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初期,民不聊生,各地频发起义战争,在这个中原无人统领大局的时期,刘秀以武力进攻的同时也采取政治诱降的措施,不断的镇压赤眉农民军。
东汉建武元年十月刘秀更是采用由近到远,逐一击破的原则,一步步解决了关中,蜀中等地的割据势力,再次统一全国。
这次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就是东汉战争,这场战争最终真正的胜利者是刘秀。
其登基,称光武帝后,又重新一步步建立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国家政权统一,复兴开拓了东汉时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社会稳定以及恢复了国家短暂的和平。
但是本文中,我们将注重提到的是,真正决定东汉战争成败的关键一战-汉中大决战。
汉中大决战
汉中大决战所牵涉到的人物们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几位,刘备,张飞,赵云,曹操,曹真。这次决战算得上是刘,曹之间一分高低,争夺汉中的关键一战。
曹操-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刘备-此人乃枭雄也,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俩人都是治世之能人,虽说既生瑜,何生亮,但这两人却也为后人提供了诸多启发。
1.汉中-风水宝地
汉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两位英雄为之不停争夺。首先,汉中交通十分便利,它位于关中和益州之间,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汉中自然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再者,汉中此地山河纵横,易守难攻,地形十分险要,若可得到此地,便给己方带来了更大的胜利几率。
在自然条件方面,汉中的土地肥沃,有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地理气候环境,充足的水资源,可以给农作物最为充分的条件。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掌握了汉中就意味着掌握了粮草,为驻扎在此地军队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2.作战过程
刘备等人深知汉中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从公元217年便开始着手准备争取汉中的所属权,当然曹操也不会错失这次良机,曹刘大战一触即发。
汉中大决战以刘备胜利,曹操落败,无功而返终结,这也是刘备为数不多在于曹军作战中胜利的一次。
作战初期,刘备的军队一直处于失利的状态,张飞等人攻打失败,还惨失吴兰,雷铜等多员大将。
事后,刘备妄图攻打马鸣阁道,断了汉中与徐都等地的中间联系,但无奈此战又以刘备战败,徐晃胜利而终结。刘备在争夺汉中的多次战役中屡战屡败,战士们死伤众多,士气一度大跌。
而刘备却越战越勇,亲自率军驻扎在阳平关,与同在此地的曹军将领夏侯渊、张郃相拒相抗。曹操听闻刘备大军已兵临城下,便放下在许都的政务,火速赶往汉中,准备救援夏侯渊
曹操的大军还未到达,曹刘两军却正在鹿角僵持。鹿角是夏侯渊军队的外围,刘备趁着夏侯渊来抢定军山的慌乱时刻,夜袭鹿角,打了夏侯渊一个措手不及。
.刘备等人亲自攻打由张郃镇守的东围鹿角,另派遣黄忠攻打被迫留在南围鹿角的夏侯渊。
刘备这边虽久攻未下,但黄忠却传来了好消息,因为南围鹿角地势险要,易攻难守,很快便将夏侯渊斩杀。
夏军丧失了主帅,军队迅速瓦解,曹军众人皆惶惶不安,为稳固军心,众人皆推张郃暂时统领汉中诸军,接着驻守阳平关。
大战前期,刘备损失惨重,但夏侯渊一役中刘备大胜,此时,刘军士气大振,刘备也踌躇满志,高呼“即使曹操亲自前来,也不能改变自己一定会拥有汉中”。
于是曹操率大军抵达汉中驻阳平关,与在山上扎营的刘军对峙,刘备所在地地势险要,于是他采取固守不战的方式,而曹操这边刚到汉中,也并不急于作战,双方陷入僵局。
前面提到,汉中大决战胜利者是刘备,但明显论刘备的谋略是抵不上曹操的,为什么此战曹操却没有取得胜利呢。
其实曹操最后是真正的无功而返,曹军虽在与赵云的一战中损失惨重,但毕竟依然有大军驻守。
但在刘备开始主动出击,派刘封于阳平关前叫阵后,曹操却大骂刘备常派义子出战,算什么英雄好汉,称自己可用黄须儿曹彰来与刘封一战。
于是曹操派人去召曹彰来援汉中。正当曹彰日夜兼程,火速赶至长安之际,曹操却早早地撤出汉中。让刘备做了汉中王。
汉中决战,曹操失败原因
诸葛亮曾说:“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于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
