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者杨朔曾在他的名篇《金星英雄》中写道:
“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破血流。敌人攻不动上甘岭,更攻不动朝鲜,因为在上甘岭上,每条战线上,我们到处都有无数像胡修道这样的人物。”
胡修道本是一名新兵,连长让他跟随班长李锋和一名叫滕土生的战士去守护上甘岭597.9高地上的3号阵地。
本来去的时候是3人,可是,中途李锋受命转移到另外一处阵地,滕土生身负重伤,无奈之下,下了火线。
最后,阵地上,只剩下胡修道一个人了。
刚才3个人都不一定是美军的对手,李锋调走后,阵地上就剩一个人了,况且,还是一名新兵,如此一来,阵地可怎么守?
狭路相逢,勇者胜。
胡修道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他毫不畏惧,凭一己之力,竟然打退了敌人41次冲锋,当场毙敌280人,幸运的是,他不仅毫发未损,还守住了阵地,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传奇人物。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了解“单兵作战之王”胡修道,看看他在上甘岭塑造的传奇故事。
“1951年,参军入伍,跟随志愿军前往朝鲜”
1931年9月,胡修道出生于四川金堂县一个贫困家庭里。在他6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文桂珍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
1946年,内战爆发,美国人在川中平原的广汉和金堂一带修建飞机场,彼时15岁的胡修道被抓去做了苦力,在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胡修道亲眼目睹了美国人用扁担将两名无辜的中国人活活打死的残酷场面,自此,寻找正义的种子开始在他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侵略者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缘,为了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20岁的胡修道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
他被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31师91团,在解放战争时期,这个团属于中原野战军三纵七旅,八路军129师769团。
陈锡联、王近山、李德生等著名战将先后在这个团当过团长,在他们的带领下,这个团作战勇猛,敢啃硬骨头。
胡修道刚来到这个团时,一些老兵看他个子小,以为他气力不行,谁知,经过一番比试后,才发现他的气力是全排最好的。
来到朝鲜战场后,作为新兵的胡修道,并没有马上投入到前线,而是在后方开山路。
同时,他积极参加战前军事训练,将修筑工事、射击投弹、刺激爆破等战术练了又练。
那个年代,大家崇敬英雄,爱慕英雄,胡修道也是如此,他打心眼里敬佩英雄。
这不,在朝鲜战场,能见到英雄的机会来了。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个叫刘兴文的英雄要来连队做报告,为了见到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他早早站在门口等候。
在他心目中,刘兴文是一位虎背狼腰、人高马大的勇士。
可是,那一天,当刘兴文走近胡修道的时候,胡修道发现身边的这位凭借一己之力打退敌人11次冲锋的英雄,比自己还要瘦小。
由此,一种争当英雄的想法在胡修道心里油然而生。
为此,他更加努力地练习军事科目,力争做一位头脑灵活、浑身是胆的英雄。
1952年,上甘岭给了他一个争做英雄的机会。
“一行三人去守护三号阵地,这是胡修道第一次杀敌”
上甘岭是朝鲜中部金化北面的一个小村庄,仅有十几户人家,这个地方正好处在五圣山东南方向的山谷中。
五圣山海拔1061.7米,是朝鲜中线战场上的天然屏障,也是金化和平化地区的门户。
如果我方志愿军控制了五圣山,于东可以俯视金化经金城前往东南海岸的交通要道,于西可以保障平康地区,于南可以威慑盘踞在金化的美军。
可见,上甘岭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一重要性,美军也早已心知肚明,他们也要力争得到上甘岭。
在上甘岭两侧分别有一个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这是我方的重要防御部位,也是美军夺取五圣山的突破口。
11月1日,胡修道所在的91团接到了防御597.9高地的任务,面对装备精良、人员充足、保障有力的美军,志愿军决定采用“小兵群”战术对付美军的“羊群”战术。
11月5日,美军15个营在100多架飞机、300多门火炮和30多辆坦克的配合下,向597.9高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激烈冲击。
这个高地有大大小小12个阵地,尤以前面的3号、9号和10号阵地,是美军攻打最为激烈的地方。
不过,这三个阵地相距不远,可以相互支援,这对我方军人来说,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可惜,遗憾的是,这些阵地上的工事早就被美军的严密炮火摧毁了,哪怕是山头也被打得光溜溜的,仿佛用犁子犁了一般。
