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末代王爷载涛:饿死不卖国,被毛主席亲自接见,去世后葬入八宝山
迪丽瓦拉
2025-07-07 16:34:20
0

他3岁被封为辅国公,15岁袭贝勒爵位。

他是晚清北京娱乐界的“顶流大腕儿”,是各大戏班的票房保障。

他曾赴欧洲8国考察军事,亲自训练清皇室禁卫军司令,转眼间又把军事大权拱手让人。

他把清朝“娱乐至死”,但又拒绝给北洋军阀当差。

他在北京摆摊卖货,给祖宗看坟,也不去伪满洲国当汉奸。

解放后,他受过毛主席的接见,还为“抗美援朝”的胜利还做出了贡献。

逝世后,周总理亲自批示他可以葬于八宝山。

这位,就是溥仪的七叔,爱新觉罗·载涛。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位王爷“五彩斑斓”,而又不是傲骨的传奇一生。

涛七爷

载涛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醇郡王奕譞,咸丰皇帝死了以后,奕譞和恭亲王一块支持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所以,奕譞颇受慈禧太后倚重。

奕譞的五儿子,也就是载涛的五哥,就是溥仪的亲爹载沣。

不过,1890年,载涛3岁那年,他爹就薨了。悲伤的四婶(咸丰皇帝是他四叔,所以慈禧是他四婶)把载涛封为了“辅国公”,级别比清朝的一品大员都高。到了15岁,咱这位“辅国公”袭了贝勒爵位,每年工资2500两白银,外加2500斛禄米。

所以,载涛从小就是有钱、有闲,爱好广泛,但是人家对于爱好,不是“玩票”,人家是真地刻苦钻研,而且都能玩出名堂,所以人送雅号“涛七爷”。

满清兴于马背之上,所以对于皇族后裔的基本要求就是必须精通骑术,顺便让大伙体格强健,利于传宗接代。

作为皇亲贵胄的涛七爷自然从小就和马结缘,爱马如命,不但会骑马,而且还精通相马和养马。

任何一匹马从他眼前一过,他就能立刻判断出这匹马年方几何,是欧洲来的移民,还是亚洲本地的特产。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还能分辨出这匹马能干啥,是适合骑,还是适合耕地;是适合拉车,还是适合驮东西,几乎没出过错。所以,在八旗子弟的爱马一族中,他就是转世的“伯乐”。

因为涛七爷太爱马了,所以他必须“以权谋私”。有一次,袁世凯为了巴结商部尚书载振,行贿了4匹上好的进口大洋马。这种消息自然逃不过涛七爷的耳朵,当天晚上,他到载振那登门拜访,想要2匹来玩玩。

载振得了4匹好马,正乐呵呵地琢磨弄个四套大马车,当然不能接他这个茬。涛七爷一想:你小子平时就爱吃拿卡要,干脆今天就敲你个竹杠!想罢,冲着载振大喝道:“你今天要是不给,我就去(慈禧)太后那说理!”

这下把载振吓住了,乖乖给了2匹,自己那马车也只能改成两套的了。

除了爱马,涛七爷还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在当时堪称稀罕物的自行车,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满北京城的胡同里溜达。而且,他收藏的自行车有30多辆,全是各国名牌,而且款式齐全,能举办个小型博览会。

涛七爷的厨艺也是一绝,煎炒烹炸无所不能,招牌菜是西瓜肉,拿西瓜壳、肉块和秘制调料文火蒸4个小时而得,堪称一绝。连慈禧在心情不佳之时,都会把这个七叔叫到宫中给她做一桌私房菜来舒缓心情,涛七爷俨然成了半个宫中御厨。

此外,上得了马,下得了厨的涛七爷更是生了一身的文艺细胞,在当时京城娱乐业界是大名鼎鼎,顶流大咖一般的存在。

当时清廷的娱乐顶配非戏曲莫属,上至慈禧,下至王爷,没有不爱听戏的,各位皇亲贵胄如果不会哼哼几句经典戏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八旗子弟。

尤其是涛七爷他四婶,每天午睡以后,必须得听几段才行,要不晚上都睡不好觉。而涛七爷自然没事就会被招呼进宫陪四婶一块听。

有一次,慈禧听得正美,正欲和涛七爷分享一下喜悦,结果一看涛七爷正在摇头晃脑,哼哼唧唧,比她还陶醉。于是,听完戏以后,慈禧就下旨让那天唱戏的京剧大腕儿张淇林收涛七爷当徒弟,而且学习成绩不能比另一个名角杨小楼差。

这下可把张淇林吓坏了,这徒弟可是贝勒爷,万一教不好,自己和全家的饭碗砸了是小,脑袋搬家可是大事。但是,没办法,慈禧都下旨了,只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教了。

不过涛七爷却给了张淇林一个大大的意外惊喜,别看人家养尊处优,可学起戏来,那可是一丝不苟,而且涛七爷天赋异禀,什么戏一学就会,水平越来越高,张淇林这才慢慢地松了一大口气。

