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军将领跟着红军走长征,结束后还能回到国军队伍中,为何?
迪丽瓦拉
2025-07-07 17:02:42
0

一国军将领跟着红军走完长征,竟然还能顺利回到国民党内。

这名跟着红军走长征的国军将领名叫张振汉,他曾扬言要活捉贺龙,却在被捕后做起了红军的教员,一天,毛主席接见他时对他说:“你该回国民党了。”临别时周总理更是握着他的手嘱咐他“要为抗战服务”。

这位跟着红军长征的国军将领为何还能回到国军队伍之中?回去后的他又做了什么?

点个关注,一起走进国军将领张振汉的故事。

国军将领

张振汉出生与1893年,家里不过是江苏徐州的一户贫困人家,张振汉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全靠母亲一人辛苦工作才将他拉扯长大。

张振汉的母亲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她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省吃俭用将儿子送去学堂读书,小小年纪的张振汉明白母亲的不易,读书时尤其刻苦。

1908年,在远方叔父的介绍下,张振汉来到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学习专业的军事教育,与他同期同学 还有白崇禧、张治中等人。按照当年的安排,刚毕业的张振汉加入了段祺瑞的军队,在徐树铮手下任职。

第二次北伐时,张振汉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况且他也是受过多年的教育,明白北洋军阀不过是垂死挣扎,他们不可能挽救新中国,那时候国民党是社会上处于主流的变革力量,在不少人士眼里他们就是中国的希望,于是张振汉决定加入国民党。

张振汉出色的军事能力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很快就将他升为国民革命军第48师142旅283团的团长。

1930年,中原大战时,张振汉更是被任命为142旅的旅长,由于中原大战时立下的军功,担任国军41师师长兼纵队司令,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关于张振汉传奇的一生,就不得不提他与贺龙之间的纠葛,彼时张振汉在军队里如日中天,打了不少胜仗,蒋介石也毫不吝啬对他的夸奖,作为蒋介石的爱将之一,周围人也对他阿谀奉承,那正是张振汉志得意满的时候。

在统一抗战之前,蒋介石与我党一直势如水火,他曾派出大量的国民党军队对我党进行剿灭,而张振汉领导的41师,就是当初剿灭贺龙部队的主力。那时候如日中天的他,面对与他对垒的贺龙,甚至喊出“活捉贺龙”的口号,那时候他哪能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贺龙的阶下囚。

1935年,红军出现在宣恩县城,准备强攻宣恩,眼看当地的部队就要挡不住了,于是国民党派出张振汉驰援宣恩。

作为国军将领的一员,张振汉接到命令以后,丝毫不敢耽误,带着军队就向宣恩去,然而那时候张振汉并不清楚,红军对他的动向已经了如指掌,对于张振汉的到来,我军已经做好了准备,为他布置下了天罗地网。

1935年6月13日,张振汉带着部队行军至忠堡附近,连夜的行军本就让士兵们疲惫不已,大家准备暂时休息一下,忽然远方传来枪声,那就是红军布下的陷阱,而主导这次突袭之战的,就是张振汉发誓要“活捉”的贺龙。

对于张振汉的部队,贺龙早就做好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因此在这次伏击时也有自己的想法,贺龙此次采用逐个击破的方法,虽然突袭能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但张振汉带领的41师也是一支强劲的部队,等他们反应过来集中作战,对于红军来说就会是一场硬战。

为了减小损失,做到釜底抽薪,贺龙决定采用追个击破的方法,在突袭时就做好准备,将张振汉的军队打乱成一块一块的,减少军队的合作,这样一来红军胜利的希望自然更大。

与红军交手以后,张振汉察觉到不对劲,赶紧让部队转移不要被红军击破,然而他一回头才发现中计了,因为战场的主要几个山头已经被红军占领了,也就是说,在这场战争中,他们不仅失去了先机,还失去了战场优势,他们完全处于劣势。

张振汉不愿意认输,但面对现在的情况他也无力挽回,只能命令部队不断向后退,试图用重火力掩护部队主力离开,可我军早已做好了准备,对张振汉的用兵习惯早有研究,对于战争突发情况也做了预防。

张振汉的各项措施在我军面前不堪一击,大量国民党士兵被我军击毙、俘虏,张振汉作为国民党中“忠心耿耿”的一员,他也不愿意屈服,带着身边的队伍不断向我军反击,直到身边只剩下3000士兵。

活捉国军将领

红军设计智擒国军将领,长征结束后主席却让他重回国军队伍。

面对贺龙布下的天罗地网,张振汉早已回天无力,但他一直不愿意向我军屈服,为了活捉张振汉,贺龙决定再逼他一把,他下令断掉张振汉的电台,让他无法与国军沟通,无法与外界沟通的张振汉陷入绝境,眼看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又无法向外界求援,身边士兵们渐渐失去了希望。

