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玄宗担心儿子夺位,曾一日杀三子,李亨擅自登基后为何甘愿放权
迪丽瓦拉
2025-07-07 17:03:33
0

唐玄宗晚年,保不住首都长安,保不住心爱的杨贵妃,仓皇逃到四川。当太子李亨擅自登基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能做的,只是尴尬地笑了一下,说:我儿能够顺心天地民心,我非常开心。

为了防止李亨登基的法理性不足,被人挑刺,他还赶紧给李亨补办了传位手续,特地派人拿着传位诏书和传国玉玺去送给李亨。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72岁了。

他可能会想起19年前的那个春末,他一天之内杀了自己的3个儿子,其中就包括他的第一任太子,李瑛。

他杀李瑛,是因为害怕太子夺位。他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宫廷斗争中走出来的,太害怕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时隔19年,为什么李亨夺位的时候,他反而松了一口气呢?

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李瑛等三人被杀及李亨擅自登基的前因后果。

一、唐玄宗一日杀三子

开元二十五年的四月,有一天,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突然派人传唤太子李瑛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宫里有盗贼,你们速来救驾!

李瑛带着两个弟弟及大舅子,全副武装地进入宫廷,却和唐玄宗的人迎头碰上,被直接逮捕。唐玄宗怒斥他们意图造反。

原来,武惠妃在传唤李瑛等人进宫救驾的同时,也告诉唐玄宗,太子李瑛要造反,已经披甲入宫了。唐玄宗看到全副武装的兄弟三人,信以为真。李瑛等人百口莫辩。

唐玄宗召来宰相,商量废太子之事。宰相张九龄坚决维护太子,认为太子造反之事证据不足,不应该轻率断案。

唐玄宗心里烦躁,命令他们都退下。唯有李林甫留了下来。

李林甫对唐玄宗说了一句决定李瑛兄弟3人命运的话:废太子是陛下的家事,不需要问外人。

原来,李林甫是武惠妃埋在宰相团队里的棋子。他还不是宰相的时候,为了升官发财,早就暗地里依附了武惠妃,在武惠妃的帮助之下,才得以步步高升。

作为回报,李林甫承诺武惠妃,要帮助武惠妃的儿子寿王夺取太子之位。

这些年来,武惠妃想尽了办法陷害太子。她派出自己的女婿,观察太子李瑛的一举一动,稍微有点错处,便报告给唐玄宗。久而久之,唐玄宗对太子的印象越来越差。

有一次,武惠妃流着眼泪对唐玄宗说,太子想要陷害他们母子,还想要夺取唐玄宗的皇位。唐玄宗信以为真,和宰相商量要废太子。要不是宰相张九龄力保太子,李瑛早就被废了。

武惠妃失败之后,愈挫愈勇,又一直给唐玄宗吹枕边风,说太子李瑛要联合鄂王李瑶及光王李琚造反,在唐玄宗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最后,武惠妃向太子兄弟三人送上致命的一击,即前文说的,传唤太子进宫护驾,转而又告诉唐玄宗,太子披甲闯宫造反。

在李林甫的推波助澜之下,唐玄宗废黜太子李瑛,并在把这兄弟三人全部杀死。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震惊世人。无论是大臣还是民间百姓,都纷纷为这三人可惜。

二、李亨擅自登基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势如破竹,第二年就杀到了长安城附近。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垂垂老矣,再无心力面对这种复杂而又危险的局面。他萌生了禅位给太子李亨的念头。

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一听到唐玄宗有禅位的想法,惊出一身冷汗:他与太子素来不和,多次陷害太子。若太子登基,他岂还有命在?

杨国忠赶紧联系杨贵妃,让杨贵妃做唐玄宗的思想工作。

在杨贵妃的眼泪攻势之下,唐玄宗放弃了禅位的打算,并宣布要与长安共存亡,甚至声称要御驾亲征。

说完这些话之后,唐玄宗回到宫里,立刻安排逃离长安的事项。第二天,很多被唐玄宗前一日的话感染的大臣和将士来到皇宫,才发现,唐玄宗已经带着后妃和儿女逃走了。

唐玄宗的逃亡之路,并不顺利。一行人来到马嵬坡的时候,禁军发难,杀死了杨国忠,并逼着唐玄宗处置杨贵妃。

唐玄宗为了保命,下令勒死杨贵妃,结束了他们11年的爱情。

唐玄宗正想继续逃亡,又被百姓拦住了。领头的父老哭着请求唐玄宗不要抛弃中原,希望唐玄宗能留下来,带领臣民们重整河山。

只想着赶紧逃命的唐玄宗,赶紧让太子李亨留下来应付百姓。自此,唐玄宗和李亨分道扬镳,李亨带着一部分人利留在中原安抚人心,而唐玄宗继续逃往四川。

一口气逃到四川,确认安全之后,唐玄宗终于松了一口气,并开始着手安排平叛事宜。

他把太子李亨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并且还精心做了制衡的工作,封其他几个儿子为各地的节度使,以防止太子一家独大。