出师以后的涛七爷,已经不满足于文戏了,开始朝着“大武生”的方向努力,拜了清末名震京师的梨园界武生“扛把子”杨小楼为师。学武戏可是个苦差事,劈叉、拿大顶、踢腿各种训练,不过涛七爷迎难而上,不但学得像模像样,而且行头、道具全都不惜重金照着“师傅”的“复制粘贴”,绝对是“杨派”的“优秀传人”。

杨小楼外号“杨猴子”,演孙悟空是出神入化,得了他真传的涛七爷在《安天会》可以演满全场,十几场打戏,从头打到尾,不但演技精湛,体力更是了得。在《盗丹》这场戏里,涛七爷可以一个“旱地拔葱”,直接跳过桌子,实打实的真功夫。后来的武生名角李万春年轻时习武,功底深厚,但演猴戏还要向涛七爷这个票友请教,可见涛七爷的造诣非凡。

清末去北京开场的戏班子,如果能被涛七爷这位顶级票友请进王府表演,那以后的票房就绝对有了保证。

清亡之后,涛七爷还拜过擅于火戏的钱金福为师。喷火这门技术要求底气必须足,必须把燃料全部喷出,而且要会看风向,别逆着风喷,否则就得把自己点着了。

练习的时候先练喷水,舌头要负责把口中的水封住,不能一边喷,一边顺着嘴漏,而且喷完水以后,嘴唇上不能留下一滴水渍。

这门技术难度极高,危险性极大,一般人是学不会的。

涛七爷练了三个月以后就上台了,不但整了一个满堂彩,还悟出了带兵打仗的胜利秘诀:自己实力要强(底气足)、军事技能要熟练(基本功要扎实)、防守要稳固(台上不能慌)。不过涛七爷此时领悟,是稍微有点晚了。

涛七爷如果能早点学喷火,对于他的职业生涯可能还会有点帮助,这是为什么呢?

不糊涂

1905年,清政府为了培养皇室的军事人才,成立了“贵胄学堂”。涛七爷因为学武戏学得功底扎实,身体倍儿棒,和他五哥载沣一块入学进修。令人惊奇的是这位票友大咖,自从入了学,每天按时必到,从来不缺勤,连唱戏都放一边了。

这是涛七爷浪子回头了?

其实不是。

18岁的涛七爷是喜欢上了学堂里的天文望远镜。而且他自己又买了一大堆观测设备,还拉着五哥一块搞天文研究。最后,载沣都被他熏陶得在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月食、彗星等一系列实地观测结果。

可惜了大清花了那么多钱,差点把未来的接班人给培养成中国的伽利略。

1908年,这哥俩开始干点正事了。因为就在这年,光绪和慈禧都驾鹤西游了。载沣的儿子溥仪当了皇上,25岁的载沣成了大权在握的摄政王。

涛七爷这时候不能再声色犬马了,作为皇帝的七叔,摄政王的七弟,他必须要扛起复兴皇室的重任了。

载沣上任第二天,就交给涛七爷组建禁卫军的艰巨任务。涛七爷虽然爱玩,但是心里明白:禁卫军得保护好溥仪,保护好溥仪,就是保护好了他们哥几个的荣华富贵。

所以他赶快从陆军里选拔了精锐之士,又从皇室子弟里挑选了可用之才,不久以后,就把禁卫军组建完成,而且还编好了训练大纲。就是用这支亲卫,载沣才没让准备篡权的末代恭亲王溥伟得逞,确实是保住了他们哥几个的富贵。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辛亥革命爆发之时,本来应该涛七爷的立功之日,结果他却拉了胯。

当时,隆裕太后开了御前会议,看看怎么对付革命军,而且她把希望寄托在了管陆军的涛七爷身上,结果涛七爷直接回了一句:“奴才只连过兵,没打过仗。”结果就是野心勃勃的袁世凯趁机掌握了禁卫军。没几天,溥仪退位,大清亡了。

因为这个事,加上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过“维新派”,涛七爷看穿了袁世凯的狼子野心,所以对一票北洋军阀,包括后来的蒋介石都非常反感。

清朝灭亡以后,皇室宗亲们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虽然民国政府开始的时候会给清皇室拨款400万,但是,“把家虎”溥仪把大部分钱都扣下了,涛七爷没落着什么实惠。

而且,大清的祖制是不允许皇室成员和八旗子弟经商的,所以涛七爷只能变卖家产养活全家30多口子,自己的贝勒府和朗润园分别卖给了辅仁大学和燕京大学,他则带着全家搬到北京郊区小汤山的先祖墓地附近居住。最惨的时候,他不但在德胜门外摆过地摊,卖自己祖传的古玩和字画,还登台演过戏。

不过,涛七爷也不是没机会“翻身”。

1924年,张作霖在北京掌权的时候,就曾经想清他“出山”,但是涛七爷以“才疏学浅”为由拒绝。

1932年,溥仪在伪满洲国当了傀儡皇帝,日本鬼子自然想多多招募前清的遗老遗少去撑场子,其中的重磅级人物除了载沣,就是这位声名显赫的涛七爷。

1933年春,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带人到北京“拜访”涛七爷,“诚意满满”地邀请他“出山”去“辅佐”侄子溥仪。

50岁的涛七爷在“会客”过程中,一直装聋作哑,以至于土肥原贤二怒不可遏,拔枪逼着他就范。

但是,我们这位曾经的“荒唐王爷”,即使已经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在民族大义面前却一点也不含糊。

面对枪口,涛七爷正色缓道:“我一把年纪了,你要拿走我这条老命,你就拿吧,我是不会做汉奸的,这是我们祖宗的墓地,我死了正好陪陪他们!”

