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造谒水镜山庄的时候,司马德操曾向他谏言:卧龙凤雏,拥有一人就可以定鼎天下。卧龙是未来的诸葛武侯,凤雏则是襄阳的庞统庞士元。
三国演义中庞统第一次出场在孙曹赤壁会战时,庞统应邀出山,在周瑜布下的连环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进入了曹操北方集团的内部并献上了铁索连舟的计策,曹操信赖庞统的名声,打造了铁索连舟最终遭致了火烧连船的惨败。
后来在北军退却之后,孙刘为了荆州利益展开争锋,导致了孙吴大都督周公瑾的夭亡。此时的庞统被举荐给了孙权,可是孙权喜欢容貌得体的臣子,因为庞统的形貌不符合心中期待没有启用,最后庞统在孔明的举荐下加入了刘备阵营。
到了三国后期,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昔日“光复汉室”的宏愿,倾尽蜀中国力对北面的魏国发动了前后六次战争,名曰六出祁山。当时的魏国早已经囊括北方全土,天下十三州中占了十州。而诸葛亮凭借益州一州竟然在北伐中让魏国连连受挫,长期处于战略防守的姿态,不得不说是因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太过惊人。
六出祁山里的第一次,蜀国大将魏延曾经提出过子午谷奇谋,因为用计太险遭到了诸葛亮的否定,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二回。这时候刘备早年的爱将除了赵云以外都已经先后故去,魏延已经成为了蜀军中的顶梁柱,他的建议诸葛亮一定会深思熟虑,不过最终还是没有采纳,给出的评语则是:此非万全之策,绝不可用。
我们都知道六出祁山最后都失败了,因此很多人对这第一次出祁山展开议论,如果当时采用了魏延的奇谋,结局是否会被改写呢,或者如果当时庞统还活着,这位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先生是否会采纳魏延的建议呢?
子午谷奇谋的战略构想是分兵两路,孔明一路正面诱敌,魏延则抄小路奇袭长安,战略目标是:咸阳以西,一举可定。如果成功了,蜀国将会夺取西凉、关中的大面积地区,相当于当年刘邦的暗度陈仓所收获的战果,在未来自然能与魏国分庭抗礼了。当然如果失败了诸葛亮认为只要魏军中有能人,魏延的五千奇袭部队将会全军覆没,进而错动大军锐气,导致导致整个北伐的失败。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一生唯有谨慎,相反另一位传奇军师庞统则善用奇计。参看庞统在入蜀时的几次战略不难看出,庞统向来喜欢兵行险着,无论是建议酒宴之上直接兵变擒拿刘璋,还是建议刘备直扑成都,都带有一定的博弈性质,庞统的性格与魏延的子午谷策略可以说非常吻合,那么如果当时庞统还活着,并且同样负责北伐,很可能会采用魏延的计划的。可是就算采纳了,真的会成功么?
子午谷奇谋也相当于一次博弈,将整场战争的全盘输赢都押宝在魏国无人能识破计策的层面上,这是相当凶险的。诸葛亮谋划多年,才决定挥师北伐,他肩上所担任的是刘备对他的托孤之恩以及全蜀中的国运,是北伐第一负责人,这次奇袭若是魏国输了,还有中原、河北等广大地区,仍然处在强势地位,若果蜀国输了,那从此以后就很难再翻身。
三国时期毕竟不同于楚汉时期,三国时魏国是铁板一块,而楚汉时项羽早已经为了分封后诸王的不满而疲于奔命了。因此就算魏延真正实施了子午谷计谋,很大可能也不会成为第二个韩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