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玄宗担心儿子夺位,曾一日杀三子,李亨擅自登基后为何甘愿放权
迪丽瓦拉
2025-07-07 17:03:33
0

唐玄宗晚年,保不住首都长安,保不住心爱的杨贵妃,仓皇逃到四川。当太子李亨擅自登基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能做的,只是尴尬地笑了一下,说:我儿能够顺心天地民心,我非常开心。

为了防止李亨登基的法理性不足,被人挑刺,他还赶紧给李亨补办了传位手续,特地派人拿着传位诏书和传国玉玺去送给李亨。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72岁了。

他可能会想起19年前的那个春末,他一天之内杀了自己的3个儿子,其中就包括他的第一任太子,李瑛。

他杀李瑛,是因为害怕太子夺位。他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宫廷斗争中走出来的,太害怕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时隔19年,为什么李亨夺位的时候,他反而松了一口气呢?

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李瑛等三人被杀及李亨擅自登基的前因后果。

一、唐玄宗一日杀三子

开元二十五年的四月,有一天,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突然派人传唤太子李瑛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宫里有盗贼,你们速来救驾!

李瑛带着两个弟弟及大舅子,全副武装地进入宫廷,却和唐玄宗的人迎头碰上,被直接逮捕。唐玄宗怒斥他们意图造反。

原来,武惠妃在传唤李瑛等人进宫救驾的同时,也告诉唐玄宗,太子李瑛要造反,已经披甲入宫了。唐玄宗看到全副武装的兄弟三人,信以为真。李瑛等人百口莫辩。

唐玄宗召来宰相,商量废太子之事。宰相张九龄坚决维护太子,认为太子造反之事证据不足,不应该轻率断案。

唐玄宗心里烦躁,命令他们都退下。唯有李林甫留了下来。

李林甫对唐玄宗说了一句决定李瑛兄弟3人命运的话:废太子是陛下的家事,不需要问外人。

原来,李林甫是武惠妃埋在宰相团队里的棋子。他还不是宰相的时候,为了升官发财,早就暗地里依附了武惠妃,在武惠妃的帮助之下,才得以步步高升。

作为回报,李林甫承诺武惠妃,要帮助武惠妃的儿子寿王夺取太子之位。

这些年来,武惠妃想尽了办法陷害太子。她派出自己的女婿,观察太子李瑛的一举一动,稍微有点错处,便报告给唐玄宗。久而久之,唐玄宗对太子的印象越来越差。

有一次,武惠妃流着眼泪对唐玄宗说,太子想要陷害他们母子,还想要夺取唐玄宗的皇位。唐玄宗信以为真,和宰相商量要废太子。要不是宰相张九龄力保太子,李瑛早就被废了。

武惠妃失败之后,愈挫愈勇,又一直给唐玄宗吹枕边风,说太子李瑛要联合鄂王李瑶及光王李琚造反,在唐玄宗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最后,武惠妃向太子兄弟三人送上致命的一击,即前文说的,传唤太子进宫护驾,转而又告诉唐玄宗,太子披甲闯宫造反。

在李林甫的推波助澜之下,唐玄宗废黜太子李瑛,并在把这兄弟三人全部杀死。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震惊世人。无论是大臣还是民间百姓,都纷纷为这三人可惜。

二、李亨擅自登基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势如破竹,第二年就杀到了长安城附近。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垂垂老矣,再无心力面对这种复杂而又危险的局面。他萌生了禅位给太子李亨的念头。

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一听到唐玄宗有禅位的想法,惊出一身冷汗:他与太子素来不和,多次陷害太子。若太子登基,他岂还有命在?