土肥原贤二见威逼不成,只能悻悻离去。而且,“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兵不允许中国人在大街上骑马,涛七爷闻之大怒,把自己在北京养的良驹全部变卖,直到新中国建立,爱马如命的涛七爷都没再骑过马。

这里要插一句的是,溥仪的亲爹载沣也同样拒绝当汉奸。

那新中国建立后,涛七爷和骏马还能再续前缘吗?

“弼马温”

新中国建立后,已经当了30几年“大隐”的涛七爷出山了。历经旧中国几十年屈辱历史的涛七爷很清楚只有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才能使民族重新复兴。

在李济深的邀请下,载涛在新中国政协会议上第一次见到了周总理。在会见中,周总理却向载涛道了歉:“之前没有邀请您,是我工作失误了,把您这位满足人民的代表给忘记了。”

周总理的礼贤下士使载涛大为感动,很快写出了一份关于改良军马的提案。更令他没想到的是,毛主席亲自批复了他的提案,而且任命他为炮兵司令部马政局的顾问。

载涛在接到任命后,感慨道:“知我者,毛主席也!”随即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虽然此时,载涛已经年过六旬,但他每天坚持骑自行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单位上班,风雨无阻。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大为感动,在百忙中特意指示有关部门安排载涛在没有公务磋商的时候,不必到机关坐班。

在炮兵司令部马政局成立后,载沣不顾年老体衰前往东北,并辗转于解放军各大军马场,为我军军马生产和管理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军马供给工作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因为载沣年轻时擅长京剧猴戏,新中国建立后又任马政局顾问,所以毛主席风趣地称载沣为“人民的弼马温”。

1970年,涛七爷传奇的一生落下大幕,于北京逝世,享年83岁,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他的骨灰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载涛老爷子虽然年轻时“不务正业”,但在大事面前他从来不糊涂,他的民族气节和为新中国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着实值得后世敬仰与怀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当我们提到春秋战国时期,肯定不能忽略那个有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虽然历史学家们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原创 杨... 作者:许云辉 皇城南部,一座富丽堂皇的别墅群“池馆台榭,当时第一”,格外醒目。主人御史中丞崔宽命令一...
原创 赫... 身为苏联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斯大林,在死后都多次当选俄罗斯最伟大的领导人,可见其为前苏联做出了多么宏伟的...
原创 狄... 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司马...
原创 无...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有... 在东北民国时期,土匪“大来好”成为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个外号源自老百姓对他的称呼,表面上是土匪...
原创 上... 在上海的繁华街道上,隐匿着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这不仅是关于财富和权力的故事,而是关于三大家族的兴衰...
自贡方志 | 华北食堂:承载几...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自流井因盐业发达成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经济发达促进了餐饮业发...
原创 他... 能够担任起副总理职务的领导干部,必然是为党和国家做出过极大贡献之人,他们不仅仅是工作能力强,人品也是...
原创 吕... 三国时期是我们国家比较动荡的一段时间。所谓乱世出英雄,迫于时代的压力,三国时期造就了众多的人才。 其...
原创 醉...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黄泥冈上,烈日烧灼,白日鼠白胜伪装...
原创 1... 1949年,毛主席说“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到他!” 能够让毛主席下这样的命令,可见那个人一定非同小可,...
原创 盛...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件令人困惑又引人入胜。周武王,这位推翻了商纣王统治、创建了周朝的英明君主,在英...
原创 康... 公元1772年的一天,随着北京畅春园里的小太监传来一声尖锐的嚎叫,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康熙皇帝,结束...
原创 谦... 徐向前元帅为人敦厚谦恭,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因为这个特点,他一生受了许多挫折和屈辱,但他基本不怎么计较...
原创 春... 春秋中期开始,历来以齐、晋、秦、楚为一流强国。后期虽然吴、越刹那暴起,但未能持续。拉通看整个春秋战国...
原创 毛... 图 | 毛主席在学习英语 引言 这张照片,想必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见过,我们的父辈一代,也许都非常熟悉这...
原创 郑... 探索电视剧《风筝》背后的秘辛:"军统四哥"徐百川与"鬼子六"郑耀先的故事引人入胜,但其余"八兄弟"的...
原创 1... 1940年1月,曾威名赫赫的徐老虎因旧病复发,在战场前线累得吐血,转移到了后方休养,从此就再也没有上...
原创 李... 在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奉李世民之命的尉迟敬德全武装地出现在皇帝李渊面前,迫使李渊同意立李世民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