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66年毛主席提出访问越南,却遭胡志明强烈反对,黎笋一句话救场
迪丽瓦拉
2025-07-09 07:02:55
0

前言

1950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秘密访问中国,新中国成立仅几个月,越南国内仍然动荡不安。尽管局势不稳,但为了两国的邦交和寻求援助,胡志明亲自访华。

然而,不巧的是,这次访问恰逢毛主席正在苏联出访。胡志明在北京只见到了周总理和朱老总等人,随后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前往苏联会见毛主席。这次在苏联的会晤开启了中越两国之间的亲密友好关系,也使两位领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有趣的是,在之后的多次邀请中,毛主席一直未能成行访问越南。直到1966年,毛主席再次接见胡志明,并提出了想要访问越南的愿望。然而,胡志明却毫不犹豫地反对了毛主席的提议,不管毛主席说什么,他都坚决不同意

那么,胡志明为何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秘密访华?他在苏联与毛主席谈了些什么?胡志明又为何执意拒绝毛主席出访越南呢?

一、青年胡志明的中国情结

1924年秋,一个志向远大的越南青年首次来到中国。他就是后来领导越南人民推翻法国殖民统治的伟大领袖——胡志明。

这时的胡志明虽然只有34岁,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历。他在河内出生于一个崇尚儒学的家庭,自幼就学习汉语和汉诗,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长大后他又游历法国等地,加入共产主义运动,积极为本国争取独立自由而奔波。这次来华,是充当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同时也为寻找越南独立的道路。

来到广州后,胡志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在中国的革命活动。白天,他勤勤恳恳为鲍罗廷翻译报纸和文件,汇报中国局势;晚上则辗转各地,联系年轻的越南留学生,向他们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革命后备力量。

不久,广州爆发了激烈的农民运动。胡志明亲眼见证了广州农民起义军一度占领省城的壮观场面。这让他对中国革命充满信心,也坚定了自己率领越南人民反抗殖民压迫的决心。“革命的道路并不平坦,我已经选择了这条路,竭尽我的力量去跋涉就是了。”胡志明在日记中写道。

然而,1927年四一二事件爆发,国民党反共的白色恐怖席卷中国后,胡志明被迫离开广州,前往上海、香港等地继续革命活动。在香港期间,他还创建了一个越南革命青年培训班,专门培养为越南独立事业奋斗的青年人才。

直到1938年春,经过周折,胡志明终于来到延安,亲眼见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这里,他受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热情接待,还以特殊战友的身份加入了八路军办事处,与中国同志并肩作战。

在延安生活的一个多月里,胡志明徜徉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地考察农村改革,亲切接触群众,听取战士们讲述抗日故事,听取中共领导人关于革命和建设的谈话。这进一步增强了他对中国革命的信心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来到这里,获得了再生。”胡志明感慨地对中国同志们说。他决心要把在延安看到的一切,带回越南,用来指导自己的人民进行抗争。

二、秘访中国 求助新生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50年初。这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而越南还在法国殖民统治下苦苦挣扎。

面对日益兴起的民族独立运动,法国殖民者采取了残酷镇压。到了1949年底,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已经陷入危机,武器弹药奇缺,局势危如累卵。

此时,胡志明作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任主席,决定孤注一掷,冒险出访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请求援助。

1950年1月18日,已经65岁高龄的胡志明来到中国,开始了充满未知数的秘密访华之旅。当时正值中国过年时节,北京到处装饰着红灯笼,热闹非凡。然而胡志明没有时间欣赏这繁华景象,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一系列密会。

“我们这次冒险来访,目的是请求贵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给予援助。”胡志明诚恳地对中国领导人说。

然而,此时的新中国才建国四个多月,国内物资紧缺,生产凋敝,处于极端困难时期。能不能给予越南援助,这对中国领导人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最终,在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鼎力相助下,毛泽东做出了支持越南人民的历史决定。这为两党两国的鼎盛友谊奠定了基础。

原本按照计划,胡志明此行的重头戏是与毛主席会面。但当时毛主席正在访问苏联,无法赶回北京。无奈之下,周恩来决定亲自陪同胡志明去莫斯科见毛主席。

2月3日,特别列车抵达莫斯科,毛主席和胡志明两位老友兴奋拥抱在一起。毛主席满怀深情地说:“越南人民的胜利,就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两人就越南问题展开了反复讨论。