在唐玄宗的旨意发出的同时,太子李亨一行人已经艰难地来到灵武,李亨登基为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到唐玄宗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没有震怒,而是无奈地笑了一下,对身边人说:我儿子顺应天地民心,我很开心。

他没有丝毫夺回权力的打算,而是直接放权,派人给李亨补送了传位诏书和传国玉玺,并告诉李亨:从今往后,他再也不管事了,李亨只需把平叛进程通知他一下就可以。等收复两京,回到长安,他连报告都不看了。

唐玄宗彻底放权给了李亨。就连后来回到长安,他也安心养老,再也没有掺和过朝政之事。

三、唐玄宗为何对李瑛和李亨区别对待

唐玄宗的第一任太子李瑛,仅仅是被人诬告造反,唐玄宗甚至都不愿意查清前因后果,就把太子和另外两个儿子全杀了,一日杀三子。

而唐玄宗的第二任太子李亨,直接在不经过唐玄宗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登基称帝,架空了唐玄宗,唐玄宗却甘愿放权,还帮助李亨加强他的正统性。

时隔19年,唐玄宗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呢?他为什么对两任太子区别对待?

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 其一,唐玄宗的处境不同。

李瑛被诬告造反的时候,还是开元年间。唐玄宗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打造了著名的开元盛世。作为一个几乎人人称赞的明君,唐玄宗的威望极高,几乎说一不二。

他要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做不到的。

当他听说太子造反,对他而言,杀一个太子,简直是一件太过于容易的事情,只需要一声令下,无人可以反抗。

事后唐玄宗的一系列举动证明,他对于一日杀三子之事,也是颇为后悔的。

所以,唐玄宗把李瑛的5个儿子交给了自己因毁容而无缘太子之位的李琮,命令李琮精心抚养,且从未把这5个孩子当成罪人之后,而是照常给他们封爵。

而由于李瑛的悲剧在前,唐玄宗对于新任太子李亨,虽然也极尽打压,唯恐这个太子也有夺位之心,对他造成威胁。但是,当大臣们对太子的攻击,真正打击到太子本人的时候,唐玄宗就会立刻叫停,避免李瑛的悲剧重演。

只不过,那时候的唐玄宗,大权在握,想要杀死3个儿子,实在是太过容易,没有人可以制衡他,没有人可以反抗他,所以才造成了一日杀三子的悲剧。

而当李亨擅自登基的时候,唐玄宗的处境完全变了。

他刚如丧家之犬一般逃到四川,面对的是山河破碎的局面,极有可能国破家亡。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有余力去阻止太子登基么?

或许唐玄宗的威望仍在,如果他拒绝不承认李亨的皇帝之位,也会有人响应他的号召。

但是国难当前,皇家父子反目成仇,自己先内讧的话,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很有可能,唐玄宗就要成为亡国之君了。

唐玄宗固然已经老糊涂了,但是在面对或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的时候,他终究还是选择了以大局为重,全力支持李亨平叛。

他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 其二,唐玄宗的心境不同。

李瑛被诬告造反的时候,唐玄宗53岁。虽然以唐朝的平均寿命而言,他已经不算年轻,但是唐玄宗本人还自觉年富力强,身体倍儿棒。

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朝政的掌控欲,是非常强的,绝对不允许有人挑战他的权威。

与此同时,武惠妃又在他的身边,时时刻刻说着太子的不好。太子的母亲早已失宠,又早逝,本来唐玄宗对太子的感情就淡了,被爱妃这么一鼓动,他对太子,就更加不满了。

唐玄宗本人,又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宫廷斗争中登上皇位的。他太知道宫廷斗争是多么地血腥,被赶下皇位的皇帝,结局有可能有多悲惨。