尤其是部下黄伯韬趁机逃离,张振汉本来也准备逃走,然而却被我军发现,直接活捉了。张振汉被活捉后,贺龙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消息,对于国军的高级将领被捕,我军也有自己的决定。

那时候红军虽然战斗意志坚强,但我们的硬件设施真的太过于落后,尤其是电台实在是太过匮乏,因此在活捉张振汉之前,他就做出了一项决定。那就是让他们保护电台。

在活捉国军俘虏之前,贺龙曾给张振汉的部队发过一封电文,其中写明“只要保护好电台,并将其完好的交给红军,则对他们采取优待俘虏政策。”

这个承诺对于绝望中的国军们简直就是救命稻草,他们也按照约定保存好了两台完整的电台,经过红军检测这两台电台一个零件都不少,完全可以正常使用,甚至连国军使用该设备的相关技术人员都被我军俘虏。

这些国军俘虏在红军的有待俘虏政策下,渐渐被我军感动,尤其是在我党思想的影响下,不少技术人员意识到国军不是中国的出路,只有红军才能解救劳苦大众,于是他们也愿意加入红军队伍,成为红军通讯科的一员。

这批国军的通讯技术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红军在通讯技术上的不足,其中不少成员甚至成为了我军的通讯技术骨干。

再说被捕的张振汉,对于张振汉的抗日功绩,我党一向是认可的,因此抓到他以后,一直奉行的是优待俘虏的政策。

张振汉被俘后,贺龙甚至亲自给他倒了一杯水,笑着说:“咱们也是战场上的老朋友了,张师长,你看是你抓我,还是我抓你?”

张振汉并没有回答贺龙的话,他早已心如死灰,因为在不久前一位与他相同军衔的国军被抓后,直接被红军处死,在张振汉看来,他也是必死无疑,因此对贺龙的话完全提不起兴趣。

不过令张振汉没有想到的是,贺龙并没有让人枪毙了他,而是命令卫生部的同志们去拿药给他治伤。这些年与红军对峙,对红军的情况他还是有所耳闻,红军在物资方面一向是缺乏的,大部分士兵都极为节俭,特别是药品方面,不是轻伤的战士们为了节约药品,甚至会拒绝治疗,将药物留给重伤的战士。

在药品如此稀缺的情况下,红军竟然愿意为他治伤,这是多大的胸怀啊?

震惊之余,贺龙又笑着对他说:“我听说你是军官学校炮兵科的学生,在炮兵方面成绩不错,的确是个人才,我们队伍里正好缺乏你这样的人才,你愿不愿意留下来做我们的炮兵教员呢?”

这完全出乎张振汉的预料,红军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给他机会,这让张振汉感动不已,他答应了贺龙的提议,表示自己会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不过在张振汉讲课之初,不少战士反对他的课程,原因无他,张振汉曾经是国军将领,而且还是红军的“手下败将”,这样的人怎么能给红军讲课呢?难保他不会有什么“花花肠子”,对红军造成不利。

对于战士们的想法贺龙也理解,不过他清楚若是一直持有类似的思想,还怎么团结全国群众?怎么学习外部先进的技术知识,于是他把那些反对的红军聚集起来,劝导他们:“知识是没有阶级性的,凡是涉及军事科学、作战,那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不管红军还是白军都可以用。”

这番话让战士们幡然醒悟,也令张振汉再次感受到红军的温暖,他在不久前曾提出回老家种地,因为红军战士们对他上课有些地处情绪,这让他这位炮兵科的优秀人才有些受挫,加上战争给他带来的影响,他有了远离战场,回老家种田的想法。

对于张振汉的想法贺龙表示理解,但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张振汉彻底明白自己的处境。

为红军效力

国军中将被捕后担任红军教导员,却屡次碰壁,贺龙一番话彻底开导他。

得知张振汉有回家的想法后,贺龙亲自找到他,对他说:“你在战争中丢了41军,造成了那么大的损失,你确定回老家后蒋介石会放过你?”

这番话简直醍醐灌顶,蒋介石是什么样的性格他在清楚不过,他回去后必定不好受,还不如留在红军队伍里,将这些兵当做自己的兵,把自己的平生所学交给他们。

红军战士们经过贺龙的教训,上课时发现张振汉是有真才实学的,对他的态度也渐渐好了起来。

1935年11月,由于国民党的大举进攻,我军决定进行突围长征,在开始之前,为了了解更多国军的情况,我军一位团长曾亲自找到张振汉,向他询问国民党在北方的兵力部署,那时候的张振汉在思想上早已向我党靠拢,面对我党的请求,他毫不犹豫将自己清楚的信息告诉了红军。

