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
中国历史上这么多夺取天下的英雄豪杰,但是谁的夺天下之路最艰难?你以为是刘邦?或者王莽?还是刘秀?还是说唐朝的李世民,明朝的朱元璋?错了都不是!小编不是否定他们的建功立业,不过最多他们也就花了十几年就能统一天下,和这个人一比也不过是小意思,他就是魏武帝曹操!
从客观来讲,曹操这人的确是雄韬武略,文武双全。无论是兵法、文学、谋略、书法、武艺都无一不通,可谓是天才,论综合能力,可以说曹操是强过刘备和孙权的。然而他辛苦了大半辈子,都没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只能将这统一天下的大任交给了后代完成。
曹操为何夺取天下这么难?当然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要知道曹操可是孙吴兵法的杰出传人,光是评价他的军事能力都可以排在古代历史军事家的前10。根据《汉书·艺文志》上面的记载,兵家也是分为四种形式,即兵形势家、兵权谋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
曹操属于兵权谋家,而且还是宗师级别那种,因为他不但是领悟到兵权谋家的道理,更是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最经典的就是他的“诡谲论”:指在战场上,要用奇招妙计,用计谋去迷惑敌人,因敌制变。曹操从不打无准备的仗,要先出兵进攻,首先要有谋略,要用这些出其不意,变化无穷,灵活多样的奇谋异策,形成对自己有益的局势,再抓住敌人的漏洞,一举制胜。
曹操为何夺取天下这么难?也不是因为地势问题。虽然曹操起于兖豫,常常位于内线作战,经常会遇到四面楚歌的情况,要想找到有回旋的机会,的确是很难,但是对于像曹操或者荀彧、郭嘉这种A+级别的战略家来说,完全不是无解之题。那么难道是因为名声不够出名?名声这东西是可以自己宣传出来的,就像刘邦朱元璋那样自己打造自己的名声。那么曹操为何花了34年却只得到一个三分天下中的一份呢?
首先,曹操身处的时代背景太复杂。像汉朝、大唐这样的朝代都是处在短命又残暴的王朝之后,比如秦朝的严酷刑法。隋唐也是好大喜功,搞得百姓怨恨连连。前朝根基不稳定,百姓们又遭受过苦难,这民心自然而然就向着新的王朝。
但曹操就倒霉了,他要挑战的是那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汉王朝,百姓早就习惯了汉王朝的统治,日子过得也是很稳定,除了汉代末代皇帝刘协过的不像话之外,其他皇帝还是做得有模有样的。而且东汉末年的刘氏王朝,虽然说是乱到极点,但也没有发生过残暴或者腐朽的统治。汉桓帝和汉灵帝虽然昏庸,但比起夏桀商纣秦二世,还算好的了。
所以天下就算大乱,大家也多是怪罪于宦官和董卓身上,也并没有过多将错过放在刘氏身上,就算刘氏之后再也没有权威能力统治天下,但是也没有人有合适的理由取而代之,更何况汉室后人这么多,比如刘秀、刘表和刘备等等,这些有能之人更是遍布天下,谁敢说复兴汉室是不可能的事情呢?
这下矛盾也出来了,虽然刘氏现在还没有能力平定乱世,统一天下,但是曹操等有能之人也没有理由可以统一天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曹操是一个都没占住。即便最开始曹操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创造了一些时势,但是这权利扩张一旦触及到汉室皇权,那曹操马上就变成了“乱臣贼子”。毕竟汉室才是正儿八经的正位。再加上刘备和孙权结盟,许都城内一天都不得安宁,就连最后自己非常信赖的心腹荀彧都背弃了他,曹操瞬间失去时势,内外压力巨大,哪还有精力统一天下。
总之这名不正言不顺的,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无论是四面八方还是朝廷上都有针对曹操的敌人;还有刘备和孙权占据一方对曹操虎视眈眈着。曹操只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和那一点点运气在这天下群雄中冒出头来,简直是太辛苦了。即便是继承了孙武兵法,即便自己文学武功略不世出,却还是得来一个乱臣贼子的称号。那种耗尽心血、殚心竭虑的筹划天下,却落得这种结局,心酸呀,太心酸了。
怪不得曹操说出一句特别委屈的话:“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统一北方这么艰难的事情,袁绍做不了,刘备也不行,孙权更做不来,所以历史只得让曹操来担当这一责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历史,则更是身不由己的。
其实吧,有句话说得好,成者王侯败者寇,要知道能在这么多谋略家们脱颖而出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一旦坐上皇位,便请来文笔特好的文人才子,给自己脸上贴金,将自己往好的写,将对手往黑的写。但曹操就不同了,他哪有这种闲工夫搞这些,更没想去称帝,结果就轮到被别人黑的下场了吧,古往今来,无论隋唐宋明,哪个皇帝这位置坐得是干净的呢,你不知道不代表没有,只是没写出来罢了。
如果说曹操是贼人的话,那么历史上很多开国皇帝也和贼差不多了,你看刘邦,当初的关中不还是自己抢过来才称的王吗?你看那王莽,建立新朝还不是基于抢夺西汉江山的基础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