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泽东去训练场,拳击蒋介石画像:老朋友好久不见,我也打你两下
迪丽瓦拉
2025-07-07 19:34:21
0

前言

北京西郊射击场彩旗飘扬,毛泽东开天辟地地举起了神枪手的枪,面对画有蒋介石头像的沙袋,毛泽东开心地哈哈大笑。

这一切都和一九六四全军大比武有关,我们将目光汇聚到现场,那里精彩不断。

大比武,显英雄

1964年6月10日,国事缠身的毛泽东正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贺龙向毛泽东汇报部队军事训练出现的喜人形势,这引起了毛泽东浓厚的兴趣。

还向毛泽东汇报了一支部队的训练方法,引起了毛泽东特别的关注。

人民解放军中一位副连长郭兴福,用自己的方式来训练指导战士,他在训练场上说道:“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人民要爱、要和,对敌人要狠!”

说着拿起一支步枪,上好刺刀对准茅草人讲解道:“看见敌人就要狠狠地刺,狠狠地打,也可以用军锹砍,能用手榴弹砸,还可以夺过敌人的武器消灭他,就算是赤手空拳,掐也要吧敌人掐死,对敌人就是要狠!”

图丨郭兴福创造出独特的训练方法

随后,毛泽东在一份反映比武、练兵情况的简报上批阅道:“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

毛泽东的批示很快传给了贺龙,事出突然,时间紧迫,身在北京的贺龙紧急和身在济南的罗瑞卿通过电话商定,安排毛泽东观看比武的具体事项。

罗瑞卿立即回北京组织汇报表演,张宗逊组织济南军区的人员。

一时间动员大会出现在各个部队的训练场上:我们能有机会直接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这是我们表演分队全体同志的最大光荣,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的最大光荣。

“我们要以万分感激的心情,感谢党中央、感谢毛主席!”

顿时“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了全国各地的训练场。

当时中央工作会议正在召开,毛泽东在6月2日的会上说:“12日闭会可能不行,15日和16日两天可看军事表演。”

毛泽东要求,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一同前往练兵场。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练兵表演,观演阵容更是空前强大,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中央领导,连同各大中央局省委书记全部出席。

刚刚落座的毛泽东环顾四周,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最后一拍桌子说道:“让蔡畅、邓颖超、王光美、郝志平这些妇女界的领袖也来看看,来看看我们的人民解放军这几年的训练成果呀!”

1964年6月15日下午三点,北京西郊射击场上,彩旗飘扬,军容雄壮。

来自全军各部队的军事技术尖子汇聚北京,连续两天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军事训练成果。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在北京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各省、市、自治区领导数百人齐聚。

这也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的一次空前大检阅。

总参谋长罗瑞卿担任现场总指挥,毛泽东检阅,军事表演正式开始。

第一项展示就是步枪的快速射击,在向毛泽东介绍了表演科目的要求后,一串清脆的枪声响起,两名枪手对一百五十米外的八十个钢板胸靶的快速射击开始了。

一个个靶子纷纷落地,弹无虚发,主席台上掌声雷动,毛泽东放下望远镜连连鼓掌,开心地称赞道:“打得好!打得好!”

宋世哲专门训练的这种应用射击,在实战中特别有名,他的最好记录是用四十发子弹,四十秒钟,把四十个钢板靶全部打倒,其中还包括换装弹夹三次。

也就是说,假如一个班的敌人在一百五十米距离上发起攻击,宋世哲不到一分钟就足以让这些敌人丧失战斗力,根本无法冲到面前。

射击完毕,毛泽东让工作人员把枪拿过来看看,刚刚表演完的神枪手宋世哲跑步上台,双手呈上自己的枪。

罗瑞卿接过枪交给了毛泽东,并介绍说:“这是国产的,打得快、打得准、性能好、一九六三年装备到了部队,我们打了几十年的仗,都没有用过这么好的枪。”

毛泽东接过枪,仔细地端详着枪的各个部位,突然毛泽东把枪举了起来,枪托立马顶实了肩窝,右腮贴住枪壁,一个干净利落的举枪瞄准动作就完成了。

就在这一瞬间,摄影师留下了毛泽东唯一的一张持枪照片。

反观罗瑞卿大将一直骄傲地跟毛主席讲:“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枪支,比小鬼子的三八大盖,比汉阳造要好太多了。”

刚向毛泽东汇报完毕,回过头来就问这把枪的主人宋世哲:“这把枪打的准不准呀!”

