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逸峰,年轻时是位学霸;后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成长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开国少将;中晚年又服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变身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一生经历非常坎坷,曾遭受国内外反动势力七次逮捕;还曾三次被迫脱党。其传奇经历在革命史上恐怕是很少见的。
下面就与大家共同探讨:黄逸峰,曾遭七次被捕及三次被迫脱党,为何仍对党矢志不渝呢?
一.革命与学习两不耽误的“学霸”
黄逸峰,原名黄承镜,于1906年7月22日出生于东台城里一个商人家庭,父亲黄仰塘,经营木行,母亲黄徐氏,为东台城名医徐石卿的妹妹,一生娴静温柔,善良淑惠。其家庭生活小康。黄逸峰姐弟7人,他排行老三。
5岁的黄逸峰,被父亲送到秀才蔡召然先生主持的东台私塾启蒙读古文,历时8年。这期间,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师欢心,也为后续学习深造打下了基础。
12岁时,在南通师范教语文的表兄看重小逸峰聪明好学,就向其父亲建议送小逸峰上更好的高小,在得到同意后,他带黄逸峰进南通师范附属小学读书直至毕业。
1922年下半年,黄逸峰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初中班,从此,他的学习速度飞快提升,第二年便跳级进入高中班;1924年8月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读书,1925年春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商学院,并经常到左派创办的上海大学去听课。
1926年8月,黄逸峰考入暨南商科大学就读,之后于1927年毕业,至此,这位“学霸”,仅用了五年时间,就修完了别人需读十二年的课程。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学霸”在繁忙的学业中,还不忘跟着共产党闹革命。1925年8月,在上海复旦大学商学院就读的黄逸峰,参加了著名的“五卅”运动,投身在声援工人斗争的行列,在斗争中不断增长才干。
接受了组织考验的黄逸峰,于8月加入了共青团,10月入党,担任上海学生联合会的主席,并兼任复旦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成为上海学生运动的领导者。
黄逸峰在暨南商科大学就读时,任校共青团支部书记和上海学生联合会主席等职务,成为上海大学生中的带头人。1927年春天,对于上海人民来说极不平常,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就像一所大学校,培育了黄逸峰,如同一座大熔炉,锤炼了黄逸峰,刚刚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黄逸峰,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接受了革命风暴的战斗洗礼。
二.虽遭七次被捕、三次被迫脱党,但对党对革命矢志不渝
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黄逸峰被选为上海市闸北区市民代表会议主席。就在上海人民庆祝胜利之时,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政变当天,黄逸峰从国民党26军2师司令部,机智勇敢地救出了被蒋介石密令扣留的周恩来同志,深得党中央的嘉许。
进步很快的黄逸峰受到了党组织的重视与重用,可在他准备不负组织厚望、大展宏图之时,却不想连遭恶运。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刘峙部队进驻闸北,即将为起义胜利立下首功的黄逸峰逮捕。这是他革命生涯中的第一次被捕。
1927年6月出狱后,中共江苏省委调派黄逸峰担任南京地委书记,负责恢复和重建被破坏殆尽的南京党组织。可他到南京后还没来得及开展工作就被捕,好在两个月后即获保释放。
次年2月,江苏省委为发动苏北农民暴动,任命黄逸峰为南通特委书记。因叛徒告密,他到任伊始又被国民党逮捕。幸有朋友事先帮助毁灭了暴动嫌疑证据,原被判死刑的黄逸峰减为判10个月徒刑。
1929年3月黄逸峰刑满释放,任全国铁路总工会秘书长。此时组织上开始怀疑他政治动摇,割断了与他的联系,造成他第一次脱党。他只好去投考暹罗华侨新民学校(当时在上海招聘教员),录取后于1930年岁暮,黄逸峰挥泪离开祖国,开始了流亡南洋的生活。
身处南洋的黄逸峰并没有忘记本心。任教期间,他创办“曼谷学会”、创办《沸力周刊》,吸纳进步的教职员工加入,大力宣传革命抗日思想。因行为激进,他先后遭到暹罗政府的三次逮捕,1934年更被变相驱逐出境。
从南洋回国后,黄逸峰考入京沪、沪杭甬铁路局机务训练班,毕业后分配到铁路局机务处任干事。他组织铁路青年社,领导铁路青年职工开展反贪污和抗日救亡活动。铁路局国民党特别党部于1936年冬又一次在南京逮捕了他,虽然很快获释,但由于拒绝陈立夫劝他加入国民党的“美意”,他最后被迫离开了铁路局。
1941年3月,经陈毅等介绍,黄逸峰被批准重新入党,并奉命成立新四军“联抗”部队,担任司令员兼政委。1946年初,黄逸峰受命担任国共和谈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交通处少将处长,成为我党历史上第一批授予军衔的将军之一。
作为特别执行小组中共方面的首席代表,在处理“安平事件”中,黄逸峰运用大量事实揭露了美军首先向我方无理挑衅的真相,在谈判中他坚定沉着,斗争有方,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得到了周恩来的赞誉。
1947年,鉴于黄逸峰是党内少有的熟悉铁路业务的人才,他被调派到东北铁路部门工作,担任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司令员,为修复东北铁路、配合辽沈战役立下了特殊功劳。
上海解放后,黄逸峰负责接收上海铁路,出任第一任上海铁路局局长,后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兼党组书记,并兼任下属的华东交通专科学校校长。由开国将军变身为经济学家。
然而,因处理学生反映问题不当,1953年1月,黄逸峰受到了开除党籍和撤销一切行政职务的严重处分,这就是“黄逸峰事件”。在10年浩劫中,黄逸峰又受到张春桥等人的残酷迫害,身心倍受摧残。造成他两次脱党。
1987年5月2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批示:“同意恢复黄逸峰1941年重新入党前的党籍,党龄从1925年10月连续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从1925年8月参加共青团算起。”终于彻底恢复了他的名誉。
总之,黄逸峰同志,曾遭七次被捕及三次被迫脱党,可面对威逼利诱,他威武不屈,沉着机智,既没有丧失共产党员的立场,又保全了自己。他的传奇经历在革命史上恐怕是很少见的。他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值得敬仰与学习。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