杨国忠赶紧联系杨贵妃,让杨贵妃做唐玄宗的思想工作。

在杨贵妃的眼泪攻势之下,唐玄宗放弃了禅位的打算,并宣布要与长安共存亡,甚至声称要御驾亲征。

说完这些话之后,唐玄宗回到宫里,立刻安排逃离长安的事项。第二天,很多被唐玄宗前一日的话感染的大臣和将士来到皇宫,才发现,唐玄宗已经带着后妃和儿女逃走了。

唐玄宗的逃亡之路,并不顺利。一行人来到马嵬坡的时候,禁军发难,杀死了杨国忠,并逼着唐玄宗处置杨贵妃。

唐玄宗为了保命,下令勒死杨贵妃,结束了他们11年的爱情。

唐玄宗正想继续逃亡,又被百姓拦住了。领头的父老哭着请求唐玄宗不要抛弃中原,希望唐玄宗能留下来,带领臣民们重整河山。

只想着赶紧逃命的唐玄宗,赶紧让太子李亨留下来应付百姓。自此,唐玄宗和李亨分道扬镳,李亨带着一部分人利留在中原安抚人心,而唐玄宗继续逃往四川。

一口气逃到四川,确认安全之后,唐玄宗终于松了一口气,并开始着手安排平叛事宜。

他把太子李亨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并且还精心做了制衡的工作,封其他几个儿子为各地的节度使,以防止太子一家独大。

在唐玄宗的旨意发出的同时,太子李亨一行人已经艰难地来到灵武,李亨登基为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到唐玄宗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没有震怒,而是无奈地笑了一下,对身边人说:我儿子顺应天地民心,我很开心。

他没有丝毫夺回权力的打算,而是直接放权,派人给李亨补送了传位诏书和传国玉玺,并告诉李亨:从今往后,他再也不管事了,李亨只需把平叛进程通知他一下就可以。等收复两京,回到长安,他连报告都不看了。

唐玄宗彻底放权给了李亨。就连后来回到长安,他也安心养老,再也没有掺和过朝政之事。

三、唐玄宗为何对李瑛和李亨区别对待

唐玄宗的第一任太子李瑛,仅仅是被人诬告造反,唐玄宗甚至都不愿意查清前因后果,就把太子和另外两个儿子全杀了,一日杀三子。

而唐玄宗的第二任太子李亨,直接在不经过唐玄宗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登基称帝,架空了唐玄宗,唐玄宗却甘愿放权,还帮助李亨加强他的正统性。

时隔19年,唐玄宗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呢?他为什么对两任太子区别对待?

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 其一,唐玄宗的处境不同。

李瑛被诬告造反的时候,还是开元年间。唐玄宗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打造了著名的开元盛世。作为一个几乎人人称赞的明君,唐玄宗的威望极高,几乎说一不二。

他要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做不到的。

当他听说太子造反,对他而言,杀一个太子,简直是一件太过于容易的事情,只需要一声令下,无人可以反抗。

事后唐玄宗的一系列举动证明,他对于一日杀三子之事,也是颇为后悔的。

所以,唐玄宗把李瑛的5个儿子交给了自己因毁容而无缘太子之位的李琮,命令李琮精心抚养,且从未把这5个孩子当成罪人之后,而是照常给他们封爵。

而由于李瑛的悲剧在前,唐玄宗对于新任太子李亨,虽然也极尽打压,唯恐这个太子也有夺位之心,对他造成威胁。但是,当大臣们对太子的攻击,真正打击到太子本人的时候,唐玄宗就会立刻叫停,避免李瑛的悲剧重演。

只不过,那时候的唐玄宗,大权在握,想要杀死3个儿子,实在是太过容易,没有人可以制衡他,没有人可以反抗他,所以才造成了一日杀三子的悲剧。

而当李亨擅自登基的时候,唐玄宗的处境完全变了。

他刚如丧家之犬一般逃到四川,面对的是山河破碎的局面,极有可能国破家亡。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有余力去阻止太子登基么?

或许唐玄宗的威望仍在,如果他拒绝不承认李亨的皇帝之位,也会有人响应他的号召。

但是国难当前,皇家父子反目成仇,自己先内讧的话,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很有可能,唐玄宗就要成为亡国之君了。

唐玄宗固然已经老糊涂了,但是在面对或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的时候,他终究还是选择了以大局为重,全力支持李亨平叛。

他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 其二,唐玄宗的心境不同。

李瑛被诬告造反的时候,唐玄宗53岁。虽然以唐朝的平均寿命而言,他已经不算年轻,但是唐玄宗本人还自觉年富力强,身体倍儿棒。

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朝政的掌控欲,是非常强的,绝对不允许有人挑战他的权威。

与此同时,武惠妃又在他的身边,时时刻刻说着太子的不好。太子的母亲早已失宠,又早逝,本来唐玄宗对太子的感情就淡了,被爱妃这么一鼓动,他对太子,就更加不满了。

唐玄宗本人,又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宫廷斗争中登上皇位的。他太知道宫廷斗争是多么地血腥,被赶下皇位的皇帝,结局有可能有多悲惨。