宋世哲立马回答道:“报告首长,非常准!”

毛泽东听了宋世哲的回答,哈哈大笑起来说:“我们自己生产的枪支一定打得准!”

后来,宋世哲使用的这支枪,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他所使用的正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是苏联s k s 半自动步枪的仿制品,它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制式列装的半自动步枪。

这支枪所击发的弹头,在一千五百米距离处仍具有杀伤力,在当时被称为“护国利器”。

枪是军人的第二生命,神枪手是无数军人的最高荣誉和追求,为了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战士们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训练定力,将水壶挂在枪上更是小儿科,但由于子弹有限,所有的战士们只能拿着空枪练习。

在当时所有的战士都要练习一个动作,叫做:瞄准击发联动。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一直练习瞄准、击发这两个动作,到最后再把两个动作连起来动。

讲到这里就会有人好奇,瞄准、击发这么简单的动作还要怎么练?

其实在那个时候就有一种说法,必须要练到用筷子夹肉这个程度才算合格。

怎么解释呢?意思是夹肉前先要用眼睛瞄准,再用筷子将肉夹起来,自然而然地送入嘴中,打枪也是一个道理,变成下意识反应就是胜利。

在单兵比武中,有一项卧倒射击的科目,不论是什么样的地形地貌,在发现射击目标后,必须用最短时间完成卧倒射击动作。

射击时枪的后坐力由全身承担,稳度和速度成为训练的两个核心要求。

为了达到训练目标,当时专门找到一个废料场,那里的地面全部都是碎石,指挥员一下达“卧倒”的口令后,所有人员都用了最快的速度趴下,瞬间所有人的衣服上都沾上了自己血液。

众所周知,想要在大比武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流汗外,还要流血。

高强度的训练成绩显著,当时闻名全军的神枪手四连有上百名神枪手,其中特等射手占一半以上。

射击的精准度是射击场上考核的重点,一次次百步穿杨的射击表演,毛泽东看在眼里,不停地站起来鼓掌。

开国上将杨德智对毛主席说:“我们没有那么多子弹,一颗子弹能换三个鸡蛋。”

杨勇上将则说道:“一颗子弹要两毛钱!”

毛泽东一边鼓掌,一边说:“子弹可以多造一些,平时多用一些子弹,打起仗来就省子弹了,打的准了嘛!”

这场在北京西郊举行的射击场大比武,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这张合影超乎一般的照片,它长八点九米,宽零点九六米,照片上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彭真、贺龙、陈毅等九十多位党政军领导人,加上官兵近一千人,场面极为壮观震撼。

陈毅元帅是会场最后一个入场的,因为他的腿曾经受过伤,只能拄着拐杖,戴了一副墨镜和一个礼帽。

当陈毅的车停稳以后,全场所有的中央领导人全部站起来迎接。

毛泽东还说了一句话:“陈老总,这儿坐!”

