此德国奥匈与俄国的同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我们同时也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一战前夕,实际上这个同盟已经破裂。俄国站到了德国与奥匈的对立面,加入英法同盟。
这也就是说,三国同盟已经破裂。那么这个牢固无比的同盟为何会破裂呢?这就是今天本文要为大家分析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远因和进果两个层面分析。远因自然是奥匈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采取了极其糟糕的外交策略,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失去霸权的一场战争。
对于这场战争,俄国全力以赴。却没想到本来认为是靠谱盟友的奥匈会给自己使绊子,至于奥匈为什么使绊子。这只能说奥匈也图谋巴尔干半岛,而不愿意让他落入俄国手中。所以不但没有帮助俄国,甚至站到了俄国的对立面,这让两国之间的关系崩盘。
如此一来,维系同盟关系的就只剩下德国一个国家。那德国最后采取了什么态度呢?很明显是倒向了他的德意志兄弟奥匈帝国,如此同盟破裂在所难免。俄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只能与德国奥匈的敌人,也就是英法结成同盟,这就是同盟崩溃的远因。
至于近果,那就更好理解了,俄国的扩张之路在战略态势上,实际上已经受制于德国与奥匈。如果俄国想要把手伸进西欧和中欧,那德国奥匈绝对是最大的阻力。如果俄国放弃向西欧和中欧扩张,把手伸向东南欧,那又会导致与奥匈帝国的战略冲突。
如果一个同盟之中,有国家的战略利益冲突。扩张方向重叠,那这个同盟不能说没有可能达成,但一定不会长久。从这个近果就可以得知,俄国与德国奥匈的同盟,因为俄国与奥匈之间的战略冲突,早晚会破局。唯一的变数是,德国可能会站哪边?
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其实没啥悬念,因为德国与奥匈的关系实在是太深了。很难想像德国会背弃与奥匈的同盟,转而与俄国达成同盟。如果他真的做了这样的事情,那其实一战的局面也不会改变太大,唯一的变化或许是意大利因为攻击奥匈有利可图。
或许会因此不背叛与德国的同盟,但即使英法俄对战德意奥的阵容,变成了英法奥对战德俄意的阵容。我想背后有美国的英法同盟,仍然可以赢得一战的胜利。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