连长命令班长李锋带着新兵胡修道和另一名战士滕土生前去守护三号阵地。
他们来到三号阵地后,发现阵地上只有一个被削去一大半的石头根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掩体。
他们三人只能挤在这块石头根子后面,猫着身体,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尽管胡修道平日里练习过军事科目,但是,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杀敌,心中难免有点儿打鼓。
“你怕不怕”,班长李锋看出了胡修道的心思。
“怕,敌人有那么多人,我们只有3个人”,胡修道说道。
李锋听后,鼓励地说道:“别怕,你别看我们阵地上只有3个人,可是,我们身后有千千万万个战友支持着我们。”
说完,李锋又嘱咐道:“敌人上来不要慌,听我指挥,保准让他吃大亏”。
话音刚落,美军的一阵阵排炮飞了过来,将阵地炸得飞烟四起。
李锋、胡修道、滕土生三人,猫在坑道里一动不敢动。
一阵炮轰之后,黑压压的一片美军冲了上来,密密麻麻地离阵地越来越近。
胡修道攥着爆破筒,说道:“班长,敌人冲上来了。”
只见班长做了个“不要慌张”的手势,示意他耐心等待,然后,一双小眼睛紧紧盯着步步紧逼的美军。
美军越来越靠近了,只听班长大喝一声:“打”。
胡修道用尽全身力气,将爆破筒甩了出去,接着,就是手榴弹、手雷,他能摸到啥,就扔啥。
当胡修道又要往下甩时,没想到,班长李锋抓住了他的手,直到这时,胡修道才明白了过来,原来爬上的美军已经被打退了。
多年以后,胡修道回忆起这件事,就会说:“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十分懊悔自己当时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弹药”。
是啊,在当时,志愿军的供给是何等艰难啊,没有弹药,就没有办法打仗,弹药往往比生命还要宝贵。
这次进攻受阻后,美军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在冲锋之前,美军依然是用密集的炮火轰炸阵地,然后,他们组织两个多排的兵力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三号阵地。
这次,胡修道和班长李锋变换了阻击方式,他们使用了“包饺子”战术。先集中火力向敌群的两侧打去,迫使敌人向中间挤,然后,再往前面猛打一阵。
如此一来,前面的敌人爬不上去,两侧的敌人又不断地往中间挤压,等敌人挤在一起时,再突然向敌群投掷手榴弹,瞬间,将敌人炸得鬼哭狼嚎,一哄而散。
就这样,在班长李锋的带领下,他们又打退了敌人的两次冲锋。
可是,敌人十分顽强,他们誓要踏平上甘岭。
经历过刚才的一番激烈斗争,胡修道和滕土生的胆子逐渐壮大了起来。
待敌人再次攻上来时,滕土生负责装炸药,班长李锋和胡修道一个打头,一个打尾,打得敌人抱着脑袋从半山腰上滚了下去。
就这样,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班长李锋带领新兵胡修道和滕土生一连打退了敌人10余次进攻。
就当三人打得正酣时,忽然连长又下达了新命令:“李锋,九号阵地快不行了,你快去守住九号阵地。”
三号阵地,本来就三个人,李锋再去守九号阵地,这一下,三号就剩两个人了,而且,还是两个新兵,这仗还怎么打?
这对于胡修道和滕土生来说,不得不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一看、二带、三打之后,胡修道和滕土生‘出徒’了”
抗美援朝运动开展后,很多有志青年参军入伍,来到了朝鲜战场,在这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摸过枪,也没有参加过战斗,他们是新兵。
为了让这些新兵尽快适应战场,志愿军采取“一看、二带、三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培训。
也就是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上阵,第一次老兵打,新兵看;第二次,新兵打,老兵在一旁指导;第三次,要么新兵自己打,要么老兵带着新兵一起打。
刚才,经过班长李锋的带领,胡修道和滕土生也积累了一些作战经验,趁着作战间隙,他们两个抓紧准备弹药,将揭开盖的手榴弹一排一排的摆在面前,准备随时扔到美军的头上。
不一会儿,美军的重炮又来了,这一次似乎比前几次的炮火还要猛烈一些,爆炸的气浪猛烈地席卷而来,扬起的泥土和石块瞬间噼噼啪啪地落在了胡修道和滕土生身上。
他们两个猫着腰,趴在那里,手里攥着手榴弹,等待着美军的再一次冲锋。
一阵轰炸声过后,阵地上安静了下来,美军密密麻麻如同蚁群一样蜂拥而来。
胡修道抬起头,向阵地下方看了看:“呀,上来的美军全是清一色的卡宾枪。”
就这样,胡修道的眼睛一直紧盯着上来的美军,当美军靠近时,只见他猛地一下,甩出一颗手榴弹,不偏不倚,手榴弹正好落在了美军指挥官身旁,只听“轰”的一声,美军指挥官倒下了,其余的美国士兵见状,乱作一团。
胡修道见机会来了,他顺手端起自动步枪,朝美军射去,“啪啪啪”,一个一个的美军应声而倒。
就这样,胡修道和滕土生两人又打退了美军10余次的进攻。
就当胡修道和滕土生松口气的时候,指挥所忽然传来了命令:“10号阵地没人了,快去支援。”
接到命令后,胡修道赶快向10号阵地望去,只见一片一片的美军朝10号阵地冲去。
10号阵地不能丢,一旦失守,美军就可以居高临下,一扫驻守在上甘岭的志愿军,到时候,597.9高地就守不住了。
胡修道得令后,左手拿起爆破筒,右手拿起手榴弹,和滕土生,从一个坑道滚进另一个坑道,穿过美军的层层火力封锁,向10号阵地赶去。