为什么毛泽东对陈毅如此照顾,原因就是陈毅在腿部有伤的情况下,还坚持训练战士,一丝不苟地传授战场技能,这才烙下了病根。

试看天下谁能敌

山东烟台是中国海防的重要点位,当时烟台海岸线上的渔民不论男女,都成立了民兵队伍。

他们每天背着枪出海捕鱼,在浩瀚的大海上也不忘练兵。

在当时的海面上时不时会有海带漂浮起来,民兵队伍就把这些浮漂当做靶子,这样一来随时随地都能开展练兵运动。

渤海湾的民兵大练兵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到一九六四年达到高潮。

民兵劳动和练武结合,平时是民,战时就是兵。

如果将烟台比作首都北京的东大门,那么崆峒岛就是这扇门上的门闩,当时岛上每天都有民兵巡逻站岗,装备基本与驻岛部队一样。

在那个时代,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贼心不死,经常派出小股敌特袭扰沿海地区。

所以在当时就成立了民兵少年班,还在学校上学的学生下课之后,就开始锻炼臂力,以备将来使用枪支打下基础。

一九六四年六月初,地方各级政府为了这次全民大比武,开始积极选拔各个地区最优秀的民兵组织和个人,其中就有非常出名的“吕永顺祖孙三代齐上阵”。

吕永顺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道:“当时家人都出海了,我那个时候在学校里上课,而我父亲在远洋作业,当地的武装部直接派车将我父亲接回烟台,没有人知道我们要干什么,谁也不该告诉我们,只知道我们一家是去济南。”

吕永顺随着祖父和父亲到了济南,进入了一处部队驻地,来自各地的优秀民兵汇集在此,展开了为期一周多的训练。

训练的项目就是射击,一百米的头靶,一百五十米的胸环靶,二百米的精度靶,这些都是每天的必训科目。

后来在济南举行了山东民兵比武大会,为期二十多天的民兵比武中,一千三百多名选手进行了二十多个项目的比赛。

1964年6月11日,吕永顺一家三代跟随大部队进京,参加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检阅的大比武,这成为他此生的骄傲。

吕永顺后来回忆道:“当年参加大比武的时候,我爷爷打得比我慢,我当时还是个小孩儿既没有压力,也不在乎这个事儿,等我的目标打完了以后,我发现爷爷那里还有个目标,我就顺手帮他也打了一个。”

当年的祖孙三代中,爷爷吕其喜六十一岁,父亲吕志玉三十三岁,孙子吕永顺只有十四岁。

表演结束后,毛泽东关切地问身边的罗瑞卿:“给他们照相了没有?”

罗瑞卿对毛泽东说道:“请主席放心,都已经照好了。”

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训练,一旦有军情便武装起来成为军人,因为毛主席观念一直是:“兵民是胜利之本。”

兵就是军队,民就是广大的人群,所以毛泽东当时一直强调民兵一致,主张全民皆兵,这是这是毛泽东的一个思想,也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一个创造。

在济南军区出了名女性神枪手刘延凤,也来北京参加了这场全民大比武。

心情激动的刘延凤使劲地稳住手臂,稳住枪支连连射击,结果却让她懊恼不已。

原来,由于刘延凤过于激动,一颗颗子弹一直通过枪管打向目标,最后导致目标靶的靶杆不堪重负,拦腰折断。

成绩出来后报靶,刘延凤的成绩是47发,而最好的成绩是49发,这个结果让刘延凤的心情瞬间难以形容,用她自己的话说:“就跟喝了辣椒水一样难受!”

虽然要在两分钟之内打出50发子弹,但是这样差的成绩自己可是头一次打出来……

当报靶员将靶子送到主席台上的时候,刘延凤看到罗瑞卿在跟毛泽东等人汇报情况,大家在靶子上面指点讨论,刘延凤心情沉重,她仔细倾听着主席台上传来的声音。

杨得志上将作为济南军区的司令员,带着刘延凤走到毛泽东身边介绍道:“主席,这位就是神枪姑娘刘延凤,她在打200米的海上移动目标打了五发五中,100米的目标基本上是百发百中啊!”

毛泽东听到罗瑞卿的介绍后开心的点了点头,对刘延凤说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是毛泽东为女民兵写下的赞歌。

在那个全民皆兵的年代,毛泽东曾说:“如果敌人打进来,那中国就和他们打一场人民战争!”