针对于曹操失汉中的原因,从南宋朱熹撰《资治通鉴纲目》中谈到的: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刘备将赵云击其军,败之;
元胡一桂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赵云大败操兵,操引还长安,帝遂有汉中,自称汉中王。
以及明章如愚撰《群书考索》中提到的:赵云将数千骑大破魏兵,备遂有汉中。都可以看出曹操败于赵云,败于那场汉水之战。
1.汉水之战
汉水之战中,赵云用计袭击了曹军的粮草,导致曹操损失了大量的军粮,而后用步步击溃曹军的伏兵。
曹军本就因粮草问题导致军队内部人心惶惶,这一击更是加重了曹军的损失,曹军内部开始自相残杀,军队丧失了大部分军事力量,再难以与刘军抗衡。
这场对两军战局影响巨大的汉水之战,严重地打击了曹军的士气,在此危难之际,曹魏将领王平等人还相继投降刘备,曹军无奈。
僵持了一段时间后,便找了个理由迅速撤兵,放弃汉中。
2.自傲的曹操
此次战役的失败,也离不开曹操本人。曹操自负,轻敌,仗着兵多将广,不听取谋士之言,才落得了这番下场。
曹操相对于刘备,他本就是官宦世家子弟,从小养尊处优,再加之本身就有着过人的智慧,便养出了自傲的个性。
对于刘备,曹操并不熟悉刘军的兵力部署,对刘备麾下的五员大将也不熟悉,因此,严重的轻敌导致了曹操的失败,这也算是让他好好的上了一课。
3.战力雄厚的刘军
当然,刘备大获全胜,也在意料之中。其军中有“真人白水生文叙,名士青山卧武侯”的诸葛亮在背后运筹帷幄。
更有“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义并义肝”的赵子龙前锋作战,亦有“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的黄忠拼死作战。
他们把握战机,出奇制胜,为此次战争赢得胜利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当然,也离不开刘备的领导,刘备本人谦逊,有识人之能,且骁勇好战,示威而不退,足称得上是一位将才。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众所周知,曹操的麾下有一支十分英勇的骑兵战队,但汉中周边地界,地势险要,还有江河,过度依赖骑兵的曹操在水上作战时,就难以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再者曹操十分不擅长打持久战,闪电战虽然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但一旦遇到能力可与之媲美的,过度依赖闪电战便毫无优势可言。
更何况曹操的身后还有孙权,关羽两位将才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曹操自然不敢将目光仅仅放在汉中一战中。所以,针对于曹操而已,果断地放弃汉中,算得上是明智之举。
结语
春秋战国,两汉时期不单单是文化哲学绽放的一个时期,也诞生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却又处处显示出计谋,智慧的战役,整体而言,东汉战争中,真正的受益人是统一全国的光武帝刘秀。
但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将才们才是历史上的宝藏,他们身体力行,为我们展现出来的都是有勇有谋,足智多谋的一面,他们也同样侠肝义胆,忠心更是日月可鉴,值得后人学习。
总之虽然这次战役中曹操落败,但也为他在以后的作战中贡献了很多启发,对于刘备,他虽作战许多年,但汉中的这场战役,算得上是他与曹操之间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最终取得胜利,也为一代落寞皇族,最终大器晚成,称帝王,填上了浓眉重彩的一笔。
而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止,仍在继续着。
参考文献
[1]苏磊.东汉农民战争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杨龙.新莽末、东汉初西北地区割据势力研究——以隗嚣集团和窦融集团为中心[D].吉林:吉林大学,2006.
[3]吕方.曹操的汉中攻略与国家战略的实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7-21.
[4]申雷.三国曹刘汉中之战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0,41(4):11-15.
[5]张东.试论三国鼎立的关键战役——曹、刘汉中争夺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