说时迟,那时快,当他们两个登上10号阵地时,只与美军相差7、8米的距离,美军看到10号阵地突如其来的两位中国士兵,有些惊慌失措,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志愿军行动如此敏捷。
胡修道毫不含糊,他拿起手雷朝美军扔去,这一炸将美军炸得满天飞,不过,遗憾的是,由于距离太近,猛烈的爆炸声也将胡修道震晕了过去。
这时,山下又传来了阵阵厮杀声,惊天动地,胡修道眨了眨眼睛,告诉滕土生:“不要管我,打敌人要紧。”
就这样,滕土生抓起机关枪向美军猛烈扫去。
昏死过去的胡修道,脑海中总是浮起“敌人快冲上来了”的念头,他慢慢地睁开眼睛,吃力地撑起上身,忽然发现似乎有东西压住了自己的手掌。
定晴一看,原来是爆破筒,胡修道瞬间来了精神,他抓起爆破筒向成群的美军甩去。
顿时,美军倒下了一大片,就这样,他们两个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守住了10阵地。
10号阵地再次恢复了平静,趁着作战间隙,胡修道和滕土生想着修复修复被炸坏的坑道,可是,身边根本就没有铁锨,两人只能用自己的双手扒土。
这时,排长郭三旦过来支援他们,刚到阵地,还没来得及说话,只见一发炮弹落在了他的身旁,“轰”得一声,郭三旦倒下了。
其实,滕土生也受伤了,他的双手被打得血肉模糊,不能再给胡修道装子弹了,只能用自己的脑袋将手榴弹顶到胡修道身边。
“滕土生,快去向连里报告”,胡修道喊道。
这样一来,阵地上就剩下胡修道一个人,面对成群的美军,一个人如何能守得住阵地?
“单兵作战,胡修道一战封神”
滕土生下了火线,美军又冲了上来,胡修道来不及多想,他拿起机枪向美军扫去,一同扫去的还有自己的满腔怒火。
就这样,美军又倒下了一大片。
子弹没有了,来不及换弹夹,胡修道就抓起手榴弹朝美军扔去,刚扔了没几颗,没想到自己的手又被抱住了,杀红了双眼的胡修道回头咬去,刚要下嘴,才知道是自己人,原来是援军到了。
只听来人告诉他:“连长命令你快回3号阵地,这里由我们负责。”
三号阵地同样重要,得到命令的胡修道抓起爆破筒向三号阵地飞奔而去,再次回到那块大石头下面。
这时,美军再次向三个阵地同时涌来,胡修道只好变换着地方,使劲扔着手榴弹,右臂抡肿了,就用左臂,左臂扔累了,再用右臂。
不一会儿,胡修道身边就落满了白花花的拉火绳,疯狂的美军就这样再一次被打退了。
这时,胡修道发现10号阵地没有了动静,赶紧向连长报告:“10号阵地怎么不打了,再不打就没了。”
“观察哨牺牲了,你去守住10号阵地”,连长急切地命令道。
胡修道又赶到10号阵地,忽然发现,美军的20多辆坦克开到了山下,铆足了劲向10号阵地开起炮来。
一时间,阵地上成了一片火海。
临近黄昏,美军又一次冲了上来。这次他们改变了原来的方法,三人一组,每人隔着一米左右,就像一张撒开的大网一样,叫嚷着冲了上来。
这时,胡修道就像一只灵猴一样,上蹿下跳,接二连三地向敌群扔着手榴弹。扔完后,他端起机枪二话不说,就朝美军扫去,只见一道道火绳喷出,扫到了片片敌人。
可是,阵地上留下的弹药已经不多了,甚至,有些枪支由于沾满了泥土,枪栓都拉不动了。
胡修道给自己留下一根爆破筒,万不得已的时候,他准备与美军同归于尽。
当胡修道扔完最后一颗手雷的时候,他抓起自动步枪,跳上阵地,大叫一声:“冲啊,为战友们报仇,为祖国争光。”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周围阵地响起了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原来是援军来了。
由于胡修道的顽强坚守,一天下来,他打退了美军41次进攻,同时,创造了单兵作战一天歼敌280人的记录,幸运的是,他本人安然无恙,毫发未损。
战后,有人在上甘岭捧起一把焦土,摊在手心里数了数,没想到,就是一把土足足有33块弹片;这还不算,一面战旗上,竟然有281个弹洞;一截烧焦的树干上,密密麻麻地插着100多个弹头。
“英雄凯旋回国后的人生”
1953年,朝鲜授予彭德怀、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孙占云以及胡修道等12人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所获得的最高荣誉。
可惜,这12人只有3人活着回到了祖国,一位是彭德怀,一位是杨育才,还有一位就是胡修道。
回国后,胡修道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朱德、贺龙、陈毅等元帅还邀请他同桌共餐。
后来,他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2002年3月病逝于南京,终年70岁。
老英雄在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家人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后事从简,一切相信组织,一切服从组织,一切依靠组织。
除此之外,他还说了一句感动人心的话: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为了祖国、为了和平,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强大的侵略者,我的许多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大的荣誉。我们要学习英烈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业绩,把国家建设好、保卫好,以告慰英烈们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