看完射击表演后,毛泽东迈步走下了主席台,来到了比武现场的擒拿格斗场地。

擒拿格斗场地上,是一排整齐的沙袋,沙袋上有的画着蒋介石的头像,有的画着美国兵的头像,毛泽东看到蒋介石的头像是哈哈大笑。

那时候练兵都要带着仇恨和敌情练,这样能激发更大的士气,所以战士们自发地在沙袋上画了蒋介石的和美国兵的头像。

毛泽东看到后幽默地说道:“老朋友好几年不见了,我也来打你两下。”说罢挥动双拳向着沙袋打去。

在侦察分队的表演场地,毛泽东看到眼前的一座高楼上,侦察兵攀上滑下,飞檐走壁,如履平地。

暮色渐渐来临,毛泽东再次来到大比武现场,他和罗瑞卿说,自己想看看部队的夜间作战能力。

一声令下,整个天空好像被点亮了一般,瞬间照亮了整个阵地。

夜空中,战士们手中的枪支射出的子弹,组成一张严密的火力网。

主席台上的毛泽东被深深吸引,他和身边的人说道:“过去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白天的时间属于敌人,到了晚上那就是我们的天下。”

停顿了一会毛泽东接着说道:“就算是抗美援朝战争也是这样,今后发生战争我们还是要在晚上和敌人打,‘夜老虎连’要多多普及。”

在当时的部队中,几乎每一个团级单位里都拥有一个“夜老虎侦察连”,夜间作战的训练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望着前来参加大比武的所有战士,深深地点了点头。

毛泽东深知兵民是胜利之本,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这样的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

所以,毛泽东后来写到:“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千古诗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侯... 侯景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大将,作为高欢手下的将领。高欢曾对其有过高度评价,并且也断言他会在自己死后叛乱。...
原创 古... 要想了解古代"秀才""举人"和"进士"这几个头衔的分别,其实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不仅关乎一个人...
原创 此... 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庄子秋水》所说,这四个神马:“一天一千里”,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世界越来...
原创 古... ——【·前言·】——? 在古代,流放是一种严酷的刑罚,不仅囚犯们要承受无尽的痛苦与折磨,就连随行的官...
原创 有... 文正莹 当时中国农村家庭往往是请有学问的亲戚来当家中子弟的启蒙老师,毛主席的启蒙老师文正莹就是毛主席...
原创 廖... 说起蜀国无人可用,每个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经过先主刘备和诸葛亮多年呕心沥血的发展,蜀国...
原创 十... 你知道十大元帅33岁时,哪一位打得军阀何健狂奔3千米吗? 你知道十大元帅33岁时,哪一位身负重伤,差...
原创 西... 提起功臣集团这个词,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就是西汉初年,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之所以会有这种反...
原创 火... 说起清朝统治者的目光短浅,那可真不是一言半语所能概括的,也正是这短浅的目光,致使中国从明朝时期的军事...
原创 1... 1895年甲午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主要是因为以往欺凌...
原创 不... 本鬼在前文《蒋介石最信任和重用的黄埔系将领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庸才?》中提到,蒋介石的嫡系“五虎上将”之...
原创 蒋... 前言 蒋介石曾三次被迫退位,但他是个有仇必报的人,谁得罪了他都没好下场,每一次的下野他都会秘密处决一...
原创 刘... 刘邦,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崇尚浪漫主义英雄色彩的人,对其行径颇为不齿,因为其不够光明磊落。而在社会上...
原创 1...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阶段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从马背上逐渐问鼎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王朝...
原创 二... 俄罗斯人对于土地的执着程度,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他们不仅要拥有土地,还要确保自己的土地是连续的一...
原创 他... 说道清朝的开国皇帝,大家都知道是皇太极,不过皇太极并不是第一位入关的皇帝,第一位入关的皇帝其实是顺治...
原创 长...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歼灭战。当时的秦国和赵国双方各投入了四十多万人的兵...
原创 解... 东汉初期,民不聊生,各地频发起义战争,在这个中原无人统领大局的时期,刘秀以武力进攻的同时也采取政治诱...
原创 大... 中国对满族的影响 满语中的汉语借词可以追溯到满语的前身女真族。明代《华夷译》收录女真词800多个,全...
原创 此...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过当人们真当上了将军之后,到达人生顶峰之后,往往又对应了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