极致的掌控欲,对李瑛积攒已久的不满,以及对被人赶下皇位的惶恐不安,这几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对竟然敢触怒天威的李瑛兄弟无比愤怒,唯有杀之而后快。

而在李瑛被杀之后,随着唐玄宗年纪渐长,他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唐玄宗渐渐变得倦怠,不愿意再管朝政之事,只不过帝王的本能让他仍然占据着皇帝之位,不肯轻易传给太子。

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前,唐玄宗已经摆烂很多年了。

安史之乱发生之后,眼看大军兵临城下,唐玄宗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不想承担这个责任,不想再处理这么复杂的局面,想直接传位给太子,让太子去面对这个艰难的处境。

在杨贵妃的眼泪攻势之下改变了主意之后的唐玄宗,也没有了直面困境的勇气,而是直接选择了逃跑。

或许,当李亨登基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还松了一口气吧。总算不用自己来处理这个一不小心就会亡国的老大难题了。

四、写在最后

唐玄宗晚年,处于一种极度矛盾的状态。

他已经年老倦怠,不想费心费力,不想管太多的事,不想处理太复杂的问题。

可是他的帝王天性,又让他不愿意轻易放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晚年的唐玄宗,经常在知道臣下在糊弄自己的情况下,自欺欺人地选择了相信。

当民间遭受水灾的时候,宰相只要给他献上一颗丰满的稻穗,告诉他收成很好,他立刻就当做灾难不存在了。可是当宰相离去之后,他会向高力士表达自己的怀疑。

当很多人都告诉他安禄山必反的时候,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他如此放任安禄山,多半要出事的。可是重新任命几大节度使,实在是太麻烦了,他一点都不想费这个心。所以,他放任安禄山,直到安史之乱发生。

只能说,唐玄宗这种心态,实在不该是一个皇帝该有的状态。他既不想费心管事,又舍不得退位放权,最终害惨了大唐江山。

他还不如早早传位,自己颐养天年呢。

你觉得是不是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二...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秦皇陵兵马俑被发现以来,一直就震撼着世界,更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二十世纪...
资阳蒙溪河史前文化遗址群或将改...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考古的发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先民生活的认知。四川资阳蒙溪河文化遗址,这一沉睡了5万...
原创 2...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原创 党...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关于少数民族的分类,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但这个...
原创 从... 他出生于湖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法律系的学生,一毕业就拥有了令人艳羡不已的外交部工作。 他...
原创 《... 《三国演义》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等等,每一个...
原创 1... 1、最短的战争:38分钟灭一国,连枪炮都没用上 1896年,英国与非洲小国桑给巴尔爆发了一场“史上...
原创 加... 2023年2月底,加拿大政府宣布跟随美国政策禁用国际移动端应用TikTok,不过这条新闻并不会令人感...
原创 出... 公孙瓒出身贵族,仪表堂堂,威武雄壮,聪明有学识,可以说是一枚很有才气的帅哥。与刘备、刘德然一起曾就学...
原创 谁... 因工作需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盐业历史,找到一本《盐宗史话:先秦卷》,一本百六十多页的小书。读起来还挺有...
原创 明... 明朝皇室的爵位制度,分成了以下8个等级: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
原创 “... 戈尔巴乔夫死了。 由于常年淡出舆论视线,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他,甚至还有很多人都认为他早就去世。但真相...
原创 明... 张献忠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坚定的明朝反对者,明朝的灭亡他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张献忠...
原创 不... 1982年,一位已经九十岁的老人时隔二十多年后第二次向中央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几个月后,他的入党申请书...
原创 一... 唐朝有两个“军神”,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
原创 《... 公元1572年,隆庆皇帝朱载坖腰酸腿软,太医婉转告诫道:“陛下龙体要紧,暂停房事为宜。” 朱载坖撇嘴...
原创 中... 古装剧,作为电视剧的一大重要类型,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众多,各种题材的故事层出不穷,...
第三次“瓜分狂潮”,谁在肢解2... 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瓜分欧洲成为未来的重要议题。这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历史的车...
原创 秦... 《西江月·秦琼》曾言:“文韬武略奇谋,江山社稷胸腹。”隋唐之际,秦琼大名响彻一方,南征北战间,秦琼战...
原创 清... 前言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杉鬓发焦。——杜荀鹤 能被称之为强国,军事力量必须强悍,比如俄罗斯,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