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临刑前笑着说了15个字,朱元璋大惊:赶紧放了,我有大用!
法律的定制就是为了能够有一把衡量的尺子,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不管是建立国家还是帝王为了更好的统治,都会完善法律,便于管理。但是标准是人定的,有时候也会有一些特定的赦免,比如新王登基,比如重大节日,比如帝王过寿。
朱元璋,明朝帝王,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订法律,让朝中重臣一起出谋划策,因此修订出了一部叫做《大明律》的法典。以前出了事情,跟现在一样还是有“连带责任”,只不过古代叫做“牵涉”。当时有个叫周琬的小生,他的父亲就是因为受到了同僚的牵连,因此被连带入狱,下令处死。
家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痛苦不已,但是又无能为力。周琬相信自己的父亲是清白的,小生年轻胆大,下定决定要来到京城,为自己的父亲伸冤,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琬年十六,周琬小生来到京城。在城门就扣头伸冤,守城士兵连忙将此事上报,朱元璋觉得很是纳闷,于是下令接见。一般人见到皇帝还是会有几分畏惧的,但是周琬小生已经被父亲的冤情冲击,畏惧之心很快被压在了心底。朱元璋心生疑虑,便问周琬是谁给他出的这个主意,周琬淡定道,是自己。
周琬的一番话让朱元璋震惊不已,被周琬的孝心所感动,朱元璋决定免除其父亲的死刑,充军边疆。周琬一听,连忙叩头,哭道:父亲年事已高,身体抱恙,若是充军边疆,与要他性命有何不同,周琬愿意代替父亲受死。朱元璋以为周琬是给脸不要脸,于是下令成全周琬,与父亲共赴黄泉。
没想到在赴刑场的路上,周琬不仅没有退缩,而是看破了生死,大笑了起来:能够与父亲一同赴死,是自己的荣幸。朱元璋被周琬的气节所折服,不仅免除了与父亲的牢狱之灾,还担任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