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对苏联发动袭击。
德国当时所奉行的闪击战,撕开了苏联的防线,一路势如破竹。当时德国以为能够迅速拿下苏联,实现自己的战略胜利。
然而事情却在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发生了意外。苏联红军在莫斯科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国久攻不下,恰好苏联的冬天到来,德军在如此恶劣的气候之下节节败退。
最终,败退苏德战场的德军,呈现出了难以挽救的颓势。这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那么,如果当时德军击败了苏联,德国下一步目标会是谁呢?一、苏德战争
1941年6月22日,久攻英国不下的德国,选择了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德国军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对苏联进行进攻。北方集团军群的战略目标是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以莫斯科为目标,南方集团军群以基辅为目标,进行三线的全面进攻。
战争初期,德国对苏联的进攻正如希特勒所说的那样,苏联就好像一个破败不堪的房子一样,只要希特勒轻轻踹上一脚,苏联就会轰然倒塌。
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在一开始甚至一天能够推进数百公里,这时候的苏联红军几乎毫无招架之力。中央集团军群领导甚至在给希特勒的电报当中说:“我已经能够看到莫斯科的城头了。”
然而在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不断向希特勒发送带着好消息的电报的时候,南方集团军群却在攻击了两个月之后才仅仅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战略目标。
希特勒对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速度强烈不满,希特勒决定亲自下场指挥三个军群进行作战。希特勒首先调动中央集团军群南下,然而这时候距离莫斯科仅仅距离三百公里,然而希特勒却勒令这支部队南下打五百公里外的克里米亚。
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官非常不解,但是元首的命令又不可能不听,于是就将装甲部队派往了南部地区。此时的斯大林面对着来势汹汹的中央集团军群,紧急将苏联能够调集的红军调集到了莫斯科地区。
斯大林以为会有一场旷世大战,然而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却突然南下,斯大林根据这一态势判断中央集团军群要南下迂回包围苏联的预备军队,最终进攻莫斯科地区。他认为此处一定会有一场大战。
但中央集团军群却一路南下,根本没有迂回的想法,斯大林这时候才明白,希特勒是要集中力量攻打克里米亚,去攻打被称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
但是此时的斯大林已经无法将军队再调集到乌克兰了,决策错误带来的代价是巨大的。希特勒在乌克兰地区俘虏了66.5万红军。希特勒非常高兴,认为从这时候开始,苏联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
希特勒以为自己的战略计划也即将实现,然而问题却发生了。
11月7日,希特勒的军队到达了莫斯科的郊外。而也在这个时候,莫斯科的红场上,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阅兵仪式。所有参加这次阅兵的士兵,都将在红场的红砖上踏过之后直接奔赴战场。
斯大林在红场上掷地有声:“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到入侵,全体苏维埃的公民和军队,我们都要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苏联的土地和村庄……”
苏联如有天助,在红场阅兵的前后,苏联下了一场大雪,雪在莫斯科郊外的厚度甚至达到了一米。这对于德国军队来说非常不利。这场雪带来的严寒天气,对当时的苏联人来说都有些难以忍受,更何况认定能在冬天到来之前解决这场战争的德国军队。
德国军队并没有准备冬装,由于战线过长,已经深入到了苏联的腹地,德国军队的供给也有些跟不上。当时,为了抵御严寒,德国在国内征集冬装,有些前线战士身上甚至穿得是女士大衣。
当时德国的军队是远远超过了苏联红军的,然而苏联红军和苏联人民的字典里好像没有投降这个词一样,钢铁般的意志在这场战役里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苏联红军几乎战斗到了最后一滴血流干,在那面由镰刀和锤子组成的旗子下面,是前仆后继的苏联红军。
苏联红军当中流传着一句话——“即使苏联很大,但是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我们无路可退。”
苏联红军在这里顽强的抵抗,用生命拖住了德军进攻的步伐。与此同时,钢铁的洪流也在徐徐驶来。
两个星期之后,德军的进攻变得迟缓,苏联将多个集团军凑到了一起,组成了一支集结起来的装甲部队,对德军发起了进攻。德国面对着突然袭击而来的一支庞大的装甲部队,显得慌张且措手不及,德国在这场战役当中遭到了重大损失——在莫斯科附近留下了近15.5万具尸体。
然而这却不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争。
苏德战争当中最为惨烈的战争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役,这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1942年的7月17日,德军终于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利用自己闪击战的优势,使用自己的空军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轰炸。在德军的轰炸之下,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废墟。
就在德国军队以为这场攻城战就像之前的一样,当城破之后,苏联红军就该撤离了,但是战争在这时候才刚刚开始。
后来,一个参加过斯大林格勒的战役的德国士兵回忆道:“即便我们占领了厨房,我们还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即便我们占领了客厅,我们还需要在厕所进行战斗。苏联士兵永无止境。”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当中,甚至出现了一栋楼外面是德军,一楼是苏军,二楼是德军,三楼又是苏军的情况。当时,在斯大林格勒作战的士兵,寿命平均只有24小时,而军官的寿命也仅仅只有三天。
也就是说,当士兵得知自己需要去斯大林格勒的时候,士兵就只剩下了二十四小时的寿命。然而并没有任何一个苏联士兵选择退却。他们义无反顾地慨然赴死。
就在德军以为能够将斯大林格勒攻占下来的时候,冬天却悄然到来。苏联的天气又一次眷顾了为这片土地奉献生命的人们。德军的供给又一次因为战线过长而不能够提供补给,而苏联却通过冻住的伏尔加河,为城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给。
最终,苏联又一次集结了钢铁洪流,对城中的德军进行了反击。这场战役以苏联的胜利结束了。然而这场战役也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添油战”。双方在这里投入了超过四百万的兵力,这场战役也彻底改写了二战的历史。
苏联红军的胜利,使得德军的阴谋彻底粉碎。
二.德军的阴谋
德军为什么要以如此庞大的兵力和苏联死磕呢?在希特勒的计划下,希特勒在攻打下苏联之后,下一个要进攻的地区便是中东地区。
一旦将苏联占领,苏联境内反抗的部队便彻底被德国困死,这个时候能够支援苏联的只有中国、英国、法国。
中国正在中日战场上英勇抵抗着日本纳粹的进攻,此时是无法抽身支援苏联地区的。那么唯一能够在这个时候支援苏联只有英法联军了。
德国并没有将全部军力都投入到苏德战场,而是仍旧在对英国进行进攻。如果英法联军想要支援苏联,就不能够通过欧洲地区,因为欧洲地区绝大多数都在德国的控制下。
英法联军只能够通过中亚地区的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绕到苏联附近支援。德国如果攻下苏联地区,下一步必然会朝着中东地区进攻,占领伊朗之后控制住整个海上要道,遏制住欧洲和亚洲的联通,在这里彻底断绝英法支援苏联的念头。
在完成这个目的之后,下一步便是对亚洲地区的进攻,那么作为日本国的盟友,德军一定会进军中国,以期和日本回会师,这样就能够控制整个欧亚地区。
这就是希特勒的计划,这就是德军的阴谋。然而幸运女神总是眷恋正义的一方。
在这场反法西斯战役里,由锤子和镰刀组成的旗帜,高扬在苏德战场,也高扬在中日战场上。
苏联红军用着被称为钢铁般的意志,守护住了苏联这个国家,也艰难抵抗住了德军想要吞并世界的计划。
最后,用一句在反法西斯联军攻入德国柏林后,德国柏林的居民询问他们那个纪律严明信仰坚定的苏联红军哪去了的回答来结尾。
“你说的那些人我知道,他们永远留在了斯大林格勒。”
向所有反法西斯英雄致敬。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历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