根据张振汉提供的情报,红军顺势做出了南下湘中,突破江水防线的决定。

红军抵达金沙江时,为了让红军无法过河,国军早已将附近所有的船只收缴一空,面对奔腾的河水,没有船只根本就无法渡河,两万人马在金沙江岸边束手无策。

在这个紧急关头,贺龙赶紧向张振汉请教,对于这种情况,张振汉建议利用岸边的竹子扎竹排过江,此计深得贺龙赞同,于是部队赶紧砍竹子,扎竹筏,很快两万人马顺利过江。

渡过金沙江以后,红军又遇到一个难题,红军进发龙山县城,可遭遇敌军的强烈反抗,红军与敌军激战数日,却始终未能拿下县城。经过分析,是敌军在红军进攻的重要隘口上建立了两座碉堡,在碉堡上架起重型机枪,导致红军突围部队久久不能前进。

数日的战争让红军损失重大,特别是武器方面,我军的迫击炮只剩下两发,这两发炮弹必须命中碉堡红军才有攻下县城的可能。

贺龙找到张振汉,问他能不能将这两座碉堡炸掉,张振汉直接来到前线,通过目测距离,让士兵调整炮位角度,只听见两声炮响,两座碉堡应声倒地,为红军攻城扫平了障碍。

张振汉的一举一动无不在诉说着他对红军的忠心,我军早已将他当做红军的一员,不过在1937年时,毛主席亲自将张振汉请到枣园,给他分析了当前的革命形势,希望他能回到国民党队伍中,利用自己的关系暗中为革命做贡献。

深明大义的张振汉愿意冒着死亡的风险回到国军队伍中,得知张振汉毫发无伤从红军手里回来,蒋介石勃然大怒,要枪毙张振汉,还是军队里将近20位军官政要联名力保,才留住了张振汉的一条命,不过蒋介石也不允许他担任任何国军要职。

这期间张振汉虽然未担任要职,但一直在国军之间游走,与不少军官关系不错,凭借着自己子啊国军内部的关系网,张振汉就下了不少进步人士,还为我党运送过物资,为了支持我党抗日,张振汉更是让妻子变卖家产,买来了阿司匹林等药物送到我军手中。

解放战争时期,张振汉更是努力劝说国军将领起义,裴昌会带领十万将士起义,这其中就有张振汉的功劳。

张振汉为我党做出如此卓越的贡献,我们也没有忘记他长沙解放之后,他就担任湖南人民代表、湖南政协常委等工作。关于张振汉的工作,直到1967年他去世以后,中央才对外宣布。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5...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恨之入骨,也让中日两个民族的关系推到了对立面。八年的抗战在人民...
原创 李...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子,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的父亲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按照正统继承法来说,李世...
原创 诸... 一、诸葛亮,蜀汉最后的光芒 蜀汉在诸葛亮执政时期的策略,简单来言就是四个字:以攻代守。因为魏、蜀、吴...
原创 朱...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被尘封的往事,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那是关于一位年轻皇帝的悲剧——朱允炆,他...
原创 现... 看完了《白话国史》中关于宋元兴亡的这一卷,对宋朝做一个总结。 宋朝多侠客和英雄。 ……然而,这只在二...
原创 龙... 1992年7月28日,一行人专门来到福州,拜访开国少将龙飞虎。见面以后,他们发现龙飞虎虽然已经77岁...
原创 开... 1951年9月上旬的一天清晨,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门外,政治部主任杜平正在惬意地大口呼吸新...
原创 两... 两位美人名字相同,一位嫁给三个皇帝,另一位却生下四个皇帝 我们形容女子貌美时,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原创 他... 1122年,一位辽国将领向宋朝递上降表,然后率军帮助宋军攻打辽国的南京。消息传到开封,宋徽宗非常高兴...
临沂孟良崮-红嫂团建党建的好地... 临沂孟良崮,这片红色的土地,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是新时代党建团建的宝贵资源。作为一处革命历史纪念...
原创 解... 汉朝基本情况: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
原创 王... 他本是四川德昌县贫农家庭中的孩子,五岁起就不得不给地主老财劳作,赚取微薄的报酬。 但却在大学期间,纠...
原创 明... 徐有贞和石亨,这两个夺门之变的大功臣,只风光了3年,就要么被贬,要么被杀了。 朱祁镇也回过神来,意识...
原创 侯... 侯景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大将,作为高欢手下的将领。高欢曾对其有过高度评价,并且也断言他会在自己死后叛乱。...
原创 古... 要想了解古代"秀才""举人"和"进士"这几个头衔的分别,其实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不仅关乎一个人...
原创 此... 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庄子秋水》所说,这四个神马:“一天一千里”,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世界越来...
原创 古... ——【·前言·】——? 在古代,流放是一种严酷的刑罚,不仅囚犯们要承受无尽的痛苦与折磨,就连随行的官...
原创 有... 文正莹 当时中国农村家庭往往是请有学问的亲戚来当家中子弟的启蒙老师,毛主席的启蒙老师文正莹就是毛主席...
原创 廖... 说起蜀国无人可用,每个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经过先主刘备和诸葛亮多年呕心沥血的发展,蜀国...
原创 十... 你知道十大元帅33岁时,哪一位打得军阀何健狂奔3千米吗? 你知道十大元帅33岁时,哪一位身负重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