最终,毛主席当机立断,承诺在经济和军事上全力支援越南的抗争。这使即将启程回国的胡志明喜出望外。

“毛主席的这次会见,对越南革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胡志明日后回忆说,“它标志着中越友谊的开始,也标志着越南革命胜利的曙光。”

三、中国军援 转折战局

回到越南后,胡志明立即组织力量执行毛主席提出的援助计划。很快,由中方派出的军事顾问团抵达越南,开始指导组建正规军队。

其中,以陈赓为首的高级军事顾问团,在协助建军训练和指导战役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陈赓深入贴近实际,身先士卒,与越南军民建立了深厚友谊。

在中国顾问团的直接参与下,越南军队围绕边界要地开展进攻,先后歼灭法军1万余人。这场边境大捷,歼灭了法军精锐,重创了法国殖民军,直接改变了越南境内军事力量对比。

“没有中国的援助,就没有越南的胜利。”当年参战的老兵林文杞至今还记得陈赓教导他们使用枪械的情景。现在90多岁的他说:“中国军队给了我们新的生命,让我们找到了战胜法国殖民者的信心。”

在经济上,中国也向越南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仅1950年一年,就供给越南10亿元越南盾现钞,这占到了当时越南货币发行量的60%。 大量物资输入,缓解了越南的燃眉之急。

在中国全方位的支持下,越南人民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并最终在1954年取得了对法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越南一百年来的殖民历史,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四、未兑现的盛情邀请

1954年10月,胡志明作为越南英雄凯旋回国,受到全国人民群情激奋的热烈欢迎。一个殖民地在两位伟大领袖和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下,终于赢得了独立自由。

自此,越南多次邀请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访问越南,以示感谢之情。 1956年,周恩来总理对越南进行了历史性访问。但身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毛主席,却一直未能成行。

胡志明对毛主席格外尊崇,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盼望毛主席访越的心愿。1960年,胡志明再次访华时对毛主席说:“我国人民非常喜欢您,他们最希望您去访问一次越南。”

“好啊好啊!”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还开玩笑说,“我就不客气了,准备好庆贺活动,我要去访问越南啦!”

然而令胡志明沮丧的是,由于中苏关系恶化等原因,毛主席迟迟未能成行。稍后,越南战争爆发,更使访越之旅无疾而终。

五、坚决反对 毛主席南巡无望

到了1960年代中期,越南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美国介入越战,在南方大举出兵。越共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此时,身处北方的胡志明再次邀请毛主席访问越南。他认为毛主席的到来将极大鼓舞军民士气,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

1965年5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大事。会上,胡志明首先报告了自己的访华情况。他说,毛主席再次表达了想访问越南的愿望。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胡志明立场十分坚决,直接拒绝了毛主席的请求。他严肃地说:“目前情况复杂,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我坚决反对毛主席访问越南!”

“什么!”听到这话,在场的越共领导们都大吃一惊。他们知道,这恐怕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毛主席说“不”的国家领袖了。

面对一片哗然,胡志明沉声解释道:“我明白同志们的感受,但形势比人强。我们必须保证毛主席的安全。”他的态度十分坚决。

会后,大家私下还是对胡志明的做法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胡志明未免过于谨慎了。毛主席是世界革命的精神领袖,出访应是鼓舞人心的大事。

然而事后证明,胡志明的决定是正确和远见卓识的。当时越南南方局势动荡,而毛主席安危攸关中国大局,确实不宜冒险出访。

六、永恒的遗憾

1965年之后,毛主席又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想访问越南的愿望,但每次胡志明的回答都是“时间还不成熟”。

1969年9月,胡志明在河内去世,享年79岁。得知噩耗后,毛主席悲痛欲绝,流泪撰文缅怀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失去了一位知心好友。

1975年,越南统一后,中越两国关系降到了冰点。同年,毛主席的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访问越南的心愿,成为他离世前的永远遗憾。

1978年,邓小平访问越南,两国关系解冻。当邓小平走进胡志明的陵寝时,不禁神伤感慨:孰不知,本该在这里接受人民欢迎的,是毛主席啊!