极致的掌控欲,对李瑛积攒已久的不满,以及对被人赶下皇位的惶恐不安,这几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对竟然敢触怒天威的李瑛兄弟无比愤怒,唯有杀之而后快。

而在李瑛被杀之后,随着唐玄宗年纪渐长,他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唐玄宗渐渐变得倦怠,不愿意再管朝政之事,只不过帝王的本能让他仍然占据着皇帝之位,不肯轻易传给太子。

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前,唐玄宗已经摆烂很多年了。

安史之乱发生之后,眼看大军兵临城下,唐玄宗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不想承担这个责任,不想再处理这么复杂的局面,想直接传位给太子,让太子去面对这个艰难的处境。

在杨贵妃的眼泪攻势之下改变了主意之后的唐玄宗,也没有了直面困境的勇气,而是直接选择了逃跑。

或许,当李亨登基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还松了一口气吧。总算不用自己来处理这个一不小心就会亡国的老大难题了。

四、写在最后

唐玄宗晚年,处于一种极度矛盾的状态。

他已经年老倦怠,不想费心费力,不想管太多的事,不想处理太复杂的问题。

可是他的帝王天性,又让他不愿意轻易放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晚年的唐玄宗,经常在知道臣下在糊弄自己的情况下,自欺欺人地选择了相信。

当民间遭受水灾的时候,宰相只要给他献上一颗丰满的稻穗,告诉他收成很好,他立刻就当做灾难不存在了。可是当宰相离去之后,他会向高力士表达自己的怀疑。

当很多人都告诉他安禄山必反的时候,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他如此放任安禄山,多半要出事的。可是重新任命几大节度使,实在是太麻烦了,他一点都不想费这个心。所以,他放任安禄山,直到安史之乱发生。

只能说,唐玄宗这种心态,实在不该是一个皇帝该有的状态。他既不想费心管事,又舍不得退位放权,最终害惨了大唐江山。

他还不如早早传位,自己颐养天年呢。

你觉得是不是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张飞张三爷可能是吕布天生的克星。虎牢关下,不可一世的吕布自认为能够以一己之力便摧毁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军...
原创 老... 作为一个拥有极大的称霸全球野心的国家,美国近些年来在背地里搞出了许多令人所不齿的小动作。 可这样一个...
原创 给... 众所周知,老蒋此人睚眦必报,许多反对、得罪他的人,或多或少遭到了他的报复。“山东王”韩复榘,明面上他...
原创 犯...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与汉武帝是经常被并列提起的两位“千古一帝”,史称“秦皇汉武”。秦始皇与汉武帝对中...
原创 叶... 1991年12月25日晚,时任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
原创 霍... 霍去病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记载只有简单的一句“病死”,野史有说是打仗时感染瘟疫,但瘟疫会传染,没...
原创 女... 女儿国的男人都去哪了?原著中一句话说明真相,吓得唐僧不敢留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原创 中... 1946年6月,蒋军调动11个军26个师和湖北、河南保安团,共38万人,将中原军区压缩在以宣化店为中...
原创 真...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其延续了近三百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原创 魏... 明粉中流传这么一句话,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 魏忠贤有这么大能力吗?这个说法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
重庆学子三下乡:英雄可以无名 ... 重庆7月8日电(通讯员:官尚青 包艳玲) 为缅怀红军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让党史学...
原创 清... 提到清朝官员的生活,你可能会想象他们每天早起上朝,忙于处理政务。但你知道吗,对他们来说,真正累人的其...
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脉动 行唐,一个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的古老县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历史的回声与现...
原创 1... 1953年北京胡同里一个叫文绣的妇女因为心脏病去世,而他的丈夫是一位环卫工人,曾经也是一位国民党人。...
原创 原... 文/炎心 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在中国的历史中,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在中国皇帝的...
原创 丁... 丁谓:其才堪为相,小人无肚量 很早就知道这个丁谓,他被后人称为“溜须宰相”,从字面上一看就知道是个奸...
原创 亮... 当年,身为汉人的曾国藩为何能够身居高位?为何湖南人出身的巡抚占到全国巡抚总数的一半?是因为曾国藩才华...
原创 在... 魏惠王魏罃在位52年,魏国从中原霸主的位置跌落,国家实力急转直下,后期不得不苟延残喘。这与他的性格、...
原创 宋... 包拯列传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县(今安徽省肥东县)人,北宋名臣。 铁面无私...
原创 陈... 陈金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应城,后迁徙到武昌去居住,于成化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婺源知县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