如今,中越两国人民依然缅怀两位伟人的友谊,缅怀他们对各自国家独立解放事业的卓越贡献。虽然难以实现的访越之旅已成往事,但两位领袖之间的深情厚谊,将永远激励两国人民继续携手前行,续写中越友好的新篇章。

七、中越关系起伏 探访之旅胎死腹中

越南战争期间,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变化也对中越关系造成了波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而同年,由于边境纠纷,中越关系出现暂时紧张。

这使得毛主席访问越南的计划再次胎死腹中。尽管如此,毛主席对越南革命始终给予极大支持与鼓励,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对越南的坚定援助,称赞越共在苦难中展现的英勇顽强精神。

“让美帝见识看看,他们越战必败无疑!”1975年春,战事进入尾声之际,毛主席在接见美国参议员时激昂宣称。不久后,西贡沦陷,越南全境解放,美国在越战中彻底失败。

然而好景不长,1976年毛主席与周恩来先后离世,中国陷入内乱。而就在此时,由于柬埔寨问题及苏联影响,中越关系迅速恶化。1978年,中越爆发边境战争。

这场边战使两国关系跌入冰点。任何高层互访都成为泡影。在毛主席离世前数月,曾有要员建议 utilize主席访越改善关系。但因毛主席身体欠佳,此议再无实行可能。

以后数十年,中越关系时好时坏。直到1991年,两国元首建交,关系才重回正轨。而毛主席南巡越南的梦想,终究成为一桩千古憾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四...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林... 北京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文物建筑最多的城。元、明、清历代的宫苑,坛庙,塔寺分布在全城,各有它的历史艺...
原创 日... 引言 日军当年为何不攻打延安?这个问题一直引发着人们的疑问和探讨。毛主席三个安排据说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 产学研王教授视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特点详细归纳如下: 一、发展历程 前文明期:...
原创 溥... 提到晚清的末代皇帝溥仪,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悲惨和傀儡,虽然他曾经贵为皇帝, 但是他一生都是不快...
原创 1... 1954年5月27日,久居台湾的汤恩伯乘上了前往东京的飞机。 坐在飞机上的时候,许久未笑的汤恩伯久违...
原创 诸... 文:史政畅谈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极其推崇士大夫的社会,在整个封建社会,士大夫一直享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
原创 八... 《亮剑》里曾有这样一个情节。魏和尚被黑云寨杀了,李云龙集结部队,要去剿灭黑云寨土匪谢宝庆。孔捷拦着不...
原创 他... 战国末年,秦始皇嬴政战胜了其他六国。君临天下,四海归一。只是嬴政自登基后暴政,百姓民不聊生。这种情况...
原创 “... 其实自始至终,毛主席对“四人帮”的定位,都是恒定未变的。从“九·一三”后,包括“四人帮”在内的许多人...
原创 6... 引言 爱新觉罗·溥仪,在不满3岁的时候就登上了皇帝大位,身为皇帝,他曾经有着庞大而威武的仪仗队,有着...
原创 明...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明朝的建立源于农民起义,这也为...
原创 四... 1950年在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月的时间,曾经主政云南多年的龙云终于从香港转机来到广州,他曾经的老熟人叶...
原创 与... 明朝时期,海盗倭寇横行,给沿海百姓带来了灾难。然而,在抗倭的历史上,除了戚继光、俞大猷这样闪亮的抗倭...
原创 农...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正...
原创 回... 提起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先生,一直如雷贯耳——关于他兴建兴中会,立志救国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原创 为... 明朝,立16帝、276连江山社稷、先都南京,后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坐镇北疆威震蒙古,修长城,防倭寇...
原创 吴... 吴起比战国4名将厉害!单说军政,吴起当之无愧的兵家亚圣! 吴起比白起牛多了,白起在他面前只是个弟弟,...
原创 同... 在东方大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他们或英明神武,或智勇双全,或忠义仁爱,他们的一言一行,无...
原创 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有两千多年都处于封建时期,在这期间诞生出四